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重庆技术学校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校简介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综合评述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并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共建‌。学校创办于1953年,前身为重庆电气工业学校,历经多次更名与升格,1995年正式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成为西南地区唯一的电力类高等专科院校‌。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该校在电力职业教育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长期承担电力行业人才培养、技能鉴定、教学资源开发等职能‌。学校现有九龙坡主校区和潼南金福新区分校区,占地1451亩,全日制在校生超1万人,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27%,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超60%‌。其专业设置紧密围绕电力产业链,覆盖能源动力、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行业特色‌


一、学校公立属性确认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为公办高校,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接受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直接管理,并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共建。学校办学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招生计划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序列,属于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院校‌


二、2025年招生简章分析

  1. 招生代码与层次
    在渝招生代码为5030,办学层次为高职(专科),2025年计划通过高职分类考试招收全日制学生,招生专业覆盖能源动力、电子信息、财经商贸等6大领域‌

  2. 招生计划与考试方式
    招生计划分为“专本贯通分段培养”试点项目、普通高职分类考试两类,考试科目包括文化素质测试(语文、数学、英语)和职业技能测试(专业适应性笔试+实操)‌

  3. 录取规则
    按“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总分择优录取,同分条件下优先录取职业技能测试成绩较高者。对获得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的考生实行加分政策‌

  4. 特殊培养项目
    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学生可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置换部分课程学分;入选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定向就业人才‌


三、学校基础信息

项目 数据
创办时间 1953年
校区分布 主校区:九龙坡区;分校区:潼南金福新区
占地面积 1451亩
全日制在校生规模 10,000余人
教职工总数 580人(高级职称157人,硕士及以上学历350人,双师型教师338人)
教学院部 10个(含电力工程、电气工程、智能工程等学院)
专业数量 32个,覆盖6大产业领域

四、优势专业设置解析

学校以电力为核心构建专业群,重点专业如下:

  1. 电力工程技术
    依托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资源,涵盖发电、输配电、电网运维方向,实训设备对标行业一线标准。

  2. 电气自动化技术
    与国网重庆电力公司共建,实施“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达98%以上。

  3. 智能电网技术
    对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开设能源互联网、分布式能源管理等前沿课程,为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牵头专业。

  4. 新能源装备技术
    聚焦光伏、风电领域,拥有市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校企联合开发项目化课程占比超40%。


五、重庆市同类型高职院校对比分析

表1:办学性质与行业背景对比

学校名称 办学性质 行业背景 共建单位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公办 电力能源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公办 装备制造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公办 资源环境与安全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公办 电子信息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公办 现代服务 重庆市民政局

表2:专业竞争力对比

学校名称 国家级骨干专业 市级重点专业群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供用电技术 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技术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技术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煤矿开采技术、工程测量技术 资源勘查、地质灾害防治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 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社会工作、老年服务与管理 现代物流、智慧健康养老

表3:就业与升学数据对比(2024年)

学校名称 就业率 国企就业占比 专本贯通升学率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96.5% 68% 15%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94.2% 42% 12%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93.8% 35% 10%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95.1% 28% 18%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92.7% 15% 8%

六、重庆电力高专多维竞争优势

  1. 行业资源独占性
    作为国网重庆电力公司共建院校,享有电网企业实训基地、师资共享、定向招聘等独家资源,国企就业率显著高于同类院校。

  2. 专业集群化发展
    电力类、能源类、智能类三大专业群形成协同效应,课程体系与“双碳”战略紧密衔接,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转型需求。

  3. 产教融合深度
    牵头成立重庆电力职教集团,运营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实训—研发—服务”一体化培养链条。

  4. 政策支持力度
    入选教育部“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重庆市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项目,获专项经费支持专业升级和师资建设。


七、同类型院校发展瓶颈

  1. 非行业院校‌(如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缺乏大型国企支撑,校企合作多停留在协议层面,学生实操机会不足。

  2. 传统工科院校‌(如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设置偏重资源开采等传统领域,面临产业升级带来的培养目标滞后问题。

  3. 综合类高职‌(如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虽然信息技术专业热门,但同类竞争激烈,区域薪资水平制约毕业生留存率。


八、发展建议

  1. 强化跨领域融合
    在保持电力特色的同时,拓展“电力+数字化”“电力+储能”等交叉学科,应对能源革命挑战。

  2. 优化生源结构
    提高“专本贯通”项目招生比例,吸引优质生源,提升院校社会认可度。

  3. 深化国际合作
    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与东南亚国家共建电力技能培训中心,输出职业教育标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school/31699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392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