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川机电院校训历史)

关于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综合评述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力学笃行,追求卓越”,是该校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凝练而成的精神核心与价值航标。这八个字,言简意赅,意蕴深远,不仅深刻烙印着学院作为一所扎根于国家重大工业基地——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高等职业院校的独特基因,也生动体现了其从行业办学到现代职教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其历史渊源,与攀枝花这座因国家三线建设而崛起的“英雄城市”以及攀钢集团的命运紧密相连。学院的前身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为满足攀钢建设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设立的各类职工大学与中专,其办学初衷便是“在力学中服务生产,在笃行中支撑建设”。“追求卓越”的精神则内生于攀西地区艰苦创业、勇攀高峰的工业文化传统,并随着学院独立升格为高职院校而愈发凸显,成为引领师生在技术技能领域精益求精、不断超越的自觉追求。
因此,这条校训绝非凭空而来,它是一部浓缩的办学史,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化与当代化,精准定位了高职教育“厚基础、重实践、强技能、育匠心”的本质要求,持续激励着一代代机电学子夯实理论基础,锤炼实践本领,为国家现代制造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才智。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力学笃行,追求卓越

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波澜壮阔的发展图景中,每一所特色鲜明的院校都以其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核作为立校之本、发展之基。校训,正是这种精神和文化最为凝练、最为直接的表达。对于坐落于“钒钛之都”四川省攀枝花市的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而言,其校训“力学笃行,追求卓越”如同一面旗帜,凝聚了学院的历史、彰显了学院的品格、指引着学院的未来。这八个字,既是对求知与实践关系的深刻把握,也是对价值与目标境界的崇高设定,它深深植根于学院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实践,成为全体师生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一、 校训的文本解读与深刻内涵

“力学笃行,追求卓越”这八字校训,结构工整,内涵层层递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

力学”是基础与前提。“力”意为努力、勤奋、全力以赴;“学”不仅指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更涵盖了学习科学理论、学习人文素养、学习为人处世之道。在知识爆炸、技术迭代加速的今天,“力学”强调的是一种持之以恒、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是一种打牢理论根基、构建系统知识体系的自觉行动。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这意味着不仅要掌握“怎么做”的操作规程,更要理解“为什么这么做”的原理机制,为未来的技术革新和岗位迁移储备潜能。学院倡导的“力学”,是反对浮躁、力戒空谈,倡导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积累。

笃行”是关键与路径。“笃”意为忠实、专注、一心一意;“行”即实践、行动、身体力行。“笃行”源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儒家思想中为学的最后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阶段。对于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首要任务的高职院校来说,“笃行”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要求师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理论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提升技能、解决问题。这深刻契合了职业教育“做中学、学中做”的本质规律。学院的实验实训、顶岗实习、技能竞赛、产教融合等环节,都是“笃行”精神的具体体现。它强调动手能力,崇尚劳动光荣,弘扬工匠精神,引导学生从“知道分子”转变为“行动专家”。

“力学”与“笃行”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学”是“行”的理论指导,“行”是“学”的实践验证和深化拓展。只学不行,是为纸上谈兵;只行不学,易致方向迷失或停滞不前。校训将二者并置,明确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要求师生做到知行合一。

追求卓越”是目标与境界。这体现了学院不满足于现状、永不止步的进取精神。“追求”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意味着永不松懈的努力和向更高标准看齐的志向。“卓越”则是一种极高的标准,代表着出色、杰出、超越平凡。它不仅是技能上的精湛绝伦,更是职业道德、人格修养、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制造业迈向智能化、高端化的背景下,“追求卓越”激励着师生在技术技能上精益求精,在服务奉献上勇于担当,在个人成长上不断超越自我,立志成为所在领域的佼佼者,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因此,整个校训形成了一个从“夯实基础”(力学)到“付诸实践”(笃行),再到“实现升华”(追求卓越)的完整育人链条和价值导向,逻辑严密,寓意深远。


二、 校训的历史渊源与生成背景

任何一所大学的校训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然深深植根于学校特定的历史土壤和发展历程之中。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与其诞生之地——攀枝花市,及其母体——攀钢集团,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

