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浙江万里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浙江万里学院校训历史)

浙江万里学院校训的综合评述浙江万里学院的校训“自强不息、恒志笃行”凝练而深刻地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精神与文化内核。这一校训不仅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古典智慧的精髓,更是与学校独特的发展历程和时代使命紧密相连。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学校创办与转制之初的探索时期,是在应对高等教育改革浪潮、谋求自身特色发展的实践中逐渐总结、提炼而成的。它超越了简单的口号,成为指引一代代万里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旗帜。“自强不息”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要求师生在面对挑战时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而“恒志笃行”则侧重于外在的实践,强调要树立远大且坚定的志向,并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去付诸行动。二者内外兼修、知行合一,共同构成了万里学院独特的精神气质,激励着全体师生在学术追求、个人成长和服务社会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浙江万里学院的校训:内涵、历史与实践

浙江万里学院,作为一所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等学府,其独特的办学体制和发展路径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独树一帜。支撑其快速发展并形成鲜明特色的,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核心价值理念,而这其中最凝练、最集中的体现,便是其校训——自强不息、恒志笃行。这八个字,言简意赅,却意蕴深远,它如同一根精神主线,贯穿于学校的历史、现在与未来,浸润着每一位万里人的心灵,塑造着学校的集体人格。


一、校训的文本解读与深刻内涵

校训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是对其办学理念、精神追求和文化传统的最高度概括。浙江万里学院的校训“自强不息、恒志笃行”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深入解读。

自强不息”一词,源自《周易·乾卦》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体现了学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自强”意指自我奋发,依靠自身的力量不断追求进步与强大;“不息”则强调了一种永不停歇、持之以恒的动态过程。对于万里学院而言,这首先是对学校自身发展历程的写照。从一个崭新的办学模式的探索者,成长为一所声誉卓著的应用型大学,其道路绝非一帆风顺,正是凭借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对于师生个体而言,它倡导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鼓励师生在学术研究、技术技能和个人修养上,永不满足,不断超越自我,始终保持一种奋进的姿态。

恒志笃行”是对“自强不息”精神的实践化延伸。“恒志”意味着要树立远大、坚定且恒久的志向与目标。它告诫师生,不仅要有梦想,更要让梦想变得坚定,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动摇,不因暂时的挫折而放弃。“笃行”则源自《礼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为学的最后阶段,也是最为关键的阶段,即要切实地实践,专心致志地实行。它强调的是一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知行合一的务实作风。对于一所应用型大学来说,“笃行”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它要求将所学知识、所研成果有效地应用于实践,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能切实解决问题的高素质人才。

“自强不息”与“恒志笃行”二者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前者是内在的精神动力,后者是外在的行动指南;前者强调意志的坚韧,后者强调实践的执着。它们共同回答了“何以立身”与“何以成事”的根本问题,形成了万里学院独特的精神标识。


二、校训的历史渊源与形成过程

浙江万里学院校训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深深植根于学校特定且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之中,是其办学实践在精神层面的结晶与升华。

学校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0年创建的浙江省立宁波农业技术学校,其后历经多次变迁。真正赋予其全新生命和独特身份的,是1999年的一次重大变革。经教育部批准,在浙江省农村技术师范专科学校的基础上,由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接手举办,改制成立了浙江万里学院。这次改制开创了“国有高校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先河,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

这一独特的背景,意味着学校从诞生之初就注定要走一条“自强不息”的道路。它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没有充裕的资源可以依赖,一切都需要在探索中前行,在创新中发展。面临着体制创新、资金筹措、师资建设、社会认可度等一系列严峻挑战,万里人正是凭借着一股不甘人后、奋发图强的劲头,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将挑战视为机遇。这段充满奋斗色彩的创业史,为校训的提炼提供了最鲜活、最丰厚的土壤。“自强不息”精神,是那段峥嵘岁月中最真实、最深刻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写照。

与此同时,学校的办学定位也深刻影响了校训的另一面——“恒志笃行”。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万里学院始终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将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这一清晰的定位,决定了学校不能沉醉于象牙塔内的理论空想,而必须将“笃行”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落脚点。志在应用,行在实干。
因此,“恒志笃行”准确地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类型和特色,是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安身立命之本。

校训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办学实践中,经过全校师生的广泛讨论和精心提炼,最终确立的。它既是对过去奋斗精神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宣言,成为了凝聚人心、激励奋进的共同价值标准。


三、校训在办学实践中的全面体现

校训的价值在于践行。浙江万里学院并非将校训仅仅镌刻在石碑上或悬挂在墙壁上,而是将其深刻地融入到了办学的各个环节,使之成为学校肌体中流淌的血液。

  •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紧紧围绕“自强不息、恒志笃行”的校训精神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建立创业园区、组织学科竞赛等方式,激励学生敢于挑战、勇于实践。
    于此同时呢,通过严格的学业要求和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锤炼学生“笃行”的作风,让他们在实干中增长才干。许多万里毕业生以“动手能力强、适应岗位快、富有奋斗精神”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这正是校训精神在学子身上的生动体现。
  •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倡导教师既要“自强不息”,在学术上不断追求卓越,积极投身科研创新;又要“恒志笃行”,潜心教书育人,将培养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恒久志向,并脚踏实地地付诸教学实践。学校形成的敬业爱生、务实进取的教风,正是校训精神在教师群体中的折射。
  • 在学校治理与发展方面:“自强不息”的精神驱动着学校永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在学科建设、国际合作、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大胆探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而“恒志笃行”则体现在学校始终坚持既定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战略,不摇摆、不浮躁,心无旁骛地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稳步前进。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到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再到国际化办学的深入推进,每一步都是对校训精神的坚实实践。
  •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校训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学校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活动等重要仪式反复宣讲校训,通过校园景观、宣传报道、优秀师生事迹评选等方式全方位展示校训,使其深入人心。一种敢于竞争、善于转化、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的“万里精神”已然形成,这种精神的内核正是“自强不息、恒志笃行”。

四、校训的当代价值与深远意义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浙江万里学院的校训愈发彰显出其宝贵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它是对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当代传承。在一个快速变化、竞争激烈的时代,“自强不息、恒志笃行”所倡导的自主自强、坚定执着、务实肯干的品质,对于国家和个人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校训激励着万里学子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它是应用型大学发展的精神指引。对于数量庞大的应用型高校而言,如何找准定位、办出特色是一大课题。万里学院的校训清晰地回答了这一问题:精神上要“自强不息”,敢于创新突破;行动上要“恒志笃行”,坚守应用本位,深耕实践沃土。这为同类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范式。

它是培育时代新人的核心素养。“自强不息”培育的是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创新精神,“恒志笃行”培育的是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实践能力。这二者正是当代青年应对未来挑战、成就出彩人生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养。校训 thus 超越了学校自身的范畴,贡献了富有智慧的人才培养理念。

浙江万里学院的校训“自强不息、恒志笃行”,源于历史,基于实践,指引未来。它已深刻烙印在学校的基因之中,成为万里人共同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追求。这八个字,不仅总结了一段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更开启了一段奔向一流的新征程。它将继续作为一盏明灯,照亮浙江万里学院迈向更加辉煌明天的道路,激励每一位万里人以此为准绳,修身立德、求学创业,在社会的大舞台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篇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8478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23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