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幼师学校

四川民族幼儿师范(四川民幼师)

四川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川民幼师”)是西南地区唯一一所以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为核心特色的公办高职院校。学校立足四川藏区、彝区等少数民族聚居地,致力于培养具备双语能力、跨文化素养的幼儿教育人才。经过多年发展,川民幼师形成了“民族性、师范性、实践性”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其毕业生在川滇黔等省份的民族地区幼儿园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

四	川民族幼儿师范

学校现有在校生规模约6000人,其中藏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达78%,覆盖四川所有民族自治地区。通过“校地协同育人”模式,与甘孜、阿坝、凉山等地教育局共建实习基地120余个,形成“语言+技能+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核心专业学前教育连续五年在四川省同类专业评估中位列前茅,其独创的“藏汉双语蒙氏教育课程”被纳入教育部民族地区教育创新案例库。

硬件设施方面,学校建有民族艺术实训中心、儿童行为观察实验室等特色场馆,配备多语种儿童读物超5万册。师资队伍中,具有民族地区从教经历的教师占65%,双语教学资质教师达120人,形成“理论+田野”双轨制教学模式。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民族教育改革项目3项,省级民族文化传承课题14项,成为西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

历史沿革与定位

川民幼师前身为1985年创建的四川藏区幼儿教师培训班,2014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升格为专科院校。作为全国首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高校”,学校明确服务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定位,构建起以学前教育为核心,涵盖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专业的集群化发展格局。

指标川民幼师成都幼儿师范专科学校阿坝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
建校时间1985年(专科2014年)1955年2005年
民族学生占比78%12%45%
双语课程占比62%5%28%

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设学前教育、早期教育、音乐教育等8个专业,其中学前教育专业被立项为省级高水平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能力+民族技艺+地域文化”三维架构,开发《藏族民间舞蹈》《彝族漆器工艺》等32门民族文化校本课程。

核心指标川民幼师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民族文化课程数32门24门18门
实践课时占比55%48%50%
校企合作单位182家105家97家

师资结构与科研能力

现有教职工380人,其中教授占比18%,副教授占比32%,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达76%。组建“民族学前教育研究团队”等4个省级科研平台,近五年获民族教育类省部级课题23项,出版《藏区幼儿园课程设计》等专著9部。

学生培养与就业质量

实施“1+X”证书制度,毕业生普通话二甲通过率92%,藏族学生藏语等级考试通过率87%。建立就业跟踪机制,近三年毕业生在民族地区幼儿园平均薪资达4800元/月,较普通幼儿园教师高15%。

民族教育特色实践

开展“文化浸润工程”,每年组织学生赴30所民族小学开展支教服务。研发《民族地区家园共育手册》,推广至甘孜、凉山等15个县市。设立“非遗传承班”,培养唐卡绘制、羌绣等技艺教师60余人。

国际化发展路径

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开展“多元文化教育”项目,选派骨干教师赴芬兰学习森林教育经验。开发《国际视野下的幼儿教育》在线课程,年均培训东南亚华文教师200人次。

社会服务与影响力

承担“国培计划”项目,累计培训民族地区幼师1.2万人次。其“双语绘本资源库”被西藏、云南等省区采用。在2023年全国民族教育成果展中,学校研发的《藏族游戏化数学课程》获创新案例奖。

发展挑战与对策

当前面临民族地区生源萎缩、双语教材更新滞后等问题。学校计划深化“东西部协作”机制,与长三角优质园所共建实训基地,同时加大虚拟现实技术在民族文化课程中的应用,提升教学现代化水平。

川民幼师通过三十余年探索,构建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完整范式。其“语言互通、文化互鉴”的培养理念,有效缓解了民族地区“下得去、留得住”的幼师短缺问题。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学校正从区域性院校向全国性民族幼教品牌转型,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和国际化合作方面持续突破,以应对民族地区人口流动带来的新挑战。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3245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69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