南宁职业中专学校(南宁中职教育)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载体,自1984年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区域经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宗旨,逐步发展成为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综合性中职院校。学校现拥有相思湖、明秀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68亩,建筑面积18.2万平方米,开设8大专业群共36个全日制中职专业,其中国家级示范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12个。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三教”改革,形成“岗课赛证”融通的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本地产业匹配度达76%,成为广西中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标杆性院校。
一、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
南宁职业中专学校前身为南宁市第一职业中学,2006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2012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目前在校学生规模达12,450人,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2万人次,形成“中职+高职衔接”“国际留学”等多元升学通道,近三年升学率稳定在82%以上。
指标 | 2018年 | 2022年 | 2024年(预估) |
---|---|---|---|
全日制在校生人数 | 9,800 | 12,450 | 13,500 |
教职工总数 | 560 | 720 | 800 |
校企合作企业数量 | 82家 | 156家 | 180家 |
二、专业布局与产教融合实践
学校构建“智能制造”“现代服务”“数字技术”三大专业集群,其中数控技术应用、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与南宁轨道交通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通过“引企入教”模式,开发《智能产线运维》《跨境电商运营》等12门活页式教材,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标准对接。
专业类别 | 核心专业 | 实训基地数量 | 对应产业领域 |
---|---|---|---|
智能制造 | 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 | 3个国家级实训中心 | 装备制造、汽车产业 |
现代服务 | 航空服务、酒店管理 | 2个省级实训基地 | 文旅产业、商贸物流 |
数字技术 | 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应用 | 4个校企共建实验室 | 信息技术、智慧城市 |
三、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改革
学校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要求专业教师每五年累计企业实践不少于6个月。现有“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8%,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46人,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210人。教学改革方面,推行“项目导向+模块化教学”模式,开发《工业机器人编程》《新能源汽车维护》等45门精品课程,学生技能竞赛获奖数量居广西中职前列。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企业实践时长(年均) |
---|---|---|---|
专任教师 | 680 | 92% | 4.2个月 |
双师型教师 | 526 | 78% | 5.6个月 |
企业兼职教师 | 210 | 29% | - |
四、学生发展与社会服务成效
学校建立“学业导师+职业导师”双导制,近五年输送高职生源超6,000人,其中进入“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占比达41%。社会服务方面,承接广西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年均培训企业职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超1.2万人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升学渠道建设:与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高校签订中高职衔接协议,搭建“3+3”分段培养体系。
- 技能认证体系:校内设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覆盖电工、汽修等18个职业资格认证。
- 国际化探索:与泰国清迈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中文+职业技能”项目,累计培养留学生86人。
面对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南宁职业中专学校持续深化“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机制,通过智慧校园建设、教学诊断与改进等举措,正朝着“中国特色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目标稳步迈进。其发展路径为西部地区中职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南宁范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66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