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安徽艺术职业技术学校(安徽艺术职业技术学校简化版:安艺职校)

安徽艺术职业技术学校(简称“安艺职校”)是安徽省内唯一一所公办综合性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文化艺术领域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依托戏曲、舞蹈、音乐、美术等特色专业构建艺术教育生态。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56年成立的安徽戏曲学校,2004年升格为高职院校,现为安徽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拥有全国非遗传承基地、省级示范性实训中心等平台。办学特色上,学校深度融合传统艺术传承与现代职业教育,形成“戏曲+”“非遗+”专业集群,与省内外文艺院团、文化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毕业生活跃于文旅产业一线,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安艺职校以“艺术表演+技术应用”为双主线,构建戏曲、舞蹈、音乐、美术设计、文化旅游五大专业群。其中,戏曲表演专业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基地,覆盖徽剧、庐剧、黄梅戏等地方剧种;舞蹈编导专业与安徽演艺集团联合开设“订单班”,培养舞台艺术复合型人才。

专业群 核心专业 合作单位 就业方向
戏曲表演 徽剧、庐剧、黄梅戏表演 安徽省徽京剧院、安庆黄梅戏剧院 剧团演员、戏曲教育、非遗传承
舞蹈编导 舞蹈表演、舞台艺术设计 安徽演艺集团、电视台文艺部 舞蹈编导、活动策划、影视表演
非遗技艺 徽派雕刻、剪纸艺术、文房制作 歙县徽雕厂、宣纸文化园 非遗工坊技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课程体系采用“基础技能+项目实战”模式,例如戏曲专业设置唱念做打基础课与剧目排练实践课,比例达1:1;设计类专业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学生参与徽州古建筑测绘、文旅IP设计等任务驱动型课程。

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80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5%,包括一级演员、工艺美术大师等行业专家。通过“名师工作室”机制,聘请非遗传承人驻校授课,如徽剧名家李龙斌工作室、剪纸大师张秀云工作站等。

类别 人数 占比 代表人员
正高职称 22 12.2% 戏曲教授王桂兰、雕塑大师刘文斌
企业兼职教师 45 25% 省歌舞剧院编导陈力、文创企业家李明
非遗传承人 18 10% 庐剧传承人孙娟、徽墨制作技艺传人汪顺祥

教学资源方面,建有戏曲排练厅20间、数字化录音棚、非遗技艺工坊等实训场所,设备总值超8000万元。图书馆藏纸质图书15万册,包含戏曲剧本手稿徽派建筑图录等特色文献。

就业与升学路径

学校构建“舞台+荧屏+文创”多维就业网络,2023届毕业生进入文艺院团比例达43%,从事文化创意产业占31%,另有15%通过专升本进入安徽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本科院校。

指标 2023届数据 全省高职平均 优势分析
就业率 96.2% 88.7% 行业针对性强,订单培养占比高
专业对口率 89% 72% 戏曲、舞蹈类专业需求旺盛
升学率 18.5% 12.3% 艺术类专升本考试通过率突出

典型就业案例包括:2023届戏曲班毕业生中,12人进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8人签约苏州昆剧院;舞蹈专业学生参与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演出;设计类专业学生主导合肥骆岗公园文旅项目视觉设计。

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

学校年均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200余场,为基层文艺单位培训学员超3000人次。牵头组建“徽文化传承联盟”,联合黄山、宣城等地非遗机构开发研学课程,如徽墨制作、歙砚雕刻体验项目。

  • 文化扶贫:派遣师生赴金寨县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演出,创作《大别山诗画》等扶贫题材剧目。
  • 国际交流: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官员研修项目,展示徽剧、剪纸等非遗技艺。
  • 产业赋能:与奇瑞汽车合作开发“徽文化”主题车载智能屏保设计项目,实现产值超500万元。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学校建成戏曲数字博物馆,收录珍贵音频视频资料1.2TB,开发虚拟服装设计系统,支持学生在线完成徽剧服饰三维建模。

总体来看,安艺职校通过“传统技艺现代化、艺术教育职业化”的路径,在非遗传承与产业对接中形成独特优势。然而,面对新兴文娱形态冲击,需进一步拓宽直播运营、数字演艺等专业方向,提升跨界融合能力。未来可深化与长三角文艺机构合作,打造区域性文化艺术人才培养高地。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8042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21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