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川县高级职业中学作为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自1984年建校以来,始终承担着县域职业教育与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学校坐落于竹园镇智慧岛教育园区,占地18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3217人,教职工198人,开设12个中职专业和4个高职衔接方向。经过四十余年发展,学校形成了以智能制造、现代农业、文旅服务为主体的专业集群,累计为地方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2.3万人,其中80%以上实现本地就业。近年来,学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与12家大型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1%,成为川北地区职业教育改革的标杆案例。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84年创建的青川县职业中学,2009年迁入现址并更名为高级职业中学,2018年被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定位聚焦“服务乡村振兴、支撑产业升级”,构建“升学有通道、就业有优势”的双轨培养体系。
年份 | 重大事件 | 办学成果 |
---|---|---|
1984-2008 | 基础能力建设期 | 获省级重点职中资质,开设农林、建筑等传统专业 |
2009-2018 | 规模扩张阶段 | 新校区建成,专业数扩展至8个,创建国家级重点校 |
2019至今 | 内涵提升期 | 推进“1+X”证书试点,建设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 |
二、地理区位与硬件设施
学校位于青川县产业集聚区核心地带,毗邻工业园区与现代农业园区,形成“校企半小时协同圈”。校园配备机械加工、电子商务、酒店管理等18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智能制造实训中心为省级共享型基地。
类别 | 面积/数量 | 设备价值 |
---|---|---|
教学楼宇 | 6.8万㎡(含实训楼2栋) | - |
实训工位 | 2800个 | 3800万元 |
图书资源 | 12万册(含数字资源) | - |
三、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产业链-专业群-课程链”三级对接机制,重点建设智能制造、现代农业、旅游服务三大专业群。其中,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与吉利汽车达成订单培养协议,电子商务专业与京东共建“青川馆”实战项目。
专业群 | 核心专业 | 合作企业 | 证书获取率 |
---|---|---|---|
智能制造 | 机械加工、电子技术 | 吉利、富士康 | 87% |
现代农业 | 茶叶生产、畜禽养殖 | 川茶集团、温氏畜牧 | 79% |
文旅服务 | 烹饪、旅游管理 | 蜀道文旅、碧桂园 | 83% |
四、师资结构与发展路径
通过“校企互聘+名师工作室”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现有正高级讲师3人,省特级教师2人,企业兼职教师占比达35%。实施“双师素质提升计划”,近五年选派126名教师赴德国、新加坡研修。
类型 | 人数 | 占比 | 硕士及以上 |
---|---|---|---|
专任教师 | 152 | 76.7% | 41% |
企业兼职教师 | 56 | 28.3% | - |
高级职称 | 48 | 24.2% | - |
五、学生发展与升学就业
学校构建“中职-高职-应用本科”贯通培养体系,与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联合开设“3+2”分段培养项目。2023年毕业生升学率达67%,其中通过单招考试进入优质高职院校比例达82%。
年份 | 毕业人数 | 升学人数 | 就业人数 | 对口就业率 |
---|---|---|---|---|
2021 | 823 | 547 | 276 | 89% |
2022 | 915 | 612 | 303 | 91% |
2023 | 982 | 658 | 324 | 92% |
六、社会服务与产教融合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承接“雨露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政府项目。与县域12家企业共建“厂中校”,开发《白茶标准化生产》《竹编工艺创新》等本土化课程资源包。
七、挑战与应对策略
当前面临专业迭代滞后于产业转型、高端实训设备更新压力大等挑战。学校通过建立“专业动态调整委员会”,引入AI技术改造传统实训场景,并与华为合作建设“5G+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基地。
八、未来发展规划
“十四五”期间将投资1.2亿元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大楼,重点突破新能源装备、智慧农业等新兴专业。计划到2025年实现省级高水平职业学校建设目标,打造秦巴山区职业教育高地。
通过多维度分析可见,青川县高级职业中学已形成“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办学生态,其“扎根产业办专业”的实践路径为县域职教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国际化合作等方面持续突破,以更好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