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职业学院是一所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坐落于美丽的孔雀之乡——云南省德宏州州府芒市,这里是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具有显著的沿边开放区位优势。学校立足德宏,面向云南,辐射全国,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区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
猜你喜欢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占地面积广阔,总建筑面积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校园规划科学合理,教学区、实训区、运动区、生活区分布井然有序,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学校拥有配置先进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语音室,以及覆盖全校的现代化校园网络系统,实现了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
在专业建设方面,德宏职业学院紧密对接云南省和德宏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产业布局,形成了以医药卫生大类为优势品牌,同时大力发展农林牧渔、财经商贸、电子信息、旅游、交通运输、能源动力与材料、教育与体育、生物与化工等多个专业大类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建有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和实验室,涵盖护理、临床医学、药学、会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旅游管理、现代农业技术等主要专业领域。
于此同时呢,学校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众多知名企业、医院、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习岗位和实战机会,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德宏职业学院致力于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通过内培外引等多种途径,不断优化师资结构,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现有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有相当比例,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持续增长,许多教师兼具高校教师职称和行业企业专业技术资格或执业资格,能够将最新的行业标准和技术动态融入课堂教学,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设有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咨询、求职技巧培训、就业信息发布、校园招聘会组织等全方位的服务。学校毕业生以其扎实的专业基础、过硬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较高水平。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德宏职业学院注重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包容的育人氛围。充分利用德宏州多民族聚居、文化资源丰富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涵盖了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健身、公益服务等多个领域,为学生展示才华、锻炼能力提供了广阔平台。
此外,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利用地缘优势,探索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职业院校和教育机构的合作,在师生互访、学术交流、合作办学等方面进行有益尝试,不断提升学校的开放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德宏职业学院作为德宏州职业教育的龙头院校,正以昂扬的姿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实力,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技术技能人才,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德宏职业学院校史概述德宏职业学院的办学历史,是一部伴随着德宏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不断演进、壮大的奋斗史。其发展脉络清晰,大致经历了创建起步、整合发展、升格跨越以及内涵提升等几个关键历史阶段。
一、 创建与早期发展(1960年代 - 1990年代末)德宏职业教育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为适应边疆地区对各类初级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德宏州先后创办了一些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培训学校。这些学校规模相对较小,专业设置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农业、卫生、师范等基础领域,但它们为德宏州培养了一批批扎根边疆、服务基层的实用人才,为后续职业教育的整合与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在此期间,各学校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办学,教师们克服困难,潜心育人,学生们勤奋学习,掌握技能。虽然办学条件和水平与今日不可同日而语,但那种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精神,成为了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一阶段的办学实践,积累了初步的职业教育经验,也为德宏州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 资源整合与奠基阶段(2000年代初期)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德宏州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高层次化。原有的分散、小规模的办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德宏州委、州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对州内部分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战略性整合。
这一整合过程涉及多所原有学校,通过合并、重组,形成了规模更大、专业覆盖面更广、实力更强的职业教育实体。这次整合是德宏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有效克服了原有办学主体分散、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实现了优势互补,为后续申办高等职业教育积蓄了力量,准备了条件。整合后的学校在管理机制、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加强,办学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 升格为高等职业学院与快速发展(2008年以后)2008年,是德宏职业学院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并在国家教育部备案,学校成功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定名为“德宏职业学院”。这标志着学校办学层次实现了从中等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的重大跨越,开启了办学历史的新篇章。
升格为高职院校后,学校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机遇在于可以培养更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升级;挑战在于需要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标准和要求,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学校迅速调整办学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了快速发展和显著提升:
-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兴建新的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公寓、体育场馆等,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
- 专业体系构建:在巩固原有优势专业的基础上,积极申办和建设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和社会需求的新专业,逐步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特别是医药卫生类专业,依托德宏州深厚的医学教育基础和区域健康需求,迅速成长为学校的骨干和品牌专业。
- 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和职称,加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和水平得到优化提升。
- 管理制度完善:建立健全符合高等学校运行规律的管理制度和规章,推进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这一阶段,学校招生规模稳步扩大,生源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
四、 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近年至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强调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德宏职业学院在实现规模扩张的基础上,及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上来。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与行业龙头企业、地方重点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协同创新中心等,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资源,建设实训基地,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教学环节,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
