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四川技术学校

成都青苏职业中专校(青苏职业中专)

成都青苏职业中专校是四川省内具有鲜明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以“升学与就业双向贯通”为办学核心,构建了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依托“产教融合”模式,与京东、联想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特色培养路径。专业设置覆盖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其中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等专业对口就业率超95%。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8%,近年来累计输送高职单招学生千余人,技能大赛获奖数量居区域前列。硬件设施方面,校内建有云计算机房、智能仓储实训中心等现代化教学场景,同时通过“中高职衔接”项目与多所高校联办3+3贯通培养班,形成职业教育闭环生态。

成	都青苏职业中专校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建设

成都青苏职业中专校创建于1990年,是成都市重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占地12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规模3800人,开设18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4个。

指标 数据 对比(区域中职均值)
校园面积 120亩 85亩
实训设备总值 6800万元 4200万元
图书馆藏书量 15万册 10万册

学校近年投入1.2亿元升级基础设施,建成智能家居实训室、数字媒体工作室等新型教学空间,实训工位与学生比例达1:3,显著高于1:5的省级标准。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信息技术+现代服务”双轮驱动专业群,重点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事务、旅游服务与管理等骨干专业。

专业类别 代表专业 核心课程 职业资格证书
信息技术类 计算机应用 Python编程、网络搭建 计算机操作员(中级)
财经商贸类 会计事务 财务数字化处理、税务实务 初级会计职称
旅游服务类 高星级饭店运营 宴会设计、茶艺与茶文化 酒店服务员(高级)

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拓展包”三级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55%,较传统中职课程提升15个百分点。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创新

学校实施“名师引领计划”,组建由正高级讲师、省市学科带头人构成的教学团队。

师资类型 人数 占比 行业经验要求
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 68人 38% 5年以上企业经历
高级职称教师 42人 24% -
企业兼职导师 56人 - 行业技术骨干

创新推行“三段式”教学模式:1学期公共基础学习+1学期专项技能训练+1学期顶岗实习,实现能力递进培养。

四、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校与32家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和实训基地。

合作企业 合作形式 年接收实习生数 定向就业率
京东物流 现代学徒制培养 120人 92%
腾讯云基地 实训室共建 80人 85%
成都文旅集团 订单班培养 95人 88%

通过“岗位认知—跟岗学习—顶岗实习”三阶段培养,实现专业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五、升学就业与学生发展

学校构建“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体系,近三年升学率持续提升。

年份 高职单招录取率 对口本科上线人数 直接就业平均起薪
2021 82% 45人 3800元/月
2022 85% 62人 4100元/月
2023 89% 78人 4300元/月

毕业生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比例达97%,远超全省中职平均水平。

六、社会服务与辐射效应

学校发挥资源优势开展社会培训,年均完成职业技能鉴定2000人次。

服务项目 年培训量 受益群体 资质认证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800人 农村转移劳动力 农业农村部授权
电商创业孵化 350人 小微企业主 省人社厅认证
企业定制内训 1200人 合作企业员工 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通过“流动学堂”项目深入凉山州等地区开展技术扶贫,累计培养技能人才400余名。

七、德育体系与校园文化

学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形成“红色文化+工匠精神”育人特色。

  • 课程思政:开发《天府工匠精神》等校本课程,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教学
  • 活动载体:举办“技能文化节”“创新创业大赛”,年参与学生超3000人次
  • 管理机制:实行“成长导师制”,建立学生职业素养档案,跟踪记录5年

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显著,连续三年获评成都市文明校园称号。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化路径,与泰国清迈职业技术学院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合作项目 启动时间 培养方向 输出人数
中泰国际班 2019年 旅游服务与管理 65人/届
中德智能制造研修 2021年 机电技术应用 30人/届
跨境电商双语班 2022年 电子商务(英日双语) 45人/届

引进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如英国EAL认证),推动人才培养标准与国际接轨。

成都青苏职业中专校通过系统化的专业建设、深度化的产教融合、精细化的德育管理,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其“升学有优势、就业有本领”的双向发展路径,不仅满足了区域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更为中职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和产业升级深化,学校正通过智慧校园建设、教学诊改制度实施等举措,持续提升办学能级,有望成为西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标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school/32493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28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