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重庆城管学院校训历史)

综合评述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校训——“敏学致用,厚德笃行”,是该校办学历史、精神传统与文化追求的集中体现与高度凝练。这八个字,言简意赅,底蕴深厚,不仅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精髓,也深刻反映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要义,指引着一代代城管院师生的人生航向与价值追求。追溯其历史渊源,校训的诞生与学校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84年的重庆市民政干部学校,后历经重庆市民政学校、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等发展阶段,最终于2006年更名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这一从干部培训到学历教育,从单一领域到综合发展的转型历程,本身就体现了不断学习、适应社会、服务需求的“敏学”与“致用”精神。而民政工作与社会服务所固有的“扶弱助困、服务民生”的行业特质,则为“厚德”的养成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校训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它是在学校数十年的办学实践中逐渐积淀、凝练而成,是全校师生共同认可的价值公约数,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成果。它如同一位无声的导师,浸润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塑造着学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成为凝聚人心、激励奋进、彰显特色的重要文化标识,为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高水平高职院校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校训的文本阐释与深厚内涵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校训“敏学致用,厚德笃行”,由两个相互关联、辩证统一的四字短语构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育人理念体系。

“敏学致用”:职业教育的核心要义

“敏学”一词,源自《论语》中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指机敏聪慧、勤奋敏捷地追求学问。在这里,“敏”至少包含三层含义:

  • 敏锐的洞察力: 要求师生能够敏锐地感知时代变迁、行业动态和技术革新,保持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 敏捷的学习力: 强调学习的速度、效率和主动性,能够快速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 勤勉的学习态度: 倡导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将学习视为一种常态和生活方式。

“致用”则体现了鲜明的实用主义导向,源于中国古代“经世致用”的思想,强调学问必须有益于国计民生。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致用”是其立身之本。它要求: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教育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学习与岗位相对接: 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要瞄准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确保学有所长、学能所用。
  • 创新与服务相促进: 在应用的基础上鼓励创新,通过技术技能创新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敏学”是“致用”的基础和前提,“致用”是“敏学”的目标和归宿。二者结合,精准地概括了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本质特征,强调了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创新的良性循环。

“厚德笃行”: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

“厚德”语出《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指君子应效法大地的胸怀,不断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这是对师生品德修养提出的高标准要求:

  • 崇高的职业道德: 尤其对于未来将从事城市管理、社会工作、养老服务等关乎民生福祉领域的学生,必须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操守。
  • 深厚的人文素养: 要具备仁爱之心、责任之心和感恩之心,懂得尊重、关怀和帮助他人,塑造健全的人格。
  • 宽广的包容胸怀: 能够理解和接纳不同,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国际视野。

“笃行”则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切实履行、专心实行。它是将高尚品德和丰富学识付诸实践的最终环节:

  • 坚定的行动力: 强调知行合一,反对空谈,崇尚实干。要将所学的知识和内化的品德,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 执着的坚守精神: 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去完成目标,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 严谨的务实作风: 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厚德”是“笃行”的方向保障和动力源泉,确保行动有益于社会;“笃行”是“厚德”的价值体现和检验标准,无“行”之“德”是空洞的。二者统一,深刻揭示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敏学致用”侧重于才的培养,强调技艺精湛;“厚德笃行”侧重于德的塑造,强调品行端正。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培养“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完整教育理念。

校训的历史渊源与演进脉络

校训并非凭空产生,其形成与学校独特的发展历程和行业背景息息相关,是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的必然结果。

民政基因的烙印:服务为本的初心

学校的起点可追溯至1984年成立的重庆市民政干部学校。民政工作是“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工作,其核心是服务,特别是面向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优抚群体提供服务。这一基因从学校诞生之初就深深植入其血脉之中。早期的教育培养目标,主要是为民政系统输送具有奉献精神、仁爱之心和扎实业务能力的干部。这一时期,虽然可能没有明确的八字校训,但“服务”、“奉献”、“仁爱”等价值观念已然成为校园文化的内核,为日后“厚德笃行”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师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着这种精神的熏陶,懂得了专业知识必须服务于社会需要,个人价值在于对社会做出实质性贡献。

