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浙江金融校训历史)

关于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校训的综合评述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校训——“诚信、明理、笃行”,是该校办学历史、精神传统与文化理念的高度凝练,是其立校之本、兴校之基、强校之魂。这短短六个字,不仅深刻烙印着学校作为金融类高等职业院校的独特基因,也生动体现了其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所承载的社会责任与育人追求。追溯其历史渊源,校训的诞生与演变与学校自身的发展轨迹紧密交织。从最初的银行学校,到适应改革开放需求的中专、高职院校,再到如今颇具影响力的金融职业学院,学校的使命始终围绕着为金融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这一历程中,“诚信”作为金融活动的基石,自然成为对学子首要且永恒的要求;“明理”则强调对金融规律、职业道德乃至人生事理的深刻认知,是专业能力与人文素养的结合;“笃行”凸显了职业教育重视实践、知行合一的鲜明特色,要求学生将所学付诸行动,坚韧不拔。校训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经历了长期的办学实践积淀、文化传承升华,最终被正式确立为全校师生共同遵奉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它不仅在校内指引着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塑造了独特的学风和校风,更向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兼具专业操守与实践能力的金融从业者,其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持续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着强大的精神动力。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校训的深度解读与历史溯源


一、 校训的文本呈现与核心内涵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校训确立为“诚信、明理、笃行”。这六个字言简意赅,却蕴含着极为丰富和深刻的哲理,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指引着学院师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诚信,位居校训之首,是其灵魂所在。在金融领域,诚信更是被视为不可逾越的生命线。它包含了两层基本含义:一是诚实无欺,实事求是,忠于事实真相;二是信守承诺,讲求信用,履行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这所专注于金融人才培养的高校而言,将“诚信”置于校训的首要位置,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它要求师生在学术研究中保持严谨求真的态度,反对弄虚作假;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必须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廉洁自律,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与秩序。学院希望通过“诚信”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每一位学子都能成为值得托付的金融人才。

明理,是校训的智慧基石。它强调的是通过学习和思考,达到明白事理、通晓规律的境界。“明理”的内涵十分宽广:

  • 明专业之理: 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市场运行规律、业务操作规范等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
  • 明道德之理: 即明晰是非、善恶、荣辱的界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力,懂得何可为、何不可为。
  • 明处世之理: 学会与人相处,懂得尊重、包容与合作,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明发展之理: 认清国家发展大势和行业变革趋势,将个人成长融入时代洪流,树立远大志向。
“明理”是连接“诚信”理念与“笃行”实践的关键环节,只有真正明白了道理,行动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和持久的动力。

笃行,是校训的实践归宿和最终落脚点。它源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指切实履行、专心实行、坚持不懈。“笃行”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语境下,突出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应用型特色:

  • 强调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积极应用于实训、实习和各类实践活动中,练就过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 强调意志坚定: “笃”字含有专心、踏实、坚韧不拔之意。它要求师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
  • 强调知行合一: 反对空谈,崇尚实干,追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将价值理念和专业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果。
对于培养一线金融人才而言,“笃行”精神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能否迅速适应岗位要求,成为行业需要的实干家。

“诚信”、“明理”、“笃行”三者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诚信”是立身之本,“明理”是成才之基,“笃行”是成功之途。它们共同构成了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蓝图:即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诚信)、系统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明理)、以及出色实践能力与坚韧品格(笃行)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金融人才。



二、 校训的历史渊源与演进脉络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校训的形成,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植根于学校四十余年的办学历史之中,是其文化传统、行业特色和时代精神相互碰撞、融合与升华的结晶。追溯其演进脉络,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从隐性积淀到显性确立的动态发展路径。

(一) 创办初期的行业烙印与精神萌芽(1975-2000)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前身可追溯至1975年建立的浙江财政银行学校。这一时期,学校主要承担着为浙江省银行系统培养中等专业人才的任务。在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金融管理背景下,银行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尤其强调“铁账本、铁算盘、铁规章”的“三铁”精神。这其中已然蕴含了“诚信”(严守规章、忠于账目)和“笃行”(苦练技能、精益求精)的朴素要求。尽管当时尚未有正式表述的校训,但严谨、规范、守信的行业文化已经深深浸润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师生们潜移默化的行为准则。这种源于金融行业特质的文化基因,为日后校训的提出奠定了最原始、最深厚的基础。

(二) 升格转型期的理念凝练与初步探索(2000-2006)

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学校迎来了关键的发展机遇。2000年,学校开始筹建高职学院,并于2002年正式获准建立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实现了从中等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的跨越。升格为高职院校后,学校面临着重新定位办学理念、塑造大学文化、凝聚师生共识的任务。原有的隐性文化需要提升为显性的、系统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此期间,学校领导层和师生开始有意识地总结办学传统,思考能够代表学校精神内核的表述。一些类似于校训的理念,如强调“金融特色”、“应用能力”、“职业道德”等,开始在各类文件、讲话和校园文化活动中频繁出现。这是一个广泛讨论、集思广益、逐步聚焦的过程。行业要求的“诚信”、高等教育追求的“明理”以及职业教育突出的“笃行”,这三个维度在不断的思考和碰撞中逐渐清晰起来。

