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校训)

综合评述河南推拿职业学院的校训,是“厚德 励学 笃行 济世”这八个字。这看似简洁的校训,实则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它不仅是对学院办学传统与特色的高度凝练,更是对全体师生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的集中表达,是引领学院发展的灵魂所在。在当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深入解读和践行这一校训,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厚德”是立身之本,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首要性,尤其在以“仁心仁术”为核心理念的医疗健康领域,高尚的医德是从业者的基本前提;“励学”是成才之基,体现了对知识与技能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契合了职业教育注重实践与应用的特点;“笃行”是实践之道,要求将所学所思付诸实际行动,知行合一,这与推拿等中医技艺强调动手能力和临床经验的特性高度吻合;而“济世”则是价值归宿,彰显了服务社会、造福民众的崇高理想,将个人价值实现融入到健康中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这八个字层层递进,构成了一个从内在修养到外在事功的完整逻辑链条,共同铸就了河南推拿职业学院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基因,为培养德才兼备、技术精湛的高素质中医药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根本遵循。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校训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作为一所以培养中医推拿、康复保健等专业技术人才为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其校训“厚德 励学 笃行 济世”如同灯塔,照亮了学院的育人之路,塑造了学院的精神风貌。这八个字,言简意赅,却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精神,是学院历史传承、办学理念和未来方向的集中体现。深入剖析其内涵,对于理解学院的使命、引导师生的行为、推动学院的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厚德”:立德树人的根本基石

“厚德”居于校训之首,凸显了道德修养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德”始终是评价一个人的首要标准。《周易》有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指大地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效法大地,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对于河南推拿职业学院而言,“厚德”具有极其特殊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厚德”是医疗健康行业的职业灵魂。学院培养的学生,未来大多将从事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推拿、康复、保健等工作。这项工作直接服务于人的身心,要求从业者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更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精神。所谓“医者仁心”,强调的正是医生应具备的仁爱、慈悲、负责的品德。推拿师的手,既是技术之手,更应是仁爱之手。一名缺乏“德”的推拿技师,即使技术再高超,也难以真正赢得患者的信任,甚至可能因一己私利而损害患者健康。
因此,学院将“厚德”放在首位,就是要从根本上筑牢学生的职业道德底线,培养其敬畏生命、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品格。

“厚德”体现在具体的职业行为规范中。这包括:

  • 仁爱之心:对待患者要充满同情与关爱,视患者如亲人,理解其痛苦,给予其慰藉。
  • 诚信之本:在诊疗过程中实事求是,不夸大疗效,不隐瞒风险,合理收费,建立稳固的医患信任关系。
  • 严谨之风: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病例,详细诊察,审慎施治,对患者健康高度负责。
  • 奉献之志:树立为人民健康事业服务的远大理想,甘于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学院通过思政课程、校园文化、师德师风建设、临床实践引导等多种途径,将“厚德”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位学生的心田,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他们未来职业生涯中最坚实的底色。



二、 “励学”:追求真知的永恒动力

“励学”,即勉励勤学,是对学习态度的要求,也是对知识技能不懈追求的生动写照。在知识爆炸、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特别是在中医药这个博大精深的领域,“励学”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河南推拿职业学院的“励学”,蕴含着以下几个层面的深意。

第一,“励学”是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深入钻研。推拿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深植于《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之中,涉及经络、腧穴、气血、阴阳等复杂的哲学和医学概念。学生必须沉下心来,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经络腧穴学等专业知识,深刻理解其精髓,才能为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学院鼓励学生“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在浩瀚的中医宝库中汲取智慧。

第二,“励学”是对现代医学知识与技能的兼容并蓄。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学院,不仅要传承古法,更要与时俱进。推拿疗法需要与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康复医学等知识相结合,才能更科学地解释其作用机理,更精准地评估治疗效果,更安全地进行操作。学院的教学内容必然包含这些现代医学知识,培养学生具备中西医结合的视野和能力,使其技能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健康需求。

第三,“励学”强调的是刻苦钻研的意志品质。“励”字本身带有激励、磨砺之意。学习,尤其是技能型的学习,绝非易事。掌握娴熟的推拿手法,需要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反复练习,体会“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的要领,这个过程是枯燥且艰辛的。没有“励”的精神,难以坚持到底。学院通过营造良好的学风、设立奖学金、开展技能竞赛等方式,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勇攀知识和技术的高峰。

第四,“励学”还包含着终身学习的理念。医学技术不断发展,新的理论、新的疗法不断涌现。一名优秀的推拿康复师,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持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才能避免知识老化,更好地服务社会。学院的教育不仅是给予学生一段时期的知识,更是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三、 “笃行”:知行合一的实践准则

“笃行”意为切实履行,专心实行,是“励学”的必然延伸和最终落脚点。它源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将“行”视为学习的最高阶段。对于职业教育,尤其是像推拿这样极度依赖动手能力的专业,“笃行”具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

