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训)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校训:内涵、渊源与时代价值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作为一所以工管为主体、工管理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北京市属重点应用型大学,其校训“勤以为学,信以立身”不仅是对学校办学传统与育人理念的高度凝练,更是对历代师生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的深刻诠释。这八字校训,言简意赅,底蕴深厚,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精神完美融合,既强调了治学求知的根本态度,也申明了为人处世的道德基石。它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师生在学术探索与人格塑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深入剖析其思想渊源、核心内涵及其在办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对于理解学校的文化基因、教育目标和社会责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校训不仅是悬挂于校园的标语,更是融入血脉的行动指南,塑造了学校独特的身份认同与文化气质。校训的正式表述与历史渊源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校训为“勤以为学,信以立身”。这八个字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植根于学校的发展历程与文化积淀之中。学校由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原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于2008年合并组建而成。两所前身院校均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鲜明的行业特色。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源于20世纪30年代,在长期的工科教育中,形成了严谨、求实、刻苦的学风;原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则诞生于信息时代浪潮之中,强调创新、精准与开拓。合并建校后,为凝聚共识、传承历史、开创未来,学校在广泛征求师生校友意见、深入研讨办学传统与时代精神的基础上,最终确立了“勤以为学,信以立身”这一校训。它巧妙地将两校原有精神特质融为一体:“勤”继承了老一代机械人脚踏实地、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信”则契合了信息时代所必备的诚信、可靠与契约精神。
于此同时呢,校训也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勤”与“信”均是儒家思想所推崇的重要德行,如《论语》中“学而时习之”强调勤学,《论语·为政》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诚信,校训使其在现代高等教育语境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勤以为学”的深层解读“勤以为学”是校训的前半部分,着重阐述了成就学问、追求真理的根本方法与态度。,首先意味着刻苦与坚持。学问之道没有捷径可走,它要求学习者必须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无论是深奥的理论推导,还是复杂的实验操作,抑或是海量的文献阅读,都需要一种“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韧毅力。对于一所侧重工程技术与应用的高校而言,这种勤奋务实的精神尤为关键,它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推动技术创新的基础。“勤”代表着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它不仅仅是时间上的投入,更是思维上的活跃。它要求师生不满足于接受现成结论,而是要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勇于提问,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周期急剧缩短,唯有以“勤”为舟,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拥抱新变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勤以为学”体现了一种方法论。它倡导一种科学、系统、高效的学习与研究习惯。这意味着要善于规划时间、管理知识、总结反思,将勤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学术产出和能力提升。学校通过严谨的教学安排、丰富的科创活动、严格的学术要求,无不在践行和培育着这种“勤学”之风,旨在培养出基础扎实、能力过硬的专业人才。“信以立身”的全面剖析“信以立身”是校训的后半部分,集中体现了大学育人功能中人格塑造与道德培养的核心地位,指明了安身立命、服务社会的道德准则。,其首要和根本的含义是诚信、守信。这是个人品德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交往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石。对于大学生而言,学术诚信是底线,要求在学习、考试、科研中杜绝任何形式的作弊、剽窃和造假行为,尊重知识产权,维护学术尊严。对于一所大学而言,诚信是其社会声誉和公信力的根本来源。培养出的学生是否诚实守信,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形象和价值。“信”意味着信念与信仰。它指向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包括对科学真理的执着信念、对职业理想的坚守、以及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强烈责任感。它教育学生不仅要成为一个有专业知识的人,更要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人。这种内在的信念是克服困难、实现人生价值的不竭动力。“信”还包含了自信与信任的内涵。自信源于扎实的学识和过硬的本领,是面对挑战时展现出的从容与魄力。信任则是在团队合作与社会交往中,能够以诚待人,同时也赢得他人的信赖与托付。在高度协作的现代科研和工程实践中,这种互信是团队成功的关键。学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师德师风的建设、校园诚信文化的营造,全方位地筑牢师生“立身”之“信”。校训与办学实践的交融统一校训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深深融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办学治校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将“勤”与“信”的要求细化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通过强化基础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设立创新创业学分、举办各类学科竞赛等措施,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练就本领。
于此同时呢,通过开设诚信教育课程、严格考试纪律、强化学术规范训练、开展“诚信状”等主题活动,将诚信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倡导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鼓励教师和学生面向国家战略和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潜心研究,刻苦攻关(体现“勤”)。
于此同时呢,高度重视科研伦理和学术道德建设,坚决反对学术不端行为,维护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体现“信”)。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校训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符号。它被镌刻在校园的标志性建筑上,出现在新生的入学教育里,回荡在毕业生的誓言中。学校通过评选表彰“勤信人物”、“学习标兵”,宣传师生中勤奋学习和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使校训精神具象化、人格化,让师生在日常生活中可感可知、可学可做,潜移默化地内化为每个人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

此外,校训也体现在学校的管理与服务中。行政人员勤勉履职,为教学科研提供高效保障;后勤人员诚信服务,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全校上下努力形成崇尚勤奋、恪守信誉的整体氛围。

校训精神的时代价值与未来展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勤以为学,信以立身”的校训精神展现出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永恒价值。

当前,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之中,国家正在大力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作为首都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这意味着师生更需要发扬“勤”的精神,敏锐把握科技前沿,刻苦钻研关键技术,积极推动成果转化,以勤奋和智慧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同时,随着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深入,数据安全、网络诚信、科技伦理等问题日益凸显。这要求未来的工程师、管理者和社会中坚力量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
因此,“信”的品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珍贵。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是技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兼备、既善于创新又值得信赖的全面发展的人。

面向未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将继续高举“勤信”旗帜,将其精神内核与时代要求相结合,不断丰富其内涵。学校将引导师生将“勤学”聚焦于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将“立信”拓展至网络空间治理、人工智能伦理等新兴范畴。让校训不仅成为个人成长的座右铭,更成为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助推社会进步的鲜明标识。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校训“勤以为学,信以立身”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学校历史传统、办学特色、育人目标和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现在的指引,更是对未来的承诺。它如同基因密码,塑造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人独特的精神风貌,也必将持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师生员工,在建设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新征程上,勤奋不辍,信义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9262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1.84903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