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宜昌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宜昌中职技校)

宜昌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宜昌中职技校”)是鄂西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发展历程与区域产业升级紧密相连。学校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模式,构建了覆盖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体系,形成“升学有径、就业有位”的办学特色。近年来,通过引入德国双元制课程、建立“校中厂”实训基地等创新举措,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本地产业人才供给占比超过75%,成为推动三峡城市群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关键力量。

一、办学基础与核心优势

宜昌中职技校创建于1984年,2018年整体迁入占地260亩的新校区,现有教职工187人,其中“楚天技能名师”8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2人。学校设有智能制造、智慧农业、现代服务等6大专业群,其中数控技术应用、电子商务专业获评省级特色专业。通过与广汽乘用车、安琪酵母等32家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形成“车间即课堂、师傅即导师”的培养模式,近三年累计输送技术技能人才4300余人。

指标类别基础数据区域排名
校园面积260亩(含实训基地80亩)宜昌市中职院校第1
实训设备总值4800万元湖北省同类院校前15%
企业合作项目32个深度合作项目-

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学校构建“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课程体系,重点打造智能制造、现代农业、数字经济三大核心专业群。通过实施“1+X”证书制度,将工业机器人、无人机操控等新兴技术纳入培养方案。2022年数据显示,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获高级工证书比例达89%,电子商务专业“双创”孵化项目年均产生经济效益超300万元。

专业类别核心专业证书获取率对口就业率
智能制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89%93.5%
现代农业茶叶生产与加工、园林技术78%86.2%
数字经济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82%91.7%

三、产教融合实践路径

学校探索“四阶递进”培养模式:第1学期基础技能训练→第2学期专项实训→第3学期企业轮岗→第4学期顶岗实习。与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共建“产业学院”,实现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2023年校企合作开发课程24门,接受企业捐赠设备价值1200万元,联合攻关技术难题17项,其中“精密模具数字化设计”项目节约企业成本超200万元/年。

合作模式参与企业年度效益学生参与度
订单班培养广汽乘用车、中兴通讯年输送300+人才覆盖60%毕业生
产学研项目安琪酵母、三峡制药技术转化收益85万教师全员参与
实训基地共建宜昌交运、人福药业设备更新率提升40%惠及2000+学时

通过系统化改革,宜昌中职技校已形成“教学链-人才链-产业链”闭环生态,其“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模块化课程体系、智能化实训平台建设经验,为长江经济带职教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宜昌样本”。未来需在国际化产教协作、跨区域资源整合等方面持续突破,进一步巩固区域职业教育枢纽地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21987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887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