  • 三线建设的创业基因: 攀枝花是因国家“三线建设”战略而诞生的城市,其开发建设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艰苦奋斗史。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在一片不毛之地上,靠着“不想爹不想妈,不出铁不回家”的豪情壮志,建成了举世闻名的攀钢。这种“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深深融入了这座城市的血脉,也成为学院文化的源头活水。校训中“力学”的勤奋刻苦、“笃行”的实干担当、“追求卓越”的争先意识,都与“三线精神”一脉相承。
  • 行业办学的实践导向: 学院的前身可追溯至1973年成立的攀钢冶金工业学校以及后续的攀钢职工大学等教育机构。这种源于大型国企、服务特定行业的办学背景,决定了其人才培养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从诞生之初,学校的使命就是为企业生产一线输送“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技术骨干。
    因此,“笃行”的实践精神是学院与生俱来的基因。教学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师生深入厂矿车间,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这为“力学笃行”校训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高职教育的内涵要求: 随着国家教育体系的调整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学校于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成人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合并组建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这一转变,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更符合现代职教理念的要求。它不仅要继承重视实践的优良传统,更要加强系统的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于此同时呢,在高等教育序列中,必须树立更高的质量目标和价值追求。“追求卓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明确提炼出来,与“力学笃行”相结合,共同构成了引领学院在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旗帜,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校训的生成是学院历史传统、行业特色、地域文化和时代要求相互碰撞、融合升华的结晶。它从攀西大地深厚的工业文明和奋斗历史中汲取养分,在从行业培训到现代职教的转型发展中淬炼成型。


三、 校训在办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其是否真正融入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成为指引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学习成长的实际准则。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将“力学笃行,追求卓越”的校训精神全方位、全过程地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 学院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特别是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优化专业结构,重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强调理论够用、实践为主,大幅增加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的比重,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机会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操作。
    于此同时呢,开设创新创业课程,鼓励学生将奇思妙想付诸实践,体现了从“力学”到“笃行”的贯通。
  • 在教学模式改革中: 广泛推行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模式,模拟真实工作场景,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积极推广“现代学徒制”,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实现“学”与“做”的无缝对接。
  •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 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力学),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笃行)。学院大力支持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参与技术研发,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于此同时呢,鼓励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追求卓越”,参加各类教学能力大赛,申报高级别科研项目,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育人能力。
  •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史馆参观、优秀校友报告会等形式,反复宣讲校训的内涵和历史,使其深入人心。常态化举办技能文化节、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营造崇尚技能、鼓励创新、勇于实践的良好氛围。表彰在专业技能竞赛、道德风尚等方面表现卓越的师生,树立榜样,引导全体成员见贤思齐。
  • 在实习就业导向中: 学院与攀钢集团等众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建设了大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的顶岗实习不仅是教学环节,更是“笃行”精神的集中体现和走向社会的预演。学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他们到基层去、到生产一线去,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在实践中成长,最终追求岗位上的卓越

通过这些具体举措,校训从墙上的文字,内化为了师生的价值认同,外化为了师生的自觉行动,真正成为了推动学院发展的强大文化软实力。


四、 校训的当代价值与未来意义

在新时代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宏观背景下,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力学笃行,追求卓越”展现出愈发重要的当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校训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力学”蕴含了勤奋、严谨的品德;“笃行”体现了实干、担当的作风;“追求卓越”则彰显了理想、抱负的境界。通过践行校训,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劳动者。

它是应对产业升级挑战的必然要求。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业态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才不仅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校训强调的“力学”(持续学习)、“笃行”(创新实践)和“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正是应对这一挑战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高端技能人才。

再次,它是学院实现特色发展和内涵建设的核心指引。在高等职业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所学校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走特色发展、质量取胜的道路。“力学笃行,追求卓越”的校训,明确了学院专注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定位,突出了实践性、应用型的特色,设定了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目标。它是学院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打造品牌的文化基石。

展望未来,这条诞生于火热工业实践、淬炼于职业教育改革的校训,将继续作为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精神灯塔,指引其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培养输送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上得来”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续写新的辉煌篇章。校训的精神,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永葆生机与活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5629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1.1860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