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兰州理工中专学校(兰州理工中专学校)

兰州理工中专学校(简称“兰州理工中专”)是甘肃省内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同发展的中等职业学校,隶属于甘肃省教育厅管理。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兰州机械技工学校,2002年更名为现名,2010年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作为西北地区工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学校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构建了涵盖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信息技术等领域的职业教育体系。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引入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形成“校企合作+技能竞赛+定向培养”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2%以上,本地工业企业技术骨干中约15%为该校校友。

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 初创期(1958-1990):依托苏联援建的西北工业体系,开设机床操作、铸造工艺等基础工科专业,为兰炼、兰化等企业输送技术工人。
  • 转型期(1991-2010):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增设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等新兴专业,建成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
  • 提质期(2011至今):与德国工商会(IHK)合作建设“中德诺浩班”,引入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维修等前沿专业,形成“传统制造+智能技术”双核驱动模式。
发展阶段核心事件标志性成果
初创期(1958-1990)设立机床操作专业培养省级技术标兵32人
转型期(1991-2010)建设数控实训中心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17项
提质期(2011-今)中德合作项目启动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校企共建实训室12个

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有机械制造技术、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等8个省级骨干专业,其中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被纳入教育部“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结构:前两年完成公共基础课(语文、数学、工程制图)和专业核心课(机械设计基础、PLC编程),第三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或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将“工匠文化”融入德育课程,开设非遗技艺(如兰州刻葫芦)选修课,实现职业技能与文化传承的双重培养。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核心课程就业方向
装备制造数控技术应用CAD/CAM、数控机床维护兰石集团、兰州电机厂
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传感器原理、射频识别技术华为兰州研发中心、甘肃移动
新能源光伏设备安装与调试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储能技术甘肃光热电站、比亚迪兰州基地

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

截至2023年,学校拥有专任教师18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8%,包括来自兰石重工、方大炭素的企业技术骨干23人。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者占41%,较2018年提升27个百分点。教学资源方面,建有虚实结合的实训中心:物理空间包含智能制造车间、工业4.0模拟线等18个实训区;数字资源库则整合了超5000个微课视频和120套虚拟仿真软件。特别在工业机器人专业,学校与西门子合作开发了离线编程虚拟训练系统,学生可模拟汽车焊装线调试等真实场景。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企业实践经历
理论教学为主6434.4%平均1.2年/人
实践教学为主12265.6%平均4.7年/人
企业兼职教师2312.4%-

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学校构建了“技能证书+学历提升”双通道发展体系。2023年毕业生中,87人通过单独招生考试进入兰州理工大学等高校,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率达98.6%。就业方面,学校与兰州新区装备制造产业园签订“订单培养”协议,设立“兰石班”“长城电工班”等定向班级。第三方评估显示,毕业生岗位适应周期缩短至1.8个月,较全省中职平均水平快40%。值得关注的是,学校探索“技能扶贫”模式,近五年为临夏、陇南等地区培养技术人才436人,其中83%实现家庭人均收入翻番。

面对产业升级对人才规格的新要求,兰州理工中专正推进三项关键改革:一是在传统工科专业嵌入人工智能基础课程;二是与兰州大学共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三是建设西北首个中职层面工业大数据实训平台。这些举措或将使学校从区域性职教机构向全国性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高地转型。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24011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8387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