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农业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是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建设的非学历教育机构,成立于2002年,专注于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才培养。作为西南地区农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其通过远程教育、线上线下融合模式,面向农民、农技人员、涉农企业员工等群体开展技术培训、学历提升和职业资格教育。学院以“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为核心定位,构建了覆盖种植养殖、农业电商、乡村管理等12大类课程体系,累计培训学员超80万人次。近年来,学院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教学平台,引入虚拟现实(VR)农田实训、AI智能答疑等技术,显著提升教学互动性与覆盖面。然而,在师资结构、区域资源均衡性等方面仍存在优化空间,需进一步对接农业农村部“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等国家战略需求。
一、办学定位与核心目标
学院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宗旨,聚焦三方面核心功能:
- 为农村基层干部、新型经营主体提供管理能力提升培训
- 开展农业职业技能鉴定与技术推广服务
- 搭建“学历教育+技能培训”互通式人才培养通道
维度 | 具体内容 | 实施路径 |
---|---|---|
服务对象 | 农民、农技员、涉农企业员工、返乡创业者 | 分层分类课程体系+县域学习中心网络 |
技术支撑 | 5G+AI智慧教学平台、农业虚拟仿真实验室 | 校企共建数字化资源库 |
政策衔接 | 对接“天府科技云”服务、农业农村部培训计划 | 学分银行制度+职业技能等级认证 |
二、课程体系与专业布局
学院构建了“基础素养+专业技能+产业前沿”三级课程模块,重点专业覆盖率达92%。下表对比显示其与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课程差异:
类别 | 四川农业远程学院 | 浙江农林继续教育 |
---|---|---|
特色专业 | 现代农业技术、农村电商运营 | 林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管理 |
实践课程占比 | 35%(含田间实训) | 28%(以企业参访为主) |
微证书项目 | 12个(如家庭农场主认证) | 8个(侧重林业碳汇管理) |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学院单独开设“川粮安全专题课”,而浙江学院则强化“竹产业创新”内容,体现地域产业需求导向。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学院采用“专兼结合+行业导师”模式,现有教师426人,其中:
类型 | 数量 | 占比 | 代表领域 |
---|---|---|---|
专职教师 | 189人 | 44.1% | 农业教育、远程教学技术 |
行业专家 | 127人 | 29.8% | 种养技术、农产品加工 |
企业导师 | 100人 | 23.5% | 电商运营、农业金融 |
相较于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高达60%的专职教师比例,四川学院更注重实践型师资引进,但其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8%)低于全国继续教育院校平均水平(45%),需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
四、教学平台技术架构
学院采用“云+端+资源库”三位一体架构,关键指标如下:
模块 | 技术特征 | 应用场景 |
---|---|---|
直播系统 | 支持4K超高清、多机位切换 | 专家田间实操授课 |
AI助学 | 智能语音答疑准确率92% | 普通话/方言混合提问处理 |
数据中台 | 学员行为分析覆盖率100% | 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 |
对比国家开放大学远程平台,四川系统在农业场景定制化(如病虫害图像识别功能)方面领先,但在跨平台数据互通性上仍需提升。
五、学生与学员结构特征
2023年统计数据显示,学院学习者呈现以下特征:
维度 | 数值 | 区域分布 |
---|---|---|
年龄结构 | 35-50岁占67% | 川中丘陵地区占41% |
学习终端 | 手机端访问量82% | 凉山州等偏远地区PC使用率回升至18% |
典型需求 | 83%选择技能证书课程 | 川东北学员更倾向“短视频+直播”形式 |
该结构反映出农业从业者提升职业竞争力的迫切需求,也暴露出部分老年学员对智能设备适应困难的问题。
六、社会服务效能评估
学院通过“固定+流动”教学点布局,近五年实现:
- 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3.4万人次,带动人均增收1.8万元/年
- 为56个农业县定制“一县一策”培训方案
- 开发“川字号”农业标准课程包37个
指标 | 四川学院 | 全国农业继续教育均值 |
---|---|---|
年培训规模 | 12.8万人 | 8.5万人 |
成果转化率 | 63%(技术应用案例) | 49% |
政府购买服务占比 | 58% | 42% |
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计划已输送2.3万名学员,成为四川省“三农”工作的重要智力支撑。
七、发展瓶颈与挑战
当前制约学院发展的关键问题包括:
挑战领域 | 具体表现 | 影响程度 |
---|---|---|
资源均衡性 | 甘孜、阿坝等地区带宽不足导致卡顿率37% | ★★★ |
师资稳定性 | 行业导师年流失率达21% | ★★☆ |
证书含金量 | 非学历证书社会认可度低于全日制文凭 | ★★★ |
特别是在民族地区,需加强离线课程包配送和本地化教学服务能力建设。
基于“十四五”农业教育发展规划,学院可重点推进:
-
- 模式创新:推行“培训+信贷+保险”联动机制,降低学员参与门槛
通过上述路径,预计到2025年可实现县域教学点全覆盖,年培训规模突破15万人,建成西部领先的农业继续教育示范区。
四川农业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作为产教融合的典范,在破解农业教育资源不均衡、提升农民素质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数字技术应用深度,完善“学历-技能-创业”贯通培养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输送专业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