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巴中有哪些职业学校(巴中职校有哪些)

巴中有哪些职业学校(巴中职校有哪些)

巴中市作为川陕革命老区核心城市,近年来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深化产教融合,逐步构建起多层次职业教育体系。截至2023年,全市共有7所公办职业学校、3所民办职业学校及5个区县职教中心,形成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短期技能培训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其中,巴中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唯一高职院校,在医学、新能源等领域形成特色;巴中市技工学校依托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点培养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专业人才。各校普遍采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与巴中经开区、文旅康养企业建立深度合作,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

巴	中有哪些职业学校

一、学校类型与办学层次

学校名称办学性质学历层次主管部门
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公办高职专科四川省教育厅
巴中市技工学校公办中职中专巴中市人社局
恩阳区职业中学公办中职中专恩阳区教育局
通江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公办中职中专通江县教育局
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公办中职中专南江县教育局
巴州区化成职业中学公办中职中专巴州区教育局
平昌县元山职业中学公办中职中专平昌县教育局
巴中电子技术学校民办中职中专市教育局

二、专业设置与产业匹配度

各校专业布局紧密围绕秦巴山区特色产业需求,形成三大核心专业群:

  • 现代农业类:涵盖茶叶种植、畜禽养殖、农产品电商等方向,服务巴中"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
  • 先进制造类: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维修、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对接巴中经开区产业需求
  • 文旅康养类:开设护理、康复治疗、旅游服务等专业,支撑光雾山-诺水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学校特色专业合作企业实训基地数量
巴中职业技术学院护理、新能源汽车技术巴中骨科医院、吉利集团23个
巴中市技工学校数控加工、电子商务京东云仓、三丰农机18个
通江县职中银耳栽培技术、中药材炮制通江银耳公司、药业集团15个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全市职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8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7%。通过实施"名师工作室""企业技师进课堂"等计划,构建起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团队。巴中职业技术学院更与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建立教师轮岗机制,年均选派50名教师赴本科院校进修。

核心指标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巴中市技工学校区县职教中心平均
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8%29%22%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45%18%12%
企业兼职教师人数86人52人15人

四、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

通过推行"1+X"证书制度(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职业资格取证率达91%。2023届毕业生本地就业占比63%,主要分布在制造业(31%)、服务业(27%)和农业产业化企业(18%)。巴中市技工学校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冠名班",实现定向就业率100%。

五、基础设施与信息化建设

近三年累计投入3.2亿元用于职教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占比45%。所有公办学校均建有标准化实训中心,设备总值超2.8亿元。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建成"5G+智慧校园",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12套,在线课程资源覆盖率达85%。

学校类别校园面积实训设备值数字化资源量
高职院校820亩1.2亿元230TB
市属中职380亩8600万元110TB
区县职中210亩(平均)1800万元(平均)45TB(平均)

六、社会服务与技能培训

各校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5万人次,重点覆盖农民工返乡创业、退役军人再就业等领域。巴中市技工学校被认定为"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年培训规模达1.2万人。创新推出"流动实训车"服务,深入乡镇开展茶叶加工、电商直播等现场教学。

  • 2023年培训数据:新型职业农民培训8300人次,企业职工技能提升4100人次,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1200人次
  • 技术服务成果:完成县域电商发展规划7项,参与制定地方标准《巴中绿茶加工技术规范》

七、政策支持与发展保障

巴中市出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明确市级财政每年安排职教专项经费不低于8000万元。实施"职教高地"建设工程,对新设急需紧缺专业给予每专业200万元设备补助。建立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高职院校达12000元/生·年,中职学校达8000元/生·年。

八、挑战与发展前景

当前存在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滞后、产教融合深度不足等问题。未来将重点推进三个方面:一是建设秦巴山区现代农牧业产教联合体,二是打造新能源材料市域产教融合体,三是推进"技能巴中"国际化认证体系。预计到2025年,力争实现职业院校与本地规上企业合作覆盖率100%,毕业生留川就业比例提升至75%以上。

巴中职业教育通过二十年发展积累,已形成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鲜明特色。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各校持续深化"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模式,特别是在红色文化传承、生态产业发展等领域培育不可替代性优势。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速,跨区域职教协作机制将进一步激活巴中职业教育的创新活力,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