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幼师学校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类(川幼师旅管)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类专业依托学前教育办学积淀,形成"教育+旅游"跨界融合特色。作为西南地区少数专注文旅人才培养的专科院校,其旅游管理专业群覆盖导游服务、研学旅行、景区运营等方向,构建了"校地企"三维协同育人体系。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2%以上,对口率达78%,在川内文旅企业形成稳定输送渠道。相较于传统旅游院校,该校突出"幼教基因+文旅创新"双轮驱动,通过开发研学课程设计、儿童旅游活动策划等特色课程,填补了亲子文旅细分领域人才缺口。

四	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类

一、专业定位与特色优势

学校将旅游类专业锚定在"大三峡文旅产业带"建设需求,重点服务川陕渝地区文旅融合发展。通过引入幼儿园情境教学理念,开发沉浸式导游实训室,形成"教育戏剧+景区解说"特色培养模式。与九寨沟、都江堰等5A景区共建研学路线设计中心,使人才培养兼具教育温度与商业敏锐度。

核心指标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A旅游职业学院B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交叉特色幼教+文旅融合课程占比35%传统导游服务课程占比60%工商管理基础课程占比40%
校企合作深度共建6个研学旅行基地建立3个景区实训点合作企业达15家
毕业生区域流向82%留在西南地区65%本地就业70%跨省就业

二、课程体系构建逻辑

采用"基础能力层+专业核心层+跨界拓展层"三层架构。其中《儿童旅游心理》《教育戏剧创编》等特色课程,将学前教育的游戏化教学法融入旅游服务场景。实践课程占比45%,包含景区顶岗实习、研学项目策划实战等模块,形成"教室-实训室-真实场景"能力进阶链条。

课程类型幼师旅专旅游学院A工商学院B
教育类交叉课程8门(含艺术教育)2门0门
数字化课程智慧旅游技术(Python基础)旅游电商运营大数据分析导论
实践周数累计42周30周35周

三、师资结构对比分析

现有专任教师28人中,具有旅游+教育双师资格占比61%,行业经历平均7.2年。特聘专家团队包含3位省级研学旅行导师和2名非遗传承人。与同类院校相比,在儿童教育背景教师储备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在高级导游资格持证率方面存在提升空间。

师资维度幼师旅专旅游学院A工商学院B
双师型教师比例61%48%53%
行业经历超5年教师75%62%68%
副高以上职称占比29%35%41%

四、实践教学资源配置

校内建成研学旅行模拟舱、AR导游实训室等特色场地,与绵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共建校外实践基地。近三年投入1200万元用于购置VR导游模拟系统、研学安全监测设备。但相较于旅游强校,在全域旅游虚拟仿真平台建设上仍显滞后。

五、产教融合实施路径

创新"三段式"培养模式:大一完成基础教育模块,大二进入项目制学习(如为江油李白故居设计研学手册),大三开展"师徒制"跟岗实习。与宋城演艺、中青旅等企业联合开发《文旅项目运营》等定制课程,实现人才订单式培养。

六、学生竞赛成果表现

近五年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23项,其中全国研学旅行课程设计金奖2项。在2022年四川省导游服务大赛中,该校学生包揽研学专项组前三名,展现出儿童引导、应急处理等特色能力优势。

七、就业质量多维评估

毕业生主要进入研学机构(38%)、主题乐园(27%)、文博场馆(19%)。薪资水平起薪集中在4500-6000元区间,三年后平均涨幅达150%。雇主满意度调查显示,在亲子活动组织、教育讲解能力维度评分高于行业均值12个百分点。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

当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数字化转型速度滞后于行业智能化发展趋势;二是省外优质就业市场开拓不足;三是跨学科教研团队建设待加强。建议深化与OTA平台合作开发智慧旅游微专业,拓展长三角研学基地网络,引进旅游大数据分析师充实师资队伍。

通过系统性对比可见,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类专业凭借独特的幼教基因,在亲子文旅人才培养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未来需强化数字素养培育,优化"教育+旅游"课程矩阵,加强与国际研学组织的交流合作,方能持续巩固在文旅职业教育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5878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444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