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广西大学学校简介,校史概述(西大校史简介)

综合评述广西大学,作为中国南方特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教育的璀璨明珠与重要基石,自其肇始之初便承载着开启民智、振兴边疆、服务国家的崇高使命。近一个世纪的办学历程,是一部与区域发展、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奋斗史诗。学校扎根于八桂大地的肥沃土壤,汲取壮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养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风格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从早期的筚路蓝缕、抗战时期的烽火西迁,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院系调整与重建,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跨越式发展及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广西大学的每一次蜕变都深刻反映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轨迹。如今的广西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农、理、文、法、经、管、哲、艺、医、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不仅是广西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和科学研究的核心引擎,也是中国面向东盟国家进行教育、科技与文化合作交流的重要桥梁。其发展愿景与国家战略、区域需求同频共振,正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稳步迈进。
下面呢将对其学校概况与历史脉络进行详细阐述。


一、 学校概况与现状

广西大学坐落于素有“中国绿城”美誉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合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入选高校。学校占地面积广阔,校园环境优美,湖光山色,绿树成荫,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其主体校区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横跨秀灵路、大学东路等主要干道,形成了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教学科研和生活区。

在学科建设方面,广西大学已构建起门类齐全、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学校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领域:

  • 土木工程:作为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依托广西及周边地区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在工程结构、防灾减灾、建筑材料等领域成果显著,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 应用经济学:紧密结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在区域经济、国际贸易、东盟经济研究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
  • 生物学:依托广西丰富的亚热带生物资源,在微生物学、作物遗传育种、生物技术等领域开展前沿研究,服务于地方农业和生物产业发展。
  • 轻工技术与工程:针对广西作为蔗糖主产区的优势,在制糖工程、造纸工程、食品科学等方向深耕细作,技术转化效益突出。

此外,学校的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兽医学等学科也具备较强的实力和良好的发展势头。通过持续的投入和建设,学校的整体学科水平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日益增强。

在师资队伍方面,广西大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汇聚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拥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级教学名师在内的众多优秀学者。学校注重青年教师培养,通过一系列人才计划和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在人才培养上,广西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庞大,包括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推行学分制、主辅修制、本科生导师制等,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于此同时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各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习基地,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生以其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务实作风深受社会欢迎,就业率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是广西大学的重要职能。学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在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西南特色植物资源开发、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海洋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学校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和智力支撑。

国际化办学是广西大学的显著特色和优势。凭借毗邻东盟的独特地缘优势,学校成为中国与东盟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和桥梁。学校与东盟各国众多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了包括学生交换、教师互访、合作科研、共建孔子学院等在内的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合作。学校招收大量来自东盟国家的留学生,是广西接收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高校之一。
于此同时呢,学校也积极选派学生赴海外学习交流,拓展国际视野。通过举办中国-东盟大学校长论坛、各类国际学术会议等活动,学校在国际高等教育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 校史沿革与发展历程

广西大学的历史,是一部充满艰辛与荣耀、曲折与奋进的壮丽篇章。其发展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阶段:

(一) 初创与早期发展(1928年-1949年)

广西大学的创办,与20世纪初中国新式教育兴起和广西地方有识之士谋求发展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1928年,在当时广西省政府的推动下,广西大学在梧州正式成立,首任校长为有着深厚教育背景和威望的马君武博士。马君武校长以其“复兴中华,发达广西”的办学理念和呕心沥血的付出,为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业。建校之初,学校设有理学院、工学院、农学院等,旨在培养广西建设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的早期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936年,由于广西政治格局变化和办学经费等问题,广西大学曾一度被改组为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办学层次受到影响。但不久后,在各方努力下,又恢复为广西大学。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华南地区局势危急,为保存教育火种,广西大学于1939年开始西迁。师生们历经千辛万苦,先后迁至桂林、柳州等地,在战火纷飞的艰难条件下坚持办学,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坚韧不拔的精神。抗战胜利后,学校于1946年迁回桂林,逐步恢复和发展。

(二) 院系调整与重建时期(1950年-1977年)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高等教育体系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在这一背景下,广西大学的学科结构和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1953年,广西大学在全国院系调整中被撤销,其原有的院系被分拆并入中南地区的其他高校:

  • 工学院的大部分系科并入新成立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后发展为中南大学)和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
  • 农学院独立成为广西农学院(后发展为广西农业大学)。
  • 理学院、文学院等院系的师资和设备也调往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等多所高校。

这次调整使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一所综合性大学,对广西的高等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直到1958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的形势下,为了满足广西对高级人才的迫切需求,国务院批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重建广西大学。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广西大学题写了校名。重建后的广西大学开启了一段新的创业历程,虽然起点较低,但意义重大。

在随后的岁月里,包括“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的发展经历了曲折和波动,教学科研秩序受到冲击,但广大师生克服困难,在逆境中仍坚持了一定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为后续的恢复和发展保存了力量。

(三) 改革开放与稳步发展(1978年-1990年代)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春天,也为广西大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学校抓住机遇,拨乱反正,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并积极拓展学科领域,提升办学层次。这一时期,学校陆续增设了一批新专业,扩大了招生规模,研究生教育开始得到重视和发展。

1997年,广西大学迎来了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优化广西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和综合实力,原广西大学与原广西农业大学(其前身即1953年院系调整时从原广西大学分出的农学院)合并,组建了新的广西大学。这次合并实现了强强联合,使广西大学重新成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学科结构更加完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奠定了坚实基础。1999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标志着学校的发展进入了国家层面的重点支持序列。

(四) “211工程”建设与跨越式发展(21世纪初至2016年)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211工程”的持续投入和建设,广西大学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学校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校园建设日新月异,新建了大量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公寓和体育设施,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升,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科研经费大幅增长,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增强,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学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更加紧密,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进程加快,与国(境)外高校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和深入。这一阶段的积累,为学校向更高水平迈进积蓄了能量。

(五) “双一流”建设与新征程(2017年至今)

2017年,国家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广西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土木工程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这标志着学校的发展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学校以此为契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内涵式发展。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任务,在以下方面着力推进:

  • 深化综合改革: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激发办学活力。
  • 强化学科特色: 集中资源建设优势学科,同时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 提升人才质量: 进一步落实“以本为本”,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 增强创新能力: 面向科技前沿和国家区域重大需求,组织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
  • 拓展国际合作: 特别是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的教育科技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

如今,广西大学正以昂扬的姿态,沿着建设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奋力前行,继续为国家和广西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纵观广西大学九十余年的风雨历程,它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休戚与共,与广西的发展进步相伴相生。从梧州创校的艰辛,到抗战西迁的坚韧;从院系调整的曲折,到南宁重建的喜悦;从改革开放的复苏,到强强合并的壮大;再从“211工程”的奋进,到“双一流”建设的跨越,一代代西大人秉承“勤恳朴诚、厚学致新”的校训精神,薪火相传,砥砺前行。这段历史不仅记录了广西大学自身的成长与壮大,也折射出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变迁的轨迹,更深刻体现了知识的力量、教育的光荣和奋斗的价值。面向未来,广西大学将继续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新篇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5765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400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