“笃行”首先体现为强烈的实践导向。河南推拿职业学院的办学特色就在于其突出的实践教学。学院不仅拥有完备的实训实验室,让学生模拟操作,更重要的是拥有附属医院等临床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临床实践环境。在这里,学生要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模拟练习的手法,真正应用于活生生的患者身上。从问诊、检查到制定方案、实施手法,再到疗效观察,这是一个完整的、不可替代的实践过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深刻体会疾病的复杂性、患者的个体差异性,才能将技术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笃行”要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推拿是一门技艺,更是一门艺术。手法的轻重缓急、力量的渗透程度、对患者反应的敏锐感知,都需要在长期的“笃行”中反复揣摩、用心体会。一名优秀的推拿师,其手法往往达到了“法从手出,手随心转”的境界,这背后是数年甚至数十年如一日的刻苦练习和临床积累。学院培养学生,就是要培养这种对技术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不满足于“会做”,而要追求“做精”“做优”。

“笃行”还意味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推拿治疗工作对体能要求很高,长时间的站立和手法操作是对身体和意志的双重考验。
于此同时呢,在临床中可能会遇到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不理解等挫折。能否坚持下去,能否在挫折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考验的正是“笃行”的韧性。学院通过强化体能训练、开展心理辅导、分享优秀校友事迹等方式,培养学生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品格。

可以说,“笃行”是连接“厚德”、“励学”与“济世”目标的桥梁。德性与学问,最终都要通过坚定不移的行动才能转化为服务社会、创造价值的力量。



四、 “济世”:服务社会的崇高理想

“济世”,即救助世人,是校训的最终价值指向,也是学院办学宗旨的升华。它体现了教育的社会责任感和终极人文关怀,将个人的学习、成长与社会的需要、人类的福祉紧密联系在一起。

“济世”传承了中医“大医精诚”的优良传统。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开篇明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种“普救含灵之苦”的宏愿,正是“济世”精神在古代医者身上的体现。河南推拿职业学院将“济世”作为校训,就是希望学生能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树立起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远大抱负,将个人的职业发展融入到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的大局之中。

“济世”在当代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

  • 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对康复、保健、治未病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推拿作为绿色、无创、有效的自然疗法,在缓解病痛、改善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院培养的人才,正是“健康中国”建设所急需的基层健康服务力量,他们的工作直接为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做贡献。
  • 弘扬中医药文化:通过培养高素质的推拿人才,让他们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不仅提供技术服务,更传播中医药的健康理念和文化智慧,这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济世”。
  • 投身基层与社会服务:鼓励学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养老院等地工作,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特别是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地区的民众提供优质的推拿保健服务。组织师生开展义诊、健康讲座等公益活动,直接回馈社会。

“济世”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注入了崇高的意义感。它让学生明白,他们所学习的不仅仅是一门谋生的手艺,更是一份能够解除他人痛苦、带来健康与快乐的光荣事业。这种意义感和成就感,是激励学生克服职业倦怠、不断提升自我的强大精神动力。当学生看到通过自己的双手让患者重现笑容时,他们便真切地体会到了“济世”的价值和快乐。



五、 校训的内在逻辑与整体价值

“厚德、励学、笃行、济世”这八个字,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有机整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育人逻辑体系。

“厚德”是根基,解决的是“为何而学、为谁服务”的价值导向问题,确保人才发展的正确方向。一个无德之人,学识再高、能力再强,也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励学”是途径,解决的是“凭借什么”的才能储备问题,为服务社会积累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资本,是德性得以发挥作用的载体。“笃行”是关键,解决的是“如何实现”的实践转化问题,将内在的德性与学识外化为具体的行动和成果,是检验学习和修养的试金石。而“济世”是目标,解决的是“最终目的”的价值实现问题,是所有修养、学习、实践的终极归宿,赋予了前三个方面以崇高的意义。

四者关系可以概括为:以“厚德”塑魂,以“励学”增智,以“笃行”强技,最终实现“济世”的宏愿。这一校训完美地契合了河南推拿职业学院作为一所特色高职院校的定位。它既强调了职业道德的极端重要性,又突出了职业技能的刻苦锤炼;既体现了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坚守,又彰显了面向社会、服务人民的现代职业教育特征。

在学院的日常运行中,这一校训渗透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从新生入学教育中对校训的解读,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专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的强调;从实训室里学生汗流浃背的反复练习,到附属医院中师生对患者精心细致的治疗与服务;从校园内悬挂的标语口号,到评选优秀学生和教师的标准,无不体现着校训的精神要求。它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师生的思想和行为,逐渐沉淀为学院独特的文化气质和精神品格。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的校训“厚德、励学、笃行、济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职业教育的特点,着眼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师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了准则。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这一校训,对于推动学院内涵式发展,培养更多德技双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中医药事业和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具有长远而重要的意义。这八个字,将继续作为河南推拿职业学院的精神旗帜,引领其在新时期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3562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84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