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安顺职院思政教育如何)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扎根黔中大地、服务区域发展的地方高职院校,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构建了一套符合高职教育规律、具有地方特色的育人模式。总体而言,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治站位高、体系较为完备、形式载体丰富、育人实效显著。学院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学院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确保了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坚实的理论武装和价值观塑造,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另一方面,学院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类型特点,注重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技能培养和实习实训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职业道德,使其成为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于此同时呢,学院积极挖掘地方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涵,增强了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当然,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其工作也存在持续深化和创新空间,但整体上已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格局,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它深刻体现了国家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并结合自身办学定位与地方特色,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建设。


一、 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保障

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地位,将其视为办学治校的生命线。在顶层设计上,学院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确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地位,将其纳入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在体制机制保障方面,学院建立健全了系列规章制度,确保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运行。
例如,定期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研判形势,部署任务;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确保校园思想文化阵地的安全;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作为各部门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形成了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这套健全的体制机制,从源头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制度支撑,确保了各项工作能够落到实处,而非流于形式。


二、 主渠道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核心课程。安顺职业技术学院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全面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程,并保障了充足的课时和学分。

为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吸引力,学院持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

  •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教师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紧密追踪国内外时事热点和国家大政方针,及时将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与意义,融入课堂教学,使理论讲授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性。
  • 教学方法多元创新: 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广泛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在线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实践教学有效补充: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实现知行合一。
  • 师资队伍关键支撑: 注重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通过培训、研修、集体备课、教学竞赛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 “课程思政”的全面融入与协同效应

学院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绝非思政课的“独角戏”,而是所有课程和教师的共同责任。
因此,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是实现全员育人的关键举措。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自觉将价值引导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

  • 培育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 在工科类专业教学中,着重强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安全规范意识;在经管类专业中,突出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职业伦理;在医学类专业中,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仁心。
  • 融入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 结合专业发展史,讲述我国相关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背后的奋斗故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在艺术、旅游等专业中,融入安顺本地丰富的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担当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
  • 强化法治观念与生态文明意识: 在相关课程中渗透民法典、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教育,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同向同行,形成了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润物细无声”。


四、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服务育人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量体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活动中。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以辅导员、班主任为核心,学生干部为骨干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将育人工作落实到细微之处。

  • 辅导员与班主任队伍建设: 这支队伍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深入课堂、宿舍,贴近学生,通过谈心谈话、主题班会、学业指导、生活关怀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党团组织育人功能: 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和共青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青年大学习、社团活动等,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跟党走。
  • 校园文化建设: 精心打造具有职教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举办科技文化节、技能大赛、职业道德讲座、优秀校友报告会、民族文化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崇尚技能、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 管理服务育人: 学院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教务、学工、后勤、安保等部门,在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同时,注重通过自身的管理行为和服务过程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培养学生遵守规章、爱护环境、勤俭节约、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五、 实践育人与地方特色融合

作为职业院校,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尤为注重在实践中锤炼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专业技能,并积极与地方特色资源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育人优势。

  • 实习实训中的思政教育: 在学生顶岗实习、实训期间,不仅考核其技能水平,更将职业态度、劳动纪律、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校企共同指导学生,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深刻体会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
  • 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广泛参与“三下乡”、社区服务、支教助残、大型赛会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在服务安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如参与旅游旺季接待、助力乡村振兴等实践中,学生增强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和了解。
  • 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滋养: 安顺拥有王若飞故居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学院将这些资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组织学生参观革命旧址,学习若飞同志“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崇高精神;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体验和传播本土文化中增强文化认同和自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六、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学院主动进军网络新媒体领域,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空间。通过建设校园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构建了集思想教育、资讯发布、师生互动、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新媒体矩阵。

学院利用这些平台,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报道校园动态,展示师生风采,传播正能量。创作和推广一批网络文化产品,如微视频、动漫、H5等,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于此同时呢,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控与引导,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动态发展、持续改进的系统。它立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高度,扎根于职业教育沃土,融汇于地方文化特色,通过坚实的顶层设计、高效的主渠道教学、全面的课程思政融入、细致的日常管理、丰富的实践体验和创新的网络引导,共同构筑起立体化的育人体系。这一体系不仅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更着眼于其全面的职业素养和人格养成,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政治坚定、德技兼修、勇于担当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展望未来,学院仍需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中继续探索创新,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迈向新台阶。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8640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00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