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吉林师范大学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吉林师大校训详解)

关于吉林师范大学校训的综合评述吉林师范大学的校训“好学近知,力行近仁”,是一则内涵深邃、源远流长的精神圭臬。这八个字并非凭空创造,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尤其直接汲取了儒家经典《中庸》的智慧精华,将求知与修身、理论与实践完美地融为一体,精准地勾勒出一所高等学府所应秉持的价值追求和育人理想。对校训的详细阐述,绝非简单的字面解释,而是一场深入其文化渊源、哲学意蕴、时代价值及其与学校办学实践紧密结合的探索之旅。“好学近知”强调了探索真理、追求学问的无限过程,体现了大学作为知识殿堂的本质属性,鼓励师生保持永不懈怠的学习热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力行近仁”则凸显了道德实践的重要性,指明了学问的最终归宿在于服务社会、完善人格,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高尚情操的公民。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哲学体系: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目的与检验。深入解读吉林师范大学的校训,不仅有助于理解这所高校独特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基因,更能为当今高等教育如何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提供宝贵的启示。它超越了时空限制,既是历史的回响,也是面向未来的号角,持续为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成长提供着不竭的精神动力。

吉林师范大学校训的深度阐释


一、 校训的文本溯源与核心内涵

吉林师范大学确立的校训“好学近知,力行近仁”,其文字直接典出于儒家核心经典《礼记·中庸》。原文载:“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校训精炼地选取了前两句,既保留了古典的韵味与深度,又赋予了其现代教育的鲜明指向。

对校训的解读,需从逐字析义开始,进而把握其整体精神。

  • “好学近知”:此四字构成了校训的第一个维度,侧重于“求知”与“明理”。“好”读作hào,意为喜爱、热爱,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主动的、持续的情感与态度,是学习行为最根本的内在驱动力。“学”即学习、学问,涵盖了对一切自然规律、社会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探索。“近”是接近、靠近之意,它表明“知”(通“智”,即智慧、真知)是一个无限趋近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的终点,体现了认识论的辩证思想,鼓励永无止境的追求。“知”是目标,是真理性认识,是洞察事物本质的智慧。
    因此,“好学近知”的整体意涵是:唯有保持炽热的求知欲,通过刻苦不懈的学习,才能逐步接近真理,获得智慧,成为一个明达事理的人。这深刻反映了大学作为传承与创造知识的核心场所的本质要求。
  • “力行近仁”:此四字构成了校训的第二个维度,侧重于“实践”与“修身”。“力”是努力、竭力,强调行动的决心与强度。“行”是行动、实践,是将所学知识、所持理念付诸现实的过程。“近”同样表示一种动态的接近状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范畴,代表着最高的道德境界,包含仁爱、善良、责任、担当等丰富内涵,可引申为完美的道德人格与社会理想。故而,“力行近仁”的深刻意义在于:竭力将所学的道理付诸实践,在身体力行中培养品德、关怀社会、服务他人,从而不断接近仁德的境界。它强调了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学问的归宿在于造福社会,凸显了道德实践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决定性作用。

将“好学近知”与“力行近仁”并置,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深刻揭示了“知”与“行”的辩证统一关系:“知”指导“行”,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行”实现并检验“知”,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
于此同时呢,它也明确了“求知”与“修身”的并重关系:求知的目的是为了明理,更是为了修身;修身的途径不仅在于内省,更在于通过实践服务社会来达成。这一校训完美契合了现代教育理念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培养的人才既要具备扎实的学识和创新能力(近知),又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近仁)。


二、 校训植根的文化底蕴与哲学基础

“好学近知,力行近仁”校训的强大生命力,源于其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特别是儒家思想的精神滋养。

它体现了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追求。“内圣”即通过内在的修养成为品德高尚的圣人,“外王”则是将内在的德性施之于外,建功立业,造福百姓。“好学近知”是达成“内圣”的必由之路,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提升自我的学识与智慧;“力行近仁”则是实现“外王”的根本途径,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内在的仁德转化为外在的事功。校训将这一宏大的理想具体化为师生日常的学习与实践准则。

