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广西大学建校时间是哪一年,什么历史背景(西大建校年份背景)

关于广西大学建校时间及历史背景的综合评述广西大学的建校时间可以追溯到1928年。这一年份的确立,并非一个孤立的时间节点,而是深深植根于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剧烈变革与广西地方发展需求的历史洪流之中。其创办背景宏大而复杂,交织着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意志、开发边疆巩固南疆的国家战略,以及广西本土贤达追求现代文明与进步的迫切愿望。清末民初,西学东渐,创办新式大学以培养高层次人才已成为国家自强之本。偏于一隅的广西,高等教育资源极为匮乏,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呼唤下,以马君武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和政治家,肩负起历史使命,积极筹办广西大学。学校的创立,标志着现代高等教育在广西这片土地上正式启航,它不仅旨在为广西培养亟需的建设人才,更承载着通过教育振兴民族、巩固边防的深远意义。
因此,1928年作为广西大学的诞生之年,是其波澜壮阔历史的起点,理解这一时间点背后的历史背景,是深刻把握广西大学精神传统与发展脉络的关键。广西大学的创建:时代呼唤与地域需求的交汇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风云激荡的历史时期。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并未能彻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军阀混战,列强环伺,民族危机空前深重。“教育救国”的思想在当时的知识分子和政治精英中形成了广泛共识。人们普遍认识到,国家的强盛根本在于人才的培养,而高等学府则是造就栋梁之才的摇篮。彼时,中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均衡,绝大多数大学集中在北平、上海、南京等东部沿海大城市,广袤的内陆地区,特别是西南边疆,现代高等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广西作为中国南疆的重要门户,地理位置险要,民族成分多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广西自身的发展,也对国家的边防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了潜在挑战。

主政广西的新桂系领导人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人,在致力于军事统一和地方建设的同时,也深刻意识到发展教育、培养本土人才的极端重要性。他们希望建立一所能够为广西各项建设事业输送高级专门人才的综合性大学,以改变广西落后的面貌,并增强其在全国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一批留学归来的广西籍知识分子,如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马君武博士,也怀抱着“教育救国”的理想,积极投身于家乡的教育事业。他们不仅具备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教育理念,更有着为桑梓服务的强烈热情。这种来自地方政府执政者的实际需求与知识界精英的理想抱负,在“创办广西最高学府”这一目标上达成了高度一致,为广西大学的诞生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

外部环境也为广西大学的创建提供了契机。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两广统一,广西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新桂系在省内推行以“自卫、自治、自给”为核心内容的“三自政策”,并进行了一系列经济建设,为兴办大学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除了这些以外呢,五四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精神深入人心,推动了全社会对现代教育的向往和追求。所有这一切因素——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开发边疆的国家需要、广西本土发展的迫切需求、地方执政者的战略眼光以及知识分子的教育理想——共同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历史合力,最终催生了广西大学。

筹办历程与正式成立

广西大学的筹办工作具体始于1927年。当时,广西省政府决议创办省立广西大学,并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委任德高望重的马君武博士为筹备委员会主任。马君武先生是辛亥革命的元老,曾留学日本和德国,获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学贯中西,在国内教育界享有崇高声誉。他深受德国洪堡大学办学理念的影响,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术自由和独立精神。由他主持筹办工作,确保了广西大学从一开始就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

筹办过程千头万绪,主要包括确定校址、筹措经费、延聘师资、制定章程和购置设备等。在校址选择上,最初曾考虑过南宁、柳州、桂林等多个地方,最终定于广西当时的省会梧州。选择梧州,主要是看中其地处西江黄金水道,水路交通便利,经济文化相对发达,且易于吸纳广东等地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办学经费主要由广西省财政拨款,同时也争取社会捐助。为了聘请到优秀的教师,马君武先生不遗余力,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从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延揽了一批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

经过紧张而有序的筹备,1928年初,广西大学的基本框架已经搭建起来。学校初步设立了理学院、工学院和农学院三个学院,体现了注重实科、服务地方建设的办学导向。1928年10月,广西大学在梧州蝴蝶山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宣布正式成立,马君武博士被任命为首任校长。这一天,被永久地铭刻在广西大学的历史上,成为其诞生的标志。开学之初,学校规模虽小,条件艰苦,但它标志着广西结束了没有现代大学的历史,开启了广西高等教育的新纪元。马君武校长亲笔题写的“勤恳朴诚”校训,也成为一代代西大人薪火相传的精神品格。

早期发展与社会历史背景的互动

广西大学创立后,其早期的发展轨迹与当时中国及广西的社会历史背景紧密相连,充满曲折与艰辛。建校初期,学校致力于基础建设和学科发展。在马君武校长的带领下,学校逐渐形成了崇尚科学、注重实践、严格要求的学风。安稳的办学时光并未持续太久。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范围内风起云涌,广西大学的师生也积极投身其中,开展抗日宣传和救国活动。校园内弥漫着浓厚的爱国热情。

