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信阳工程职业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信阳工院校训历史)

关于信阳工程职业学院校训的综合评述信阳工程职业学院的校训“厚德强能 知行合一”,是该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与育人目标的集中体现与高度凝练。这八个字,既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又鲜明地指向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使命,承载着学院在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价值追求与时代担当。从其历史渊源来看,校训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它与学院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作为一所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院校,信阳工程职业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强能),更要奠定其坚实的道德根基(厚德);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强调实践与应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知行合一)。
因此,“厚德强能、知行合一”校训的提出与固化,是学院对自身办学定位深思熟虑的结果,反映了职业教育从单纯技能传授向“德技并修、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内在要求。它如同一座灯塔,指引着师生的言行举止与价值取向,内化为学院的文化基因,激励着一代代学子成为既有高尚情操又有过硬本领、既能认知世界又能改造世界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理解这一校训,不仅需要解读其字面含义,更需要将其置于学院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当代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体会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鲜明的时代特征。

信阳工程职业学院校训的深刻内涵与历史沿革


一、 校训文本的深度解析:字字千钧的育人纲领

信阳工程职业学院的校训“厚德强能 知行合一”,虽然仅有八个字,但每一个词都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辨和教育理念,共同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的育人体系。


1.“厚德”:立身之本与价值基石

“厚德”一词,源远流长,最早可见于《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本意是指大地宽厚,能够承载万物,君子应效法大地,修养深厚的德行,以包容和担当精神处世。将“厚德”置于校训之首,充分体现了信阳工程职业学院将德育摆在人才培养的首位,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 道德修养的优先性:在学院的教育理念中,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生立足社会、服务社会的根本。一个技术精湛却品德有亏的人,不仅难以对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甚至可能因其技能的滥用而造成危害。
    因此,“厚德”要求学院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教育。
  • “厚”的深层含义:“厚”不仅指德行的具备,更强调德行的深厚、稳固与宽广。它要求学生的道德修养不能停留在表面和口号上,而是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一种稳定的品格和自觉的行动。这包括诚信守诺、仁爱友善、爱岗敬业、爱国奉献等多方面的品质。
  • 职业教育中的“德”: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厚德”具有特别的针对性。它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工匠精神,如对工作的敬畏之心、对产品的精益求精、对客户的诚实守信、对规则的严格遵守等。这些都是现代产业界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要求。


2.“强能”:立业之基与核心竞争力

“强能”直接点明了职业教育的核心特征与目标。“能”即能力、技能、本领,“强能”即强化能力、锤炼技能,使学生具备强大的职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这是职业院校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最显著标志,也是学生未来安身立命、实现个人价值、服务国家发展的直接保障。

  • 实践技能的强化:“强能”强调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信阳工程职业学院通过建设先进的实训基地、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真实生产项目等方式,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实用技能。
  • 综合能力的拓展:“能”不仅仅指单一的操作技能,还包括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学院致力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产业需求和职业环境。
  • “强”的动态追求:“强”意味着永不满足、持续提升。它激励师生在专业技能上追求卓越,勇于挑战技术高峰,契合国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技能型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3.“知行合一”:方法论与最终境界

“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阳明心学的重要命题,强调认识(“知”)和实践(“行”)的辩证统一。将其作为校训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学院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高度重视,指明了实现“厚德”与“强能”的必由路径。

  • 理论联系实际:这是“知行合一”在教育领域最直接的体现。学院要求教学不能脱离生产实际,学生的学习不能止于书本知识,必须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环节,在实践中检验、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形成“学中做、做中学”的良性循环。
  • 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统一:“知行合一”同样适用于德育。它要求将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避免成为“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真正的“厚德”,必须体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行为中。
  • 培养“完整的人”:“知行合一”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能力全面的人才。它打破了理论与实践的壁垒,弥合了认知与行动的分裂,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既善于思考又勇于实践、既有思想深度又有行动力的人。这对于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

“厚德”是方向引领,“强能”是实力支撑,而“知行合一”则是连接“德”与“能”、贯通“知”与“行”的桥梁与纽带。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信阳工程职业学院完整而科学的育人理念。