它彰显了儒家“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虽然“知行合一”由明代王阳明系统阐发,但其思想源头早已有之。《中庸》的这段话本身就是对知行关系的精辟论述。儒家一贯反对将知与行割裂开来,认为真知必能行,不行不足谓之知。吉林师范大学的校训正是这一哲学思想的生动体现,它告诫师生,求学和做人不能停留在书本和口头上,必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在实践中求真知,以真知促实践。

再次,它传承了“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好学”是中华民族历来推崇的美德。从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到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奋学习始终被视为个人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吉林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培养教师的摇篮,将“好学”置于校训之首,既是对这一传统的自觉继承,也凸显了师范院校师生应具备的终身学习品质。

它蕴含着“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力行”所强调的实践,并非盲目的行动,而是以“近仁”为导向,以服务社会、改良社会为目标的实践。这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一脉相承,鼓励学子将个人所学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三、 校训与吉林师范大学办学实践的交融互构

校训绝非悬置于象牙塔顶的装饰品,而是深深融入吉林师范大学办学血脉的行动指南和精神坐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人才培养目标上
,校训直接定义了吉林师范大学所要塑造的毕业生形象。学校致力于培养的不是只会读书的“知识储存器”,也不是空有热情的“行动莽夫”,而是“知行合
一、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在教师教育领域,这尤为重要。一名优秀的教师,既需要“好学近知”,拥有广博的学科知识、扎实的教育理论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又必须“力行近仁”,具备高尚的师德、关爱学生的情怀和教书育人的实践智慧。校训 thus 成为师范生培养的核心标准。


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校训理念渗透于各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学”之心,引导他们主动“近知”。在实践教学环节,如教育实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则为学生提供了“力行”的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锻炼能力、培养“近仁”的品德。学校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革、第二课堂活动等,努力营造一种崇尚学习、鼓励实践的文化氛围。


3.在学术研究与学风建设上
,“好学近知”倡导的是一种严谨求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它激励教师潜心学术研究,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攀登科学高峰;同时引导学生养成勤奋刻苦、独立思考的良好学风,反对学术不端和浮躁之气。“力行近仁”则要求学术研究不能脱离实际,应关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


4.在校园文化建设与价值引领上
,校训是凝聚师生共识、塑造大学精神的核心要素。通过校史教育、校园景观设计(如将校训镌刻于醒目位置)、各类典礼仪式(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上宣讲校训)以及榜样评选等活动,校训所承载的价值观念被不断强化,内化为师生共同的精神认同和行为准则,形成了独特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5.在对区域社会发展的服务贡献上
,作为吉林省重点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力行近仁”的担当体现在积极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和经济建设。通过培养输送优秀师资、开展教师职后培训、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和政策咨询,为提升吉林省教育水平贡献力量。
于此同时呢,依托学科优势,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智库服务,直接参与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这正是“力行”以“近仁”的现实写照。


四、 校训在新时代的价值彰显与启示

在当今知识爆炸、科技日新月异、社会深刻变革的新时代,吉林师范大学的校训“好学近知,力行近仁”非但没有过时,反而展现出更加璀璨的时代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

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好学近知”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终身学习已成为每个人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持续创新的能力,即“好学”的精神与“近知”的能力。这对于培养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拔尖创新人才至关重要。

在价值多元、各种思潮激荡的今天,“力行近仁”为青年学子提供了清晰的价值坐标。它强调道德实践和社会责任,引导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这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对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而言,这一校训启示我们,大学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正确处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要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出真正能够满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具体到教师教育领域,校训的指引作用更为直接。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被赋予了“筑梦人”的神圣使命。他们必须首先是“好学”的典范,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专业素养,方能“近知”,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引;同时,他们更必须是“力行”的楷模,以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以身作则,行为世范,方能“近仁”,成为学生道德修养的引路人。吉林师范大学的校训, thus 为师范生的培养和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

结语

吉林师范大学的校训“好学近知,力行近仁”是一座丰富的精神宝库。它源自经典,意蕴深厚;它指引办学,融入实践;它面向未来,价值永恒。这八个字,简洁而有力地概括了大学的使命、教育的真谛和成才的路径。它不仅是吉林师范大学全体师生校友共同尊奉的精神信条,是学校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更是其在新的历史征程中砥砺前行、再创辉煌的强大精神动力。深入理解和自觉践行这一校训,对于每一位吉师人的人格塑造、学业精进和事业成功,对于学校更好地履行立德树人的职责、服务国家与社会,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4182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2.4015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