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腾飞技术学校(翱翔科技学院)

腾飞技术学校(翱翔科技学院)综合评述

腾飞技术学校(翱翔科技学院)是一所聚焦新兴技术领域、注重产教融合的职业院校。学校以“技术赋能未来”为核心理念,开设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前沿专业,构建了“校企合作+实训导向”的教学模式。其特色在于“双师型”教师团队(企业工程师与资深教师结合)、模块化课程体系及覆盖全国的就业网络。近年来,学校通过“1+X证书制度”提升学生竞争力,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92%,在同类院校中表现突出。硬件设施方面,校内建有智能工厂模拟实训中心、大数据分析实验室等场景化教学空间,并与华为、腾讯等企业共建校外实践基地。总体来看,该校在技术教育领域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但在学术科研能力与国际化资源整合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一、学校概况与发展历程

腾飞技术学校(翱翔科技学院)前身为2005年成立的“华东信息技术培训中心”,2018年经教育部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职业院校,并正式更名为现名。学校位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32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规模8000余人。

发展过程中,学校以“三步走”战略为核心:第一阶段(2005-2015年)聚焦IT技能培训,与微软、甲骨文等企业合作开发认证课程;第二阶段(2016-2020年)拓展至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引入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第三阶段(2021年至今)推进“元宇宙+教育”融合,建设虚拟现实实训中心。目前,学校已形成“技术教育+产业服务”双轮驱动的办学格局。

发展阶段 关键举措 合作企业
初创期(2005-2015) IT认证课程开发、短期培训 微软、甲骨文
扩张期(2016-2020) 增设智能制造专业、引入双元制 西门子、比亚迪
升级期(2021-至今) 元宇宙实训中心建设、1+X证书试点 华为、腾讯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设6个二级学院,覆盖12个新兴技术专业,其中“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工业互联网技术”为省级重点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跨学科选修”结构,强调项目实战能力培养。

专业类别 核心课程 职业认证
人工智能应用开发 Python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 华为AI工程师认证、TensorFlow开发者认证
工业互联网技术 工业网络协议、PLC编程、数字孪生技术 西门子工业软件认证、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运维证书
虚拟现实开发 Unity引擎开发、3D建模、VR交互设计 Unity认证工程师、Autodesk Maya认证

与传统院校相比,该校课程更注重技术迭代速度,例如将PyTorch框架更新纳入教学大纲的周期缩短至6个月,而同类院校平均为12-18个月。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80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5%,即同时具备企业工作经验与教学资质。教师团队中,来自华为、BAT等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占比30%,博士学历教师占比15%。

师资类型 人数 企业背景 教学成果
企业兼职导师 120人 华为云架构师、腾讯AI实验室研究员 联合指导毕业项目200+项
双师型教师 180人 平均企业工作年限8年 开发校本教材45部
博士学历教师 45人 研究领域覆盖区块链、量子计算 发表SCI论文30余篇

教学资源方面,学校投入2.3亿元建设实训基地,包括智能网联汽车实验室、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等,设备更新率保持每年15%以上。


四、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学校建立“入学即入职”的就业服务体系,与300余家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近三年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比例达18%。2023届毕业生平均起薪7200元/月,高于本省同类院校平均水平(6500元/月)。

指标 2021届 2022届 2023届
就业率 91.2% 92.5% 93.7%
对口就业率 85.3% 87.1% 89.4%
升学率(本科) 6.5% 7.2% 8.0%

典型就业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新能源)、商汤科技(AI)、中兴通讯(通信)等,岗位集中在技术研发、工程实施与运维管理领域。


五、社会影响力与行业认可

学校在区域职业教育中占据领先地位,被列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试点单位”。其“校企联合攻关项目”累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20余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2亿元。

  • 荣誉资质: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
  • 行业排名: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人工智能专业竞争力排名第12位
  • 社会评价:企业满意度调查中,90%合作方认可“学生上手速度快、技术更新意识强”

然而,学校在基础科研能力(如专利数量、纵向课题承接)和国际化程度(留学生比例不足1%)方面仍存在短板,未来需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国际交流。


总体而言,腾飞技术学校(翱翔科技学院)凭借精准的专业定位、深度的产教融合和务实的就业导向,成为新兴技术领域职业教育的标杆。其发展路径为同类院校提供了“技术驱动、服务产业”的可参考模式,但在技术教育与学术教育的平衡、全球化资源整合等方面仍需持续探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7443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663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