转型发展的呼唤:应用导向的凸显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学校相继更名为重庆市民政学校、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最终在2006年定名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这一系列名称变更的背后,是学校办学定位的深刻调整:从单一的干部培训扩展到全面的学历教育,从专注于民政领域延伸到更广阔的城市管理与服务领域。面对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浪潮,学校深刻认识到,要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必须突出“应用型”特色。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转向强化实践教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此时,“学以致用”的需求变得空前迫切。如何让学生“敏于学”、“善于用”,成为学校思考的重要课题。原有服务奉献的精神底色,与新时期对技术技能应用能力的高要求相结合,催生了对“敏学致用”的强烈认同。

文化凝练的结晶:校训的正式确立

在学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校园文化建设被提上重要日程之际,系统总结和提炼学校精神成为共识。通过广泛的讨论、征集和专家论证,基于数十年的办学传统、行业特色和时代要求,“敏学致用,厚德笃行”这八个字最终被确定为校训。它既尊重了历史,继承了民政系统“厚德笃行”的服务精神;又面向未来,彰显了职业教育“敏学致用”的类型特征。这一校训的正式确立,标志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实现了从自发传承到自觉弘扬的飞跃。它不再是模糊的文化氛围,而是成为了清晰、响亮的文化符号和行为准则,被写入章程、刻于金石、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成为全体城管院人的精神标识。

校训的践行载体与育人实践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践行。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通过一系列具体的育人实践,将校训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其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

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 课程思政: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深入挖掘蕴含的“德”的元素和“行”的要求,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例如,在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中,强调“厚德”中的为民情怀;在智能物流技术专业教学中,突出“笃行”中的效率与责任。
  •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了完善的“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了大量校内实训基地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机会将“敏学”所得付诸“致用”,在真实工作环境中锤炼“笃行”的本领。
  • 教学模式改革: 广泛推行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强调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其“敏学”的主动性,培养其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直接体现“致用”目标。

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 环境熏陶: 将校训置于校园醒目位置,通过校史馆、文化长廊、主题雕塑等载体,使其随处可见、可感,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 榜样引领: 定期评选表彰践行校训精神的优秀师生、杰出校友,用他们“敏学致用,厚德笃行”的生动事迹感染和激励在校学生。
  • 活动承载: 组织开展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技能大赛检验“敏学致用”的成果;志愿服务则是“厚德笃行”最直接的体现,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服务社区、关爱弱势群体,在实践中升华品德。

融入管理服务各环节

  • 师德师风建设: 要求教师以身作则,成为“敏学”的示范者、“厚德”的引领者和“笃行”的践行者,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学生。
  • 学生管理服务: 在学生日常管理、奖助贷勤、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中,渗透校训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修身立德、勤奋学习、踏实做事。
  • 校企合作深化: 在校企合作中,不仅关注技术技能的对接,更注重将企业所倡导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与校训中的“厚德笃行”相融合,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

校训的时代价值与深远影响

在新时代背景下,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校训展现出愈发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力。

对于学生个人成长的价值

校训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人生成长指南。它告诫学生,在知识爆炸、技术迭代加速的时代,必须保持“敏学”的状态,才能不被淘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致用”,要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实干家;同时,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良好的品德“厚德”是立身之本,而理想的实现最终要靠坚持不懈的“笃行”。这有助于学生克服重技能轻品德、重理论轻实践、急于求成等倾向,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实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对于学校事业发展的价值

校训是学校办学治校的核心理念,是形成办学特色的文化根基。它指引着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

  • 促使学校紧密跟踪城市管理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前沿,动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体现“敏学”。
  • 推动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技术技能积累和服务能力,突出“致用”。
  • 激励学校将立德树人贯穿始终,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毕业生,彰显“厚德”。
  • 要求学校发扬求真务实作风,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落实“笃行”。

这有力地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美誉度。

对于社会与行业的价值

学校培养的人才最终将走向社会,服务于城市管理和民生保障的各条战线。校训所塑造的毕业生,不仅具备过硬的技术技能,更拥有服务社会、奉献人民的职业道德和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这样的人才,正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所急需的。他们将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为城市的有序运行、社区的和谐稳定、人民的幸福生活贡献力量,从而将校训的精神价值转化为积极的社会效益。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校训,源于历史,基于现实,指向未来。它是一座精神灯塔,照耀着学子的求学之路;它是一曲奋进号角,激励着学校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征程上不断开拓创新。
随着时代的演进,“敏学致用,厚德笃行”这八个字必将被赋予新的内涵,持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引领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9911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31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