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幼师学校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学校体育老师(幼师体育教师)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学校体育教师队伍以专业化、年轻化、高学历为特征,构建了适应学前教育专业需求的体育教学体系。截至2023年,该校体育教研组共有专职教师1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硕士以上学历占比达83%,平均年龄36.5岁,形成"理论+实践+保育融合"的教学特色。团队近五年主持省级教改课题3项,开发《幼儿游戏化体育课程》等校本教材,将儿童体能训练与学前教育专业特性深度结合。教学设施方面,建有2000㎡室内运动馆、儿童行为观察实验室,配备蒙台梭利教具等专项器材。通过"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85%成员具备幼儿园实践指导资格,形成"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

四	川幼儿师范高等学校体育老师

一、师资结构与专业背景

类别人数占比专业方向
教授211.1%学前教育+体育教育
副教授738.9%运动人体科学/幼儿体能训练
讲师950%体育教育/舞蹈编排

教师队伍呈现"金字塔型"职称结构,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72%,形成老中青三代衔接梯队。专业背景覆盖体育教育(61%)、运动训练(22%)、学前教育(17%)三大领域,其中5人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与体育教练双重资质。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课程类型开设课程课时占比教学特色
专业必修课幼儿体育游戏设计/儿童运动解剖学45%融入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实践必修课幼儿园体育活动组织/早操创编30%情景模拟教学法
选修课儿童体适能训练/亲子运动指导25%项目制跨专业协作
  • 开发"三维四步"教学模式:通过"示范-模拟-实操-创新"四阶段培养教学能力
  • 建立儿童行为数据库,收集3-6岁幼儿运动发展样本1200余例
  • 推行"双场地"教学:校内实训室+签约幼儿园实地授课

三、科研产出与教改成果

统计项2018-2023同类院校均值
省级教改课题3项1.8项
核心期刊论文17篇9.5篇
校本教材开发5部2.3部

团队聚焦"学前儿童运动发展"研究领域,形成三大方向:幼儿体适能评价体系构建游戏化体育课程开发特殊儿童运动干预。其中《3-6岁儿童平衡能力发展常模》被纳入四川省幼儿园健康监测标准,2项教学法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四、教学设施与资源保障

运动解剖学实验室实景
设施类型数量特色功能
专项实训室8间含儿童运动分析实验室、感统训练室
校外实践基地23所省级示范幼儿园占比70%
数字化资源平台课程12门VR儿童行为观察系统

投入专项经费380万元建设"智慧体育教学系统",包含动作捕捉设备、儿童体质检测终端等智能化装置,实现教学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可视化。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指标项2023届全省幼教类专业均值
对口就业率92.3%85.7%
用人单位满意度94.6分88.2分
技能证书获取率87.5%76.3%
  • 毕业生具备"教学设计+活动组织+健康指导"三重能力,83%任职幼儿园体育骨干教师
  • 近四年指导学生获全国幼师技能大赛体育类奖项27项,省赛金奖覆盖率达100%
  • 建立"校友导师制",聘请45位优秀毕业生反哺实践教学

六、社会服务与行业影响

幼儿园教师培训现场
服务项目年度量覆盖范围
园长体育领导力培训12期川内15市州
儿童运动康复指导320人次特殊教育学校
早教机构课程研发8个项目商业连锁品牌

牵头成立"西部幼儿体育教育联盟",制定《幼儿园体育活动安全规范》行业标准,开发的"家庭亲子运动包"被省教育厅列为终身学习资源库重点产品。

七、发展瓶颈与改进方向

  • 职称结构待优化:副高以上职称占比44%,距"双师型"教师国家标准仍有差距
  • 科研转化效率:横向课题到账经费连续三年低于50万元,产学研协同机制需强化
  • 国际视野拓展:教师海外研修率仅11%,制约前沿教学法引进

计划实施"三个提升工程":设立百万级产业教授岗位引进行业专家,建设儿童运动科学重点实验室,与新加坡早教机构共建培训基地。

八、未来发展规划

时间节点目标体系关键指标
2025年教学创新标杆建设建成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2门
2028年科研实力跃升计划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
2030年国际化办学突破实现留学生规模占比15%

通过构建"教学-研究-服务"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力争成为西部学前教育体育人才培养高地和幼儿体育教育标准输出中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4508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18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