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六盘水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六盘水民职技术学)

六盘水民族职业技术学校(简称“六盘水民职技术学”)是贵州省六盘水市一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扎根于多民族聚居的乌蒙山区,以“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技能人才”为核心使命,依托当地丰富的彝族、苗族、布依族等文化资源,构建了“民族文化+现代职教”双轮驱动的办学模式。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逐步形成以民族文化旅游、现代农业技术、智能制造为优势专业的办学格局。截至2023年,学校开设专业覆盖二产、三产重点领域,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成为区域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的重要人才输出基地。

学校概况与核心优势

六盘水民职技术学始建于1986年,前身为六盘水市民族师范学校,2015年转型为综合性职业技术学校。校园占地278亩,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8763人,教职工482人。学校以“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为特色,建有民族服饰工艺、蜡染刺绣、芦笙舞等非遗技艺实训室,并与贵州苗之美集团、六盘水三线文化产业园等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2022年获评“贵州省优质中职学校”,其民族旅游服务专业群被列为省级重点建设项目。

指标2018年2021年2023年
在校学生数420073008763
专任教师数285398482
校企合作单位32家56家89家
非遗技艺实训项目5项12项21项

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动态调整专业设置。目前开设民族旅游服务、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等21个专业,其中省级示范专业3个。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拓展模块”架构,融入民族艺术、地方民俗等特色内容。例如,民族旅游服务专业增设彝族火把节策划、苗族银饰制作等校本课程,实现民族文化与职业技能的深度融合。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核心课程职业资格证书
民族文化类民族旅游服务民族舞蹈编排、非遗手工艺制作导游资格证、茶艺师
智能制造类汽车运用与维修新能源汽车检测、智能网联技术汽车维修工、电工证
数字商贸类电子商务直播电商运营、短视频创作电子商务师、互联网营销师

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改革

学校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要求专业教师每年完成不少于40天的企业实践。截至2023年,“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8%,聘请非遗传承人、企业技师等兼职教师42人。教学改革方面,推行“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将民族技艺竞赛纳入学分银行,学生参与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人数三年增长150%。

年份双师型教师比例企业兼职教师数省级技能大赛获奖
201952%25人8项
202168%36人15项
202378%42人22项

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

学校与六盘水高新区、水城古镇等建立“政校企”三方联动机制,共建民族工艺品研发中心、乡村旅游培训基地等实体。近三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2万人次,为本地企业定制培养技术骨干360名。2022年牵头成立“乌蒙山职业教育联盟”,联合周边8所院校开发民族特色课程资源包,辐射滇黔川交界地区。

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学校构建“升学有径、就业有位”的成才通道,与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开通“3+3”中高职衔接项目。2023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82%,本地就业占比65%,主要分布于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跟踪调查显示,毕业生三年内晋升管理层比例达27%,较全省中职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

作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六盘水民职技术学通过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深度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探索出一条特色化发展路径。其“非遗技艺进课堂”“校企双元育人”等实践,不仅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更为少数民族地区职教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未来,随着新校区扩建工程的推进与数字校园建设的深化,学校有望在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22400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458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