三十年代,新桂系与蒋介石中央政府的矛盾时起时代,广西处于半独立状态。这一政治格局对广西大学的发展产生了复杂影响。一方面,地方势力为增强自身实力,对大学建设给予了一定支持;另一方面,动荡的时局也给学校带来了不确定性和干扰。至1936年,因广西政局变化及战略考量,省政府决定将广西大学从梧州迁至桂林,并进行了改组。桂林此后成为广西大学长期办学的主要基地。此次迁移,虽然短期内对教学秩序造成影响,但从长远看,桂林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相对安全的地理位置,为学校后续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进入了最为艰难的时期。华北、华东大片国土沦陷,众多高校被迫内迁。桂林因其相对后方的位置和较为活跃的文化氛围,成为了著名的“文化城”。广西大学也敞开怀抱,接纳了不少来自战区的流亡师生,师资力量得到加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西大师生坚持教学科研,条件极其艰苦,常常要躲避日军的空袭。
于此同时呢,学校更加紧密地结合抗战需要,调整课程设置,开展战时服务和研究,为坚持抗战贡献了力量。这段经历深刻塑造了广西大学坚韧不拔、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特质。

抗日战争胜利后,紧接着是三年解放战争。在此期间,广西大学经历了恢复与动荡。师生们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运动日益高涨,校园成为进步思想活跃的阵地。1949年11月,桂林解放,广西大学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点,进入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的新时期。

历史沿革与校址变迁

广西大学在其九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校名、校址乃至院系都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变迁,这些变化本身就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 梧州创校时期(1928-1936):这是广西大学的初创和奠基阶段。校址位于梧州蝴蝶山。设立了理、工、农三个学院,奠定了实科为主的办学基础。马君武校长确立了基本的办学方针和校风。
  • 桂林发展时期(1936-1953):1936年迁至桂林后,学校进入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抗战时期,学校规模有所扩大,学科得到充实。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学校被正式确定为国立广西大学。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这是广西大学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变动。
  • 院系调整与暂时停办(1953-1958):在1952年开始的院系调整中,国立广西大学的各个院系被拆分并入中南地区的其他高校。
    例如,工科各系大部并入新成立的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和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农学院独立为广西农学院(现广西大学农学院的前身),理学院等并入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校。此次调整后,广西大学的建制实际上被撤销,校本部不复存在。这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对专业人才的急需,优化高等教育布局,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广西刚刚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大学体系被拆散,对广西的高等教育造成了深远影响。
  • 在南宁恢复重建(1958-至今):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1958年)和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定在自治区首府南宁恢复重建广西大学。1958年,新的广西大学在南宁成立,通常被视为1958年“重建”。此后,学校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97年,原广西大学与原广西农业大学(其前身即原广西大学农学院)合并,组建了新的广西大学,进入了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因此,在论及广西大学建校时间时,通常以1928年创校为起点,同时也会提及1958年在南宁重建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这两个时间点共同构成了广西大学完整的历史链条,体现了其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

历史背景下的精神传承与当代价值

回顾广西大学的创建背景和发展历程,其价值远不止于厘清一个历史事实。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通过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所大学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命运与共的生动写照。广西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复兴中华,发达广西”的特殊使命。这种扎根地方、服务国家的情怀,历经战火的洗礼、院系调整的变迁以及重建后的蓬勃发展,已经内化为学校的文化基因和精神传统。

首任校长马君武先生所倡导的“勤恳朴诚”的校训和“致力于科学知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办学理念,至今仍然是广西大学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抗战时期形成的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的精神,以及在院系调整中所体现出的顾全大局、服从国家需要的精神,都构成了西大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校址几经变迁,学科结构多次调整,但这条精神主线始终未曾中断。当前,广西大学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的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正肩负着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国-东盟区域的合作与交流、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提供高水平科技支撑的新时代使命。理解其1928年创校的艰辛与辉煌,体会其历史背景的波澜壮阔,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激励今天的西大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谱写新的华章。

广西大学建校于1928年,这一事件是20世纪前期中国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是“教育救国”思潮、广西地方建设需求以及以马君武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教育理想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早期的曲折发展,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连。其后的院系调整与在南宁的重建,则深刻反映了新中国高等教育政策与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这段厚重而曲折的历史,不仅赋予了广西大学独特的文化品格和精神底蕴,也为它面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启示和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对建校时间和背景的探寻,实质上是对一所大学精神根脉的追溯,是对其何以成为今日之模样的深刻理解。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7204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303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