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幼师学校

乐山市师范学校事业单位(乐山师范单位)

乐山市师范学校作为西南地区具有深厚师范教育底蕴的公办职业院校,历经百年发展积淀,现已形成以师范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依托乐山市教育资源富集优势,构建了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文理学科及新兴应用型专业的立体化专业体系,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80%以上进入基础教育领域。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学校与周边30余所中小学建立实训基地,形成"校地联动-课岗融通"的育人模式。在师资建设方面,拥有省级教学名师领衔的教师团队,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42%,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年均增长15%。硬件设施方面,建有智慧教室覆盖率达70%的数字化校园,实训设备总值突破1.2亿元。

乐	山市师范学校事业单位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肇始于1906年创办的嘉定府官立师范学堂,历经七度迁址十易其名,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师范专科学校。主体校区占地860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形成"一校三区"空间布局。办学定位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三位一体,重点培养适应川南地区基础教育需求的高素质师资,同时拓展数字经济、康养护理等新兴专业群。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特征
1906-1949创建嘉定府师范学堂中等师范教育为主
1950-1999更名为乐山师范学校中师教育向专科过渡
2000-2020升格师范专科学校构建高职教育体系
2021-至今启动本科层次职教试点推进师范认证工作

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现有教职工582人,专任教师496人,生师比16.8:1。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近五年引进博士32人、行业导师56人。建立"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实践服务"三维考核体系,教师人均参与横向课题数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师资类别人数占比代表成果
正高职称8717.6%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
副高职称16933.2%市厅级科研平台3个
双师型教师21443.1%企业实践周期≥6个月/年
博士学历9819.8%纵向科研经费年均800万

三、专业结构优化路径

构建"师范教育+现代服务"双轮驱动专业集群,保留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传统优势专业,新增大数据技术、智慧养老等8个新兴专业。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近三年停招汉语言文学等3个专业,改造电子商务为跨境电商方向。

td>
专业集群专业数在校生规模就业去向
师范教育类124320基础教育单位78%
信息技术类81860IT企业62%
康养护理类51240医疗机构54%
文化创意类4980自主创业29%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1+X"证书制度,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融入课程体系,开发"三字一话"等师范技能模块化课程。与乐山一中等名校共建"卓越教师实验班",实施双导师制。建立"基础文理+专业特长+实践能力"三维评价体系,学生教学技能达标率提升至92%。

五、产教融合实践成效

牵头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联盟,与122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成区域性教师教育实训中心,年均承接教师培训超万人次。校企共建"厂中校"5个,开发校企合作课程46门,学生跟岗实习时长增加至18周/年。

六、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近五年获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87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5项。建成川南地方文化研究中心等4个科研平台,出版《嘉州教育研究》辑刊。年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3000人次,为乡村振兴培训基层干部2000余人。

七、国际化发展探索

与泰国清迈大学等5所境外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中文+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项目。开发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模块,年均选派50名学生赴海外研学。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官员研修项目3期,培训外籍学员120人。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

当前面临师范认证标准持续提高、产教融合深度不足、高端人才引进困难等挑战。建议加大教育硕士点培育力度,建设省级教师发展创新实验区;深化"政校企"三方协同机制,打造西部教育装备产业学院;实施"候鸟学者"计划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

通过多维度分析可见,乐山市师范学校在坚守师范教育本色的同时,正加速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其发展轨迹折射出地方师范院校在新时代的生存智慧:既保持传统优势的专业竞争力,又积极拓展服务地方的新兴领域。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产教融合机制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方能实现从教学型院校向教研共同体的跨越式发展。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6809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71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