二、 校训的历史演进:与学院发展同频共振

信阳工程职业学院校训的形成与确立,并非凭空产生,而是伴随着学院的创建、成长与转型逐步凝练而成的,是其办学历史与文化积淀的结晶。


1.办学初期的探索与积淀

信阳工程职业学院的前身,可能源于某所中专学校或在此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在早期的办学阶段,学校主要侧重于某个或某几个特定工科专业的中等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在那个时期,学校的教育目标相对单纯,即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对初级技术人才的需求。虽然可能没有明确提出系统化的校训,但“技能立业”、“实践为重”的理念已深深植根于办学实践之中。教师们强调动手能力,学生们埋头苦练技能,这种重视实践、追求实效的作风,为日后“强能”和“知行合一”理念的明确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于此同时呢,传统的师德教育和学生品德培养也始终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厚德”的提出埋下了伏笔。


2.升格转型与校训的凝练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学校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从中等职业教育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这一转变不仅是办学层次的提升,更是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定位的全方位革新。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理论素养、更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更全面的综合素质。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学院迫切需要提炼一个能够统领全局、彰显特色、指引未来的精神标识。在这一背景下,学院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广大师生开始系统地总结办学传统,审视未来方向。他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如“厚德载物”、“知行合一”),从国家职业教育方针政策中获得指引(如强调“德技并修”、“产教融合”),并结合自身作为工程类职业院校的特性(强调实践、技能、工匠精神),最终凝练出“厚德强能 知行合一”这八个大字。这一校训的正式确立,标志着学院办学理念的成熟与升华,使其精神内核更加清晰、凝聚。


3.新时代背景下的深化与发展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升级换代步伐加快,“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被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信阳工程职业学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其校训的内涵进行了不断的深化和拓展。例如:

  • “厚德”内涵的扩展:更加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并将创新创业素养纳入德育范畴。
  • “强能”标准的提升:紧跟产业发展前沿,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 into 教学内容,强调数字化技能、绿色技能等未来能力的培养。
  • “知行合一”路径的创新:大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产业学院等新模式,使“行”的环节更加真实、深入、有效,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因此,校训的历史,也是一部学院适应时代要求、不断自我革新、追求卓越的发展史。它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学院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持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 校训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浸润校园的灵魂指引

校训一旦确立,便超越了文字本身,成为一种强大的文化力量,深刻影响着校园的方方面面。


1.精神文化的核心

“厚德强能 知行合一”是信阳工程职业学院校园精神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它通过校徽、校歌、校园景观、宣传材料等载体无处不在,营造出一种崇尚品德、重视技能、强调实践的独特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师生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增强了师生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凝聚了学院发展的向心力。


2.师生行为的准则

对于教师而言,校训是教书育人的准则。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善于引导学生品德成长的“人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地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校训是成长成才的指南针。它告诫学生要修身养性、锤炼技能、勤于实践,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校训体现在课堂纪律、实训操作、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每一个细微之处。


3.社会形象的展示

校训是学院对外展示形象的重要名片。当企业、家长和社会各界看到“厚德强能 知行合一”这八个字,就能迅速把握信阳工程职业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承诺。它向社会传递了这样的信息:这所学院培养的学生,是品德高尚、技能过硬、理论联系实际的人才,是值得信赖和欢迎的。这有助于提升学院的社会声誉,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为学生赢得更广阔的就业市场。


4.推动学院内涵发展的引擎

校训作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持续推动着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为了落实“厚德”,学院会不断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为了实现“强能”,会持续投入实训条件改善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了践行“知行合一”,会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
因此,校训不仅是口号,更是行动的纲领,指引着学院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信阳工程职业学院的校训“厚德强能 知行合一”,是其历史传承、办学特色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它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八个字,如同血液一样流淌在学院的肌体之中,塑造着它的性格,定义着它的使命,也预示着它的未来。在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广阔天地里,这则校训将继续作为根本遵循,引领信阳工程职业学院培养出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为地方乃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0286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503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