-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培育,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学生屡获佳绩,充分展示了学校的办学成果。
- 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依托自身专业和人才优势,积极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咨询与服务等工作,特别是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建设等中心任务,主动作为,贡献职教智慧与力量。
- 培育办学特色:充分利用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区位特点,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校园文化等方面融入民族元素和区域特色,例如,在医学类专业中注重傣医药、景颇医药等民族医药知识的传授;在服务类专业的教学中强调跨境旅游、边境贸易等内容的融入,逐步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 改善办学条件:持续加大投入,建设更加现代化、智能化的校园基础设施和实训场所,为师生创造更优越的教学科研环境。
回顾德宏职业学院的校史,是一部从初创维艰到逐步壮大、从资源整合到层次提升、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不凡历程。几代德宏职院人薪火相传,砥砺前行,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服务边疆、培育人才的壮丽篇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德宏职业学院正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紧抓时代机遇,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昂扬的斗志,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的目标奋勇前进,必将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58330.html
- 重庆科技职业学院办理入学有什么攻略没(重庆职院入学攻略)
- 滨州职业学院开设有哪些奖学和助学金(滨职奖助学金)
-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能否保研,原因是什么(亳职院保研原因)
- 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一届招收多少人,最近几年("近年重应院招生人数")
- 吉林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一般什么时候开学(吉林城职院几时开学)
- 福建中医药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福建中医药双一流?)
-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是否有双学位,为什么(汕职院双学位原因)
-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就读的真实感觉如何("重庆运输职院就读体验")
- 襄阳科技职业学院是985还是211("襄阳科技职院属985?")
- 仰恩大学的院校代码和邮编是多少(仰恩大学邮编代码)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就读期间挂科了怎么办呢?(挂科应对方法)
-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的学费和住宿费明细(西理工高科学费住宿费)
- 上海大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东华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
- 新疆大学
- 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体育大学
- 中央音乐学院
- 北京工业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国传媒大学
- 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
- 河海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中国药科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广西大学
- 南昌大学
- 安徽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
- 内蒙古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东北林业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
- 天津医科大学
- 河北工业大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暨南大学
- 延边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西藏大学
- 江南大学
- 云南大学
- 太原理工大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辽宁大学
- 海南大学
- 石河子大学
- 福州大学
- 苏州大学
- 青海大学
- 长安大学
- 西北大学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贵州大学
- 郑州大学
- 西南大学
- 宁夏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四川农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同济大学
- 复旦大学
- 兰州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清华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央民族大学
- 北京大学
- 南京大学
- 东南大学
- 厦门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天津大学
- 南开大学
- 中山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四川大学
- 浙江大学
- 武汉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东北大学
- 山东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重庆大学
- 吉林大学
- 湖南大学
- 国防科技大学
- 中南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展开全部

- 西藏大学
- 西北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长安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兰州大学
- 青海大学
- 宁夏大学
- 新疆大学
- 石河子大学
- 厦门大学
- 福州大学
- 南昌大学
- 山东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 郑州大学
- 河南大学
- 武汉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湘潭大学
- 湖南大学
- 中南大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中山大学
- 暨南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华南农业大学
- 广州医科大学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南方科技大学
- 广西大学
- 海南大学
- 重庆大学
- 西南大学
- 四川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西南石油大学
- 成都理工大学
- 四川农业大学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
- 贵州大学
- 北京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清华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首都师范大学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中国传媒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外交学院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北京体育大学
- 中央音乐学院
- 中国音乐学院
- 中央美术学院
- 中央戏剧学院
- 中央民族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南开大学
- 天津大学
- 天津工业大学
- 天津医科大学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河北工业大学
- 山西大学
- 太原理工大学
- 内蒙古大学
- 辽宁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东北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
- 吉林大学
- 延边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
- 东北林业大学
- 复旦大学
- 同济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东华大学
- 上海海洋大学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
- 上海体育大学
- 上海音乐学院
- 上海大学
- 上海科技大学
- 南京大学
- 苏州大学
- 东南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
- 南京邮电大学
- 河海大学
- 江南大学
- 南京林业大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医科大学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中国药科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浙江大学
- 中国美术学院
- 宁波大学
- 安徽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
- 国防科技大学
- 云南大学
展开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