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南康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南康中职技校)

南康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南康中职技校”)是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一所综合性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历经多次转型升级,现已成为区域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以“技能立校、产教融合”为核心理念,开设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等12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形成“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两大专业集群。校园占地18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4200余人,教职工28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5%,“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8%。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对口升学率稳定在70%左右,在江西省中职学校中处于上游水平。

然而,学校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需求的匹配度有待提升,部分实训设备更新滞后于行业技术发展;师资队伍中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比例偏低;校企合作深度不足,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未来需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深化与本地龙头企业的合作,以更好地服务赣南地区经济发展需求。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南康中职技校前身为1983年成立的南康县职业高中,2005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018年更名为现名。学校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宗旨,立足赣南革命老区,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构建“升学有基础、就业有优势”的人才培养体系。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规模
1983-2004年县级职业高中阶段,开设农业技术、财会等基础专业在校生不足500人
2005-2017年升格中专,新增数控、电子等工科专业在校生突破2000人,实训楼建成
2018年至今更名后推进产教融合,引入企业订单班在校生达4200人,合作企业超30家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赣州市“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动态调整专业布局。例如,2022年新增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停招传统纺织类专业,形成与区域产业链高度契合的专业结构。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核心课程就业方向
智能制造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制图、CAD/CAM、数控机床编程机械制造企业技术岗位
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搭建、服务器配置、网络安全IT企业运维工程师
现代服务电子商务网店运营、新媒体营销、物流管理电商企业运营专员

课程体系采用“公共基础+专业核心+拓展模块”三级架构,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占比60%,实践教学占比不低于50%。例如,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与木创电子合作开发《智能终端检测》实训课程,将企业真实生产任务融入教学。

三、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学校通过“内培外引”提升师资水平:一方面选派教师赴东莞、苏州等地企业实践,另一方面从行业企业引进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现有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骨干教师18人。

师资结构比例对比全省中职均值
研究生学历教师12%8%
高级职称教师35%25%
企业一线经历教师42%30%

尽管师资整体水平优于全省平均值,但存在以下短板:一是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二是专业带头人年龄偏大,三是企业兼职教师稳定性较差。对此,学校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计划,并联合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培训。


四、产教融合实践探索

学校与格力电器、顺丰物流等企业共建“厂中校”“校中厂”育人平台。例如,与赣州高新区管委会合作建立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引入价值800万元的自动化生产线供学生实训;与京东客服中心共建“电商客户服务”实训基地,实现“上课即上岗”的教学目标。

合作模式典型案例成效指标
订单培养木创电子“雏鹰计划”订单班年输送技术人才50人,留用率95%
顶岗实习格力电器暑期实践项目参与学生300人次,转正率82%
现代学徒制顺丰物流“双导师”班学徒月均补贴2800元,考核通过率100%

通过产教融合,学校形成“一年学基础、一年练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周期。2023年数据显示,订单班学生首次就业平均月薪达4500元,比普通班级高出18%。


五、学生发展与社会服务

学校构建“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继续教育”三位一体发展路径。近三年累计获得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奖项47项,其中智能家居安装项目获国赛三等奖。设立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培育“校园快递驿站”“电商直播工作室”等学生创业项目12个。

指标类型2021年2022年2023年
毕业生就业率96.8%97.5%98.2%
对口升学人数287人315人342人
技能证书获取率89%92%94%

在社会服务方面,学校承接南康区“雨露计划”培训,年培训农民工2000人次;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对口帮扶,联合开发教学资源包12个;为本地企业定制员工技能提升方案,年培训量超3000人日。


总体来看,南康中职技校通过专业优化、产教融合、师资升级等举措,已发展成为赣南地区具有示范效应的中职学校。未来需进一步突破体制机制壁垒,深化多元化办学改革,例如探索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建设、完善“学历证书+X技能证书”制度,以持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24898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68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