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阳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德阳市。学院立足“装备制造、工业服务、信息技术”三大核心领域,构建了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四川省优质高职院校,学院以“产教融合、知行合一”为办学理念,与东方电气、中国二重等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形成“校中厂、厂中校”特色育人模式。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企业满意度超90%,在四川省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德阳工业学校,2006年升格为高职院校,2019年被认定为省级“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现开设机械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技术、大数据与会计等32个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
核心指标 | 数据详情 |
---|---|
建校时间 | 1958年(高职办学始于2006年) |
校园面积 | 860亩(含新建产教融合园区200亩) |
在校生规模 | 12,300人(2023年数据) |
教职工总数 | 680人(高级职称占比38%) |
二、专业群建设与产业适配性
学院构建“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三大专业集群,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专业覆盖率达65%。通过“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模式,与德阳市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形成紧密联动。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合作企业 | 实训基地数量 |
---|---|---|---|
智能制造 | 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 | 东方电气、中国二重 | 12个(含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 |
数字经济 | 大数据技术、云计算 | 华为、腾讯云 | 8个(含工业互联网实验室) |
现代服务 | 电子商务、智慧养老 | 京东物流、万科物业 | 6个(含虚拟仿真中心) |
三、师资队伍结构优化
实施“双师双能”提升工程,要求专业教师每5年累计企业实践不少于6个月。目前“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2%,较2018年提升24个百分点。
教师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企业实践时长(年均) |
---|---|---|---|
正高级职称 | 124 | 18.2% | 45天 |
副高级职称 | 215 | 31.6% | 60天 |
中级职称 | 280 | 41.2% | 75天 |
企业兼职教师 | 160 | 23.5% | - |
四、产教融合创新实践
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厂中校”12个,其中东方电气学院实现“车间即课堂、师傅即导师”培养模式。近3年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学员1,200余人,订单式培养占比达45%。
五、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近三年纵向科研项目立项87项,技术成果转化收益超3,000万元。建成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年均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改造方案50余项。
六、国际化办学探索
与德国不莱梅应用技术大学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开发IHK认证课程12门。留学生规模从2018年32人增至2023年215人,覆盖“一带一路”15国。
七、学生发展质量分析
毕业生专升本录取率从2019年12%提升至2023年28%,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率92%。近五年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467项,其中全国一等奖18项。
八、数字化转型成效
投入1.2亿元建设智慧校园,开发专业课程资源库32个,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覆盖率达85%。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满意度达94.6%,居全省高职院校第7位。
德阳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双师队伍建设、构建数字化育人体系,已形成“政校企协同育人”的特色发展路径。未来需进一步优化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新兴技术专业布局,持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