(三) 正式确立与文化深化(2006年至今)

经过前期的充分酝酿和民主讨论,大约在2006年前后,“诚信、明理、笃行”被正式确立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校训,并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向全校师生宣贯,广泛应用于校园环境布置、入学教育、毕业典礼等重要场合,使其深入人心。校训的确立,标志着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精神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有了统一的、权威的表述核心。

自此以后,校训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全面融入了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

  • 在教育教学中: 课程思政强调“诚信”教育;专业教学注重“明理”引导;实践教学体系强化“笃行”训练。
  • 在校园文化中: 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演讲、辩论赛;建设“明理”书屋、举办学术讲座;表彰“笃行”标兵,树立实践榜样。
  • 在管理服务中: 要求教职工以身作则,践行校训;在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等环节,都渗透着校训的精神要求。
同时,校训的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例如,在互联网金融兴起、金融风险复杂化的新形势下,“诚信”被赋予了应对新型欺诈、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新含义;“明理”要求师生理解和适应金融科技带来的变革;“笃行”则鼓励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大胆探索。校训成为推动学校适应时代、持续发展的内在文化动力。



三、 校训的践行载体与育人成效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践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通过构建多维度的践行载体,将“诚信、明理、笃行”的要求落到实处,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

(一) 融入第一课堂,筑牢思想根基

学校将校训精神全面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程和人文素养课程之中。在思政课中,重点强化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专业课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强调金融活动的伦理规范和明理的重要性,使学生理解专业背后的社会责任。学校还开设了大量的实践类课程、实训项目,以及要求严格的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笃行的平台,确保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无缝对接。

(二) 丰富第二课堂,营造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活动是践行校训的生动载体。学校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品牌活动:

  • “诚信·感恩”主题教育活动: 包括诚信考试承诺、诚信档案建立、感恩母校系列活动等,让诚信意识深入人心。
  • “明德·明理”学术文化节: 通过邀请金融业界专家、学术大师举办讲座,组织学术竞赛、读书报告会等,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启迪学生智慧。
  • “笃行·创新”实践技能大赛: 常态化举办点钞、传票算、证券投资模拟、银行业务综合技能等各类竞赛,以赛促学,锤炼学生的实战能力。
    除了这些以外呢,众多的学生社团、志愿服务活动等,也为学生践行校训提供了广阔舞台。

(三) 优化校园环境,发挥熏陶作用

学校注重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在校内的主要建筑、道路、宣传栏、教室、图书馆等场所,醒目地展示校训及其解读,使其成为校园视觉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具有金融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如金融货币史博物馆、诚信广场、校友风采廊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校训文化的熏陶。

(四) 育人成效显著,赢得社会赞誉

通过长期不懈的校训践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培养的毕业生以“专业基础实、动手能力强、人文素质高、岗位适应快”而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许多校友成长为浙江省乃至全国金融行业的业务骨干和管理精英,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和传承着母校的校训精神。学校也因此获得了“金融黄埔军校”、“浙江省金融界黄埔军校”等美誉,这无疑是对其校训育人成效的最高肯定。校训已经内化为浙金院学子的独特气质,成为他们行走社会的鲜明标识和宝贵财富。



四、 校训的时代价值与未来展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校训“诚信、明理、笃行”依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并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指引着方向。

(一) 应对金融行业变革的定盘星

当前,金融科技迅猛发展,金融业态日新月异,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也更加复杂。越是在变革的时代,越是需要坚守一些恒定的价值。诚信是金融活动亘古不变的基石,无论技术如何演进,信任始终是金融关系的核心。明理要求师生不仅要掌握传统金融知识,更要主动学习新知识、理解新规律,明晰金融创新中的风险与边界。笃行则鼓励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勇于探索和实践,将新技术、新理念应用于改善金融服务。校训为学校在纷繁复杂的行业变革中保持定力、抓住机遇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南针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校训完美契合了这一要求。“诚信”是“德”的核心内容,是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明理”是“智”的体现,是增长才干、提升认知水平的过程;“笃行”是连接“德”与“才”的桥梁,是检验育人成果的最终标准。坚持校训引领,就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育人导向,确保学校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仅仅是掌握技能的“工具人”。

(三)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内生动力

随着中国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院校竞争日益体现为内涵和特色的竞争。校训所代表的独特文化,正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未来,学校仍需进一步深挖校训的时代内涵,将其更深入地融入治理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程改革、校企合作等方方面面。
例如,在“双高计划”建设、职业本科探索等重大发展中,始终以“诚信”立校风,以“明理”强教学,以“笃行”促改革,使校训精神成为驱动学校持续创新、追求卓越的强大内生动力。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校训,源于历史,基于现实,指向未来。它是一座精神灯塔,照耀着一代代浙金院人前行的道路;它也是一种文化基因,塑造着学校独特的品格与气质。在未来的岁月里,“诚信、明理、笃行”必将继续引领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乘风破浪,驶向更加辉煌的明天,为中国金融职业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8172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2.11933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