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沈阳工业大学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沈阳工大校训渊源)

沈阳工业大学校训的综合评述沈阳工业大学作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辽宁省重点建设高校,其校训“自强,笃行”不仅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凝练,更是其七十余年办学历史的深刻印记。这则校训言简意赅,底蕴深厚,精准地概括了学校的内在品格与价值追求。“自强”源自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体现了学校在曲折发展历程中不畏艰难、奋发图强、自主进取的坚韧意志;而“笃行”则出自儒家经典《礼记·中庸》,强调了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沈阳工业大学师生治学、为人的准则。其历史与学校自身的发展史紧密交织,从建国初期的艰苦创业,到改革开放后的锐意革新,再到新时代的战略转型,“自强,笃行”的精神始终是推动学校不断跨越式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激励着一代代工大人扎根东北老工业基地,将论文写在辽沈大地上,为国家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实干英才。这则校训超越了简单的文字符号,已成为一种鲜明的文化基因,深深地融入学校的血脉之中,持续引领着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沈阳工业大学校训的深刻内涵与历史沿革
一、 校训的文本释义与精神内核沈阳工业大学的校训“自强,笃行”由两个极具分量的词语构成,它们各自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共同铸就了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

自强一词,源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个体与集体奋进精神的最高概括之一。对于沈阳工业大学而言,“自强”具有多重维度的含义:其一,是学术上的自强,即倡导独立思考、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学术精神,鼓励师生在科学技术领域不断攀登高峰,实现原创性突破。其二,是事业上的自强,反映了学校从诞生至今,始终依靠自身力量,克服地域、资源等种种挑战,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奋斗历程。它象征着一种在逆境中崛起、在竞争中发展的顽强生命力。其三,是人格上的自强,旨在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锤炼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不依赖、不退缩,成为肩负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材。

笃行一词,源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儒家思想中为学的最后阶段,也是最为关键的阶段。它强调的不仅是行动,更是专心致志、坚定不移、求真务实的行动。在沈阳工业大学的语境下,“笃行”是“自强”精神的实践路径和最终落脚点。它意味着:其一,崇尚实践。作为一所以工程技术见长的大学,学校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反对空谈,崇尚实干。其二,持之以恒。“笃”有忠贞不渝、坚持不懈之意,要求师生无论是从事科学研究还是技术攻关,都要有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其三,知行合一。它将深厚的学识与坚定的行动统一起来,要求将所学知识、所立志向最终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和贡献上,服务于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

“自强”与“笃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强”是内在的动力和精神状态,为“笃行”提供了方向与勇气;而“笃行”是外在的实践和具体表现,是“自强”精神的实现方式和检验标准。没有“自强”的“笃行”可能缺乏持久的动力和高度;没有“笃行”的“自强”则容易流于口号和空想。二者辩证统一,共同构成了沈阳工业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核心价值理念。


二、 校训的历史渊源与演进历程沈阳工业大学校训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渐凝练而成的思想结晶,其历史与学校的发展阶段息息相关。

沈阳工业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东北机械管理局技工学校,其后历经沈阳机械制造工业学校、沈阳机电学院等重要发展阶段,于1985年正式更名为沈阳工业大学。学校的早期历史正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工业建设人才极度匮乏。第一代工大人正是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国家号召下,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了创业历程。这种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经历,深深地烙印在了学校的基因里,成为了“自强”精神最原始、最朴素的来源。师生们自己动手建设校园,在简陋的条件下坚持教学和科研,这种精神风貌为日后校训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期。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学校更加明确了以工为主、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定位。这一时期,学校在学科建设、科研攻关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笃行”的精神特质得到了空前凸显。广大教师深入工厂企业,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一线;学生们在实习实践中锤炼真本领。这种面向实际、强调应用的办学特色,使得“笃行”的理念深入人心。

随着学校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系统总结办学传统,凝聚共识,引领未来,学校在广泛征求师生校友意见、深入研究办学历史的基础上,最终将“自强,笃行”这四个字确立为官方校训。它高度概括了学校过去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也指明了未来继续前进的方向。校训的正式确立,标志着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进入了自觉、系统的新阶段,成为凝聚人心、激励奋斗的重要旗帜。


三、 校训与办学实践的具体融合校训绝非悬置于空中的标语,而是深深融入沈阳工业大学办学治校各个环节的生动实践。
  • 在人才培养方面,校训直接体现在育人理念中。学校通过加强工程实训、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笃行”能力。
    于此同时呢,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支持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举办各类学科竞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自强”精神,鼓励他们敢于挑战、勇于创新。许多毕业生以“踏实、肯干、能吃苦、后劲足”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这正是校训精神在外化于行上的具体体现。
  • 在科学研究方面,“自强”体现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敢于承接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在特种电机、风力发电、稀土永磁应用等优势领域形成了特色,攻克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笃行”则体现在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与众多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校训是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的核心。新生入学教育、毕业典礼等重大仪式上,校训是必讲的内容;校园内的景观设计、宣传载体上,校训是醒目的标识;评选表彰优秀师生、讲述校友奋斗故事时,校训是衡量的尺度和精神的归宿。通过这些无处不在、润物无声的浸润,校训从文字内化为全体工大人的价值认同和行动自觉。

四、 校训的当代价值与未来意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自强,笃行”的校训对于沈阳工业大学而言,其价值不仅没有衰减,反而愈发彰显出重要的时代意义。

它是学校应对激烈竞争、实现内涵式发展的精神支柱。在高等教育格局深刻调整的今天,学校必须发扬“自强”精神,找准自身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在不懈奋斗中提升核心竞争力。
于此同时呢,必须坚持“笃行”的务实作风,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扎扎实实地搞好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以实实在在的贡献赢得社会的尊重。

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抓手。“自强,笃行”本身就是对君子人格的现代诠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具体体现。它教育学生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既是理想的巨人,也是行动的强者,这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至关重要。

它是服务国家战略、彰显大学使命的必然要求。当前,国家正在实施制造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迫切需要大批卓越的工程科技人才。沈阳工业大学作为一所工业大学,理应肩负起更大的责任。“自强”要求学校在科技创新上力争上游,“笃行”要求学校将服务社会作为终极目标。校训精神引领着学校更加主动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沈阳工业大学的校训“自强,笃行”是其历史积淀的文化瑰宝,是其办学理念的精辟总结,也是其面向未来的庄严承诺。这短短四字,承载着历史的重量,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指引着一代代工大人奋勇前行。它必将持续激励全体师生员工,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新征程上,不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8893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2.32095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