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富顺职业技术学校的诗(富顺职技校诗)

富顺职业技术学校的诗歌创作实践,是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探索。该校以“工匠精神”为内核,将诗歌创作融入专业技能培养,形成了“技能+诗意”的特色育人模式。通过建立诗歌社团、开设文学课程、举办主题诗会等活动,学校构建了多层次文化育人体系,近三年累计诞生学生原创诗歌作品超1200首,其中《钳缝间的光》《数控十四行》等工业题材作品在省级赛事中获奖。这种“硬技能”与“软文化”并重的教育理念,既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又培育了审美创造力,为职业院校文化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一、历史沿革与文化基因

富顺职业技术学校肇始于1987年创建的富顺县技工学校,2005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

时间节点重大事件文化积淀
1987-2004技工教育阶段形成"匠人精神"教学传统
2005-2015职教转型期引入"诗教"育人理念
2016-至今融合发展期构建"技能+诗意"双轨体系
校史馆珍藏的《车工笔记里的诗行》手稿,记录着2018年机械专业学生将加工参数转化为韵脚的创作实验,标志着专业教育与文学创作的首次破圈融合。

二、专业建设与诗教创新

学校现有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现代农业三大专业集群,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诗教结合案例
智能制造数控技术《金属的低语》诗集创作
现代服务旅游管理"诗路之旅"导游词创作
现代农业园林技术植物科普诗歌大赛
旅游服务专业实践中,教师带领学生将蜀南竹海景区讲解词改编为七言律诗,使专业知识与古典韵律产生化学反应。这种教学模式使岗位技能合格率提升至98.7%,文化素养测评优秀率提高42%。

三、产教融合中的诗意实践

学校与自贡灯具产业园共建的"光影诗社",开创了工业设计+诗歌创作的新型实训模式。

合作项目参与企业诗歌产出量
灯具创意设计华体照明238首
机械部件测绘长征机床176首
非遗扎染工艺吉成井盐92首
2023年校企联办的"盐都匠心"诗展中,学生创作的《卤水深处的光》组诗,将传统制盐工艺与现代工业意象结合,获得省文联"产教融合创新奖"。这种跨界实践使企业满意度从89%提升至96%,学生作品转化率达37%。

四、文化传承与社会影响

学校依托富顺文庙非遗资源,开发古籍修复专业课程,配套开设诗词鉴赏选修课。

非遗项目传承方式诗歌产出
古籍修复修复日志诗化写作156首
川剧脸谱脸谱纹样诗意解读87首
火边子油坊榨油号子诗歌改编68首
学生创作的《木槌声里的岁月》组诗,将传统榨油工艺转化为现代自由体诗歌,在2022年四川省非遗主题诗会中获得青年组金奖。此类实践使非遗传承参与率提升至92%,相关作品网络传播量突破500万次。

富顺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构建"专业赋能、文化铸魂"的育人生态,验证了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发展的可能性。其"诗性技能"培养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创造了岗课赛证融通的新范式。当数控机床的轰鸣遇见诗歌的韵律,当非遗技艺的传承交织现代文学的表达,这种独特的职教文化现象,正在书写着中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生动注脚。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22378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77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