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阳城建职业学院巴中校区(以下简称“江阳城建巴中”)是四川省内聚焦城乡建设与管理领域的高职院校分校,依托母体院校资源,结合巴中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优势,形成以建筑、工程管理为核心,辐射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等专业的办学格局。校区自筹建以来,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通过政校企协同机制,构建“技能培养+实践应用”的育人模式。目前开设建筑工程技术、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管理等12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覆盖率达60%,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本地就业占比超过75%,成为川东北区域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的重要基地。
一、历史沿革与区域定位
江阳城建巴中校区成立于2018年,是巴中市与江阳城建职业学院共建的产教融合项目,旨在破解革命老区技术人才短缺问题。校区定位为“川陕渝结合部城市建设人才摇篮”,承担三项核心职能:一是为巴中及周边区县输送建筑、市政、园林等领域技术骨干;二是服务秦巴山区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农村住房改造、基础设施维护等专项培训;三是承接川东北城市群产业升级需求,重点培养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应用等新兴领域人才。
时间阶段 | 关键事件 | 政策支持 |
---|---|---|
2016-2018 | 校区筹备与专业论证 | 《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 |
2019-2021 | 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立项 |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 |
2022至今 | 装配式建筑实训中心建成 | 《巴中市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
二、专业布局与产业匹配度
校区专业设置紧扣巴中“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目标,形成“3+X”架构:主体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市政工程技术)占比45%,延伸专业(数字城市管理、环境艺术设计)占比30%,新兴交叉专业(智慧城市安防、建筑数字化运维)占比25%。其中,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制造专业与当地3家PC构件厂签订“订单班”协议,实现课程内容与生产线标准无缝衔接。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合作企业 | 人才输出方向 |
---|---|---|---|
主体建设类 | 建筑工程技术 | 巴中建丰集团 | 施工员、安全员 |
数字技术类 | 智慧城市管理 | 中国移动巴中分公司 | 系统集成工程师 |
绿色建筑类 | 装配式建筑构件制造 | 四川住总集团巴中公司 | 预制构件工艺师 |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
校区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现有专任教师82人中,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占比68%,聘请行业技术骨干36人担任兼职导师。教学资源方面,建成建筑信息模型(BIM)实训中心、装配式建筑虚拟仿真实验室等6大实训平台,设备总值超2000万元。与广联达科技、鲁班软件等企业联合开发《智慧工地管理》《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等活页式教材,实现教学内容动态更新。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岗课赛证”融合培养体系:
- 岗位导向:按施工员、造价员等职业标准重构课程模块
- 课程重组:将16门专业核心课整合为“建造全流程实务”等项目化课程
- 竞赛驱动:年均组织300人次参与省级技能大赛,获奖率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 证书融通:将“1+X”建筑信息模型(BIM)等证书考核标准融入教学
五、产教融合实践成效
构建“四层递进”校企合作模式:
- 认知实习:一年级赴巴中城市规划馆、恩阳机场建设项目实地学习
- 跟岗实训:二年级在合作企业参与真实项目辅助工作
- 顶岗实习:三年级进入企业关键岗位独立作业
- 就业追踪:毕业后三年内持续提供技术指导
近三年累计完成企业技术攻关项目23项,包括巴中市体育中心钢结构优化设计、恩阳河生态廊道施工方案编制等,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超800万元。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面向秦巴山区开展四大培训工程:
培训类型 | 年培训量 | 典型项目 | 社会效益 |
---|---|---|---|
农村建筑工匠培训 | 1200人次 | 巴州区农房抗震改造技术培训 | 提升自建房安全等级 |
市政设施维护专项 | 800人次 | 恩阳区道路桥梁养护技术实训 | 延长公共设施使用寿命 |
装配式建筑技工 | 600人次 | 平昌县PC构件生产操作规范培训 | 推动建材产业升级 |
古村落修复技艺 | 300人次 | 南江光雾山传统村落保护研修 | 传承巴蜀建筑文化 |
七、数字化转型进展
实施教育新基建“三步走”战略:
- 基础建设:建成5G校园专网,部署物联网设备300余个
- 平台搭建:开发“云上城建”教学管理平台,集成学情分析、虚拟仿真等功能
- 应用创新:运用BIM+AR技术开展古建筑测绘教学,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模拟施工全过程
疫情期间完成12门专业核心课线上资源建设,实现“远程虚拟施工+本地实操训练”混合教学模式,保障教学连续性。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建议
当前面临三大瓶颈:其一,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引进困难,特别是智能建造、绿色建材等领域领军型教师稀缺;其二,实训设备更新速度滞后于行业技术迭代,如建筑机器人应用、CIM城市信息模型等新兴领域实训条件不足;其三,跨区域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对川陕渝交界地带的人才辐射作用尚未充分显现。
建议实施“三维突破”策略:在人才引育方面,设立产业教授特聘岗位,建立“高校+企业+国际认证”教师培养体系;在技术升级方面,争取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资金,重点布局智能建造实训工厂;在服务拓展方面,联合重庆、汉中等地院校组建“嘉陵江流域城建职教联盟”,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库。
江阳城建巴中作为革命老区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通过精准对接区域发展战略,构建了“政校企村”四位一体的办学生态。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服务能级提升、国际化标准引入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成为全国革命老区产教融合的示范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