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幼师学校

西昌民族高等幼儿师范学校(西昌民族幼师高专)

西昌民族高等幼儿师范学校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唯一一所以学前教育为特色的民族高等专科学校,其办学定位紧密围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需求,形成了“民族性、师范性、实用性”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学校依托凉山州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构建了以学前教育为核心,融合民族艺术、双语教育的特色专业体系,为彝汉双语地区输送了大量基层幼教人才。近年来,学校通过“校地合作”“产教融合”模式,与周边市县幼儿园建立深度联动机制,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在民族地区教育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区域影响力。

西	昌民族高等幼儿师范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83年创建的凉山彝族自治洲民族师范学校,2014年升格为高等专科院校,现为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受援院校。办学定位聚焦“服务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形成了“双语+艺术+保教”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承担着凉山州及周边藏区基层幼教师资培养任务。

关键指标西昌民族高等幼儿师范学校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建校时间1983年(专科2014年)1907年1902年
办学层次专科专科(省级示范)专科(省级双高)
年均招生规模800-1000人2000-2500人1500-1800人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设有学前教育、早期教育、音乐教育(民族方向)等6个专科专业,其中学前教育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采用“三模块”架构:通识课程占比30%(含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课程占比50%(含彝汉双语教学法)、实践课程占比20%(含高原地区幼儿园实训)。

专业维度西昌民族高等幼儿师范学校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康定民族高等专科学校
特色专业方向彝汉双语教育、民族音乐舞蹈藏羌文化传承、高原保教康巴文化、农牧区幼教
实践课程占比20%18%22%
校企合作单位数量43家(含28所民族地区幼儿园)35家51家

三、师资队伍结构

现有教职工246人,其中彝族、藏族等少数民族教师占比38%,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67人(占27%),“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5%。聘请12位民族民间艺术家担任非遗技艺导师,形成“理论+技艺”双轨师资体系。

师资类型西昌民族高等幼儿师范学校凉山州其他高职院校平均值
高级职称占比32%28%
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27%21%
民族教师占比38%15%

四、教学设施配置

建有彝族漆器工艺、苗族蜡染等7个民族文化实训室,配备蒙台梭利教具、感觉统合训练设备等专业化教室。图书馆藏有彝文古籍1200余册,儿童绘本馆藏书量达3万册,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中位居前列。

五、学生构成与就业质量

在校生中农村户籍占比81%,少数民族学生占比54%,近三年毕业生留川就业率92%,其中76%进入民族地区公办幼儿园。2022届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78%,高于全省同类院校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六、民族文化传承创新

开设《彝族民间文学》《藏族音乐赏析》等民族文化必修课,组建“索玛花”艺术团,年均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30余场。研发《大凉山乡土美术资源教程》等校本教材,将毕摩绘画、彝绣技艺融入美工课程。

七、区域服务能力

承担凉山州幼儿园园长培训项目,年培训规模超1000人次。与昭觉、布拖等深度贫困县建立“订单式”培养机制,近五年为贫困地区定向培养幼师680人。疫情期间开发“云上送教”平台,覆盖230所乡村幼儿园。

八、发展瓶颈与挑战

面临高层次人才引进难(近三年硕士以上教师流失率12%)、科研成果转化不足(横向课题到账经费年均不足50万元)、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滞后等问题。特别是在“双语”教材开发方面,仍依赖传统教学模式,缺乏系统性数字课程资源。

通过多维度对比可见,西昌民族高等幼儿师范学校在民族地区精准化育人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其发展受制于地域经济水平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未来需在“智慧幼教”平台建设、跨区域校企合作、民族文化课程标准化方面寻求突破,以巩固其在西南民族地区幼教人才培养中的桥头堡地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5969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25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