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四川技术学校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苏稽校区(乐山职院苏稽)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苏稽校区是学校立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战略的重要实践基地。校区位于乐山市市中区苏稽镇,紧邻峨眉河与成昆铁路复线,占地面积约600亩,总投资超8亿元,于2021年正式投入使用。作为以“文旅+商贸”为特色的教学园区,校区依托乐山世界级文旅资源,重点布局餐饮旅游、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等专业群,形成“前校后企、产学一体”的办学模式。校区内建有非遗美食传承中心、智慧商科实训楼、数字化餐饮实训工坊等特色设施,其中川菜大师工作室、峨眉派茶艺实训室等场所已成为区域文化传承标杆。通过引入真实商业项目,学生可参与苏稽跷脚牛肉品牌运营、峨眉民宿管理等实践,实现教学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耦合。

乐	山职业技术学院苏稽校区

一、历史沿革与战略定位

苏稽校区的建设源于四川省“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下对文旅人才培养的需求。2019年乐山市政府与学校签署协议,将原苏稽镇粮站片区改造为产教融合示范区。校区规划历经3次专家论证,最终确定“大文旅+新商科”双核驱动模式,与主校区形成“文商互补、动静结合”的格局。

时间阶段建设重点成果标志
2018-2020征地规划与基础建设完成32亩非遗传承基地
2021-2023专业集群打造建成川菜标准化实训体系
2024-产教协同深化签约12家文旅头部企业

二、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校区现设烹饪工艺与营养、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等8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覆盖率达62.5%。课程体系采用“三阶递进”模式:基础层开设《非遗美食文化》《数字商业基础》等通识课;提升层设置“峨眉茶艺与茶馆经营”“川菜数字化研发”等方向课;实战层通过“跷脚牛肉品牌孵化”“峨眉民宿运营”等项目贯穿教学。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校企合作项目
烹饪工艺分子料理技术、预制菜开发海底捞供应链联合实验室
旅游管理景区数字化运营、研学旅行设计峨眉雪芽茶旅综合体
电子商务直播电商实务、跨境数字营销抖音电商培训基地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团队

校区现有专任教师127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达65%。通过“天府名厨进课堂”“企业高管驻校”计划,聘请中国烹饪大师张正雄、携程文旅研究院院长李昌春等23位行业领军人物担任产业教授。教学团队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开发《川菜国际化标准教程》等新型教材。

师资类型人数代表性成果
教授/副教授48人主持省级课改项目7项
企业兼职导师36人联合开发岗位标准12套
博士/硕士92人发表核心论文45篇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环境

校区建有川菜非遗传承中心(含12个大师工作室)、智慧商科实训中心(配备VR商业沙盘系统)、餐饮数字化实训工坊(引进瑞士RATIONAL智能厨房设备)。其中,投入2800万元建设的“沉浸式餐饮实训街区”包含仿古市集、现代中央厨房、餐饮大数据指挥中心三大功能区,可同时容纳300名学生实训。

实训场所设备价值承接项目
非遗烹饪实训室860万元省级技能大赛主赛场
电商直播基地520万元年孵化50+创业项目
智慧旅游实训中心380万元景区VR规划设计

五、学生培养与就业质量

校区推行“三段式”培养:一年级在主校区夯实理论基础,二年级赴苏稽开展专项实训,三年级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其中72%进入文旅产业链核心岗位。典型就业单位包括峨眉雪芽茶业、海底捞西南分公司、蜀大侠火锅等,起薪较全校平均水平高15%。

指标苏稽校区全校均值差异值
对口就业率78%63%+15pp
本地就业占比54%32%+22pp
创业率8.3%5.1%+3.2pp

六、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

校区与峨眉山景区管委会共建“文旅产业学院”,开发《景区危机管理》《非遗活化路径》等定制课程。2023年牵头成立“嘉州美食产业联盟”,联合32家餐饮企业制定《跷脚牛肉制作规范》团体标准。年均开展职业培训超5000人次,为夹江石斛、马边彝绣等地方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合作类型项目数量经济效益
技术标准制定9项带动产值2.3亿
横向课题研究17项到账经费460万
社会培训83期覆盖4200人

七、校园文化与特色活动

校区打造“三香文化”育人体系:以“书香”构建阅读空间,“食香”传承烹饪技艺,“匠香”弘扬职业精神。每年举办“峨眉论剑”厨艺争霸赛、“嘉州味道”美食节、“数字商道”创新创业大赛。非遗社团推出《川菜里的二十四节气》文化展演,获评四川省高校传统文化创新案例。

文化品牌参与规模获奖情况
非遗美食工坊年接待1.2万人次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商科实战联盟孵化项目87个全国互联网+铜奖
文旅创客沙龙举办58场市级创业示范基地

八、发展挑战与优化路径

当前面临三大瓶颈:一是地处乡镇导致高端人才引进困难,二是实训项目与产业前沿存在时间差,三是文创IP开发能力有待提升。建议通过“校地企”三方共建人才周转房、引入行业研究院前置研发中心、组建跨学科创意团队等举措破局。未来可探索“数字孪生校园”建设,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提升教学资源辐射能力。

作为产教融合的典范,苏稽校区通过精准对接区域文旅产业链,构建了“教学-研发-服务”三位一体的生态系统。其“专业群+产业群”的共生模式,不仅为传统专业注入新动能,更探索出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校区有望成为西部文旅人才培养的高地和非遗传承的重要枢纽。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school/34372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417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