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牡丹江农业技术学校(牡丹江农技培训中心)

牡丹江农业技术学校(牡丹江农技培训中心)作为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农业职业教育的核心机构,始终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学校依托地域资源优势,构建了“教学-实践-推广”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在农业技术培训、职业学历教育及科技下乡等领域成效显著。近年来,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已成为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其课程体系覆盖种植、养殖、农业机械等核心领域,并与当地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2%以上。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牡丹江农业技术学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牡丹江农业职业学校,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并加挂“牡丹江农技培训中心”牌子,承担全市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任务。学校现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形成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兼顾农民技能培训、农业技术推广的多功能办学格局。

时间节点重大事件办学性质变化
1958-1998年农业职业学校阶段,侧重基础农业技术培训县级农业培训学校
1999-2001年扩建校区,增设现代农业技术课程省级重点职业学校
2002年至今升格为国家级重点中专,挂牌农技培训中心综合性农业教育机构

二、课程体系与专业布局

学校现有农作物生产技术、畜禽养殖技术、农业机械应用与维修等7个核心专业,构建了“基础+专项+拓展”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其中,水稻栽培技术、寒地蔬菜种植等课程入选省级精品课,近3年累计开发校本教材12部,涵盖黑土地保护、智能农业装备操作等前沿领域。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实训占比对口就业率
种植技术水稻育秧技术、棚室蔬菜生产、植物保护45%94.2%
养殖技术畜禽疫病防控、饲料配制技术、养殖场规划40%91.5%
农业机械农机操作与维护、精准农业技术、无人机操控50%93.7%

三、师资结构与科研能力

学校现有教职工14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8%,双师型教师达65%。近五年承担省级以上教研课题23项,发表农业技术相关论文156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9项。教师团队主导制定的《寒地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规范》已纳入黑龙江省农业标准体系。

指标类型数值行业对比(全省中职均值)
高级职称教师比例38%28%
双师型教师占比65%52%
年均科研经费(万元)12085

四、实训基地与社会服务

学校建有占地200亩的现代农业实训园区,包含智能化温室、畜牧养殖基地、农机实训中心等教学场所。与北大荒农垦集团、象屿农产等企业共建12个校外实训基地,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3000人次,技术帮扶覆盖周边12个乡镇。

td>
实训类别设备价值(万元)年培训人次技术推广成果
种植实训8601200耐寒水稻品种选育3项
养殖实训680950生态养殖模式推广17个村
农机实训1200850农机操作证书通过率91%

通过持续优化专业设置、深化校企合作、强化科研转化,牡丹江农业技术学校已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未来需在智慧农业人才培养、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7032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17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