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校(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校)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黄河水校”)作为水利行业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始终以服务国家水利事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使命。学校始建于1951年,隶属于黄河水利委员会,历经70余年发展,已形成以水利工程为龙头,涵盖土木建筑、电子信息、财经商贸等多领域的专业布局。作为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学校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构建了“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育人模式,其水利类专业实训条件、双师型教师比例、行业就业率等指标均处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近年来,学校通过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数字化升级和国际化合作,持续提升水利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水利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输出基地。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黄河水利委员会创办的水利技术培训班,1956年更名为黄河水利学校,1998年改制为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被教育部认定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A类建设单位,重点打造“智慧水利”专业群。

办学定位聚焦“四个服务”:服务国家重大水利战略(如黄河保护法实施)、服务流域治理现代化、服务水利行业技术革新、服务河南及黄河流域产业转型。

时间节点发展阶段标志性事件
1951-1998中专教育阶段水利部直属重点中专,开设水工建筑等核心专业
1999-2018高职转型阶段获批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立“厂中校”实训基地
2019至今双高建设阶段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牵头成立黄河流域水利产教融合联盟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金字塔型”专业结构,以水利工程专业为塔尖,辐射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水利信息化管理等8个相关专业,形成覆盖水利全产业链的专业集群。

专业类别核心专业实训基地等级合作企业
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中国电建、中水六局
智能制造水利工程机械运维省级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平台三一重工、华为技术
信息技术水利大数据分析水利部数字孪生技术中心阿里云、超图软件

课程体系采用“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开发《水工建筑物智能建造》《数字流域监测》等特色课程,将“1+X”证书(如水利工程BIM建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学校实施“双百工程”师资计划,重点引进具有水利特级工程师背景的技术人才。现有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7%,拥有全国水利职教名师工作室2个。

师资类型
人数占比代表成果
教授级高工4612%主持制定水利行业职业技能标准
企业兼职导师13231%参与开发《堤防工程标准化施工》教材
博士学历教师9823%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专项课题

教学资源方面,建有水利部首个“5G+智慧水利”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开发VR堤防巡检、闸门远程控制等虚拟实训项目,设备总值突破3.2亿元。

四、产教融合与技术创新

学校构建“四层递进”产教融合体系:

  1. 技术研发中心(与黄委联合设立泥沙研究所)
  2. 产业学院(华为ICT学院、长江勘测设计研究院现代学徒制班)
  3. 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家级防汛抢险技能工作室)
  4. 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水利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合作主体共建平台技术成果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院数字孪生黄河联合实验室研发河道三维演变预测系统
中国交建海外工程人才培训中心开发港口航道BIM构件库
地方水务局县域水利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农村饮水安全智能监控网络

五、学生发展与社会服务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数据显示,水利类专业对口就业率达94.7%,主要就业于南水北调集团、黄委属单位等。创新实施“水位计”成长计划,将职业道德养成与专业技能培养有机融合。

指标项2023届数据行业均值
用人单位满意度96.2%89.5%
专升本通过率38.7%24.3%
专利授权数146项72项

社会服务方面,年开展水利行业培训超2万人次,承接澜沧江-湄公河国家水文技术人员培训项目,开发《堤防隐患智能诊断》等在线课程资源包,服务“一带一路”水利产能合作。

面对新时期水利事业发展需求,黄河水校正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AI+水利教育”新模式。未来将在智慧水利专业群建设、流域综合治理人才培养、水利文化传承创新等领域持续发力,为新时代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24019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84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