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延安大学的校庆日是哪一天(延安大学校庆日)

关于延安大学校庆日的综合评述延安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其校庆日并非一个简单的日期标记,而是承载着厚重历史底蕴与崇高精神价值的重要象征。关于其校庆日的具体日期,普遍公认并举行重大纪念活动的是9月22日。这一日的确立,根植于学校光辉的创办历程。1937年,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为培养抗日救国所需的各类干部人才,中共中央决定在延安创办一所新型大学。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陕北公学等一批学校相继成立,为延安大学的最终组建奠定了基础。194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将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同年9月22日,延安大学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标志着这所新型高等学府的正式诞生。
因此,9月22日便被确定为延安大学的校庆日。这一天,不仅是对学校创立这一历史事件的纪念,更是对延安时期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核心内涵的延安精神的一种传承与弘扬。每年的校庆日,延安大学都会通过一系列学术、文化、纪念活动,回顾办学历程,展示办学成就,凝聚师生校友力量,并以此为契机,激励全体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荣传统,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理解延安大学的校庆日,关键在于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红色基因和历史使命。

延安大学校庆日的确定:溯源与依据

要准确理解延安大学的校庆日,必须深入追溯其创立的历史背景与关键节点。延安大学的诞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为适应抗日战争形势和根据地建设需要,在干部教育领域进行的一项重要战略布局。


一、 历史背景:烽火中的教育旗帜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中华民族正处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延安,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和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成为了无数进步青年和爱国志士向往的革命圣地。
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不断扩大,对各类军政、经济、文化、教育干部的需求急剧增加。原有的干部学校,如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等,虽培养了大量人才,但已难以满足日益专业化、系统化的干部需求。在此背景下,创办一所规模更大、学科更全的综合性大学,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培养质量,成为当务之急。


二、 创立过程:合并与新生

1941年,中共中央开始着手整合延安的教育资源。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审慎的决策和筹备。

  • 决策阶段: 1941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了干部学校教育问题,明确提出需要创办一所“党直接领导的、培养各方面干部的综合性大学”。这一决策为延安大学的成立奠定了基调。
  • 合并组建: 根据中央决定,以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三校为基础,合并组建延安大学。陕北公学以其在培养抗日干部方面的卓越贡献闻名,中国女子大学是专门培养妇女干部的摇篮,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则专注于青年运动骨干的培养。三校合并,实现了优势互补,形成了更为完整的教育体系。
  • 正式成立与开学典礼: 1941年9月22日,合并后的延安大学在延安正式宣告成立,并举行了盛大的开学典礼。吴玉章被任命为首任校长。这一天的开学典礼,被视为延安大学办学历史的正式开端,具有标志性意义。
    因此,将9月22日确定为校庆日,是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最直接、最权威的纪念。


三、 日期确认的逻辑与意义

将开学典礼日而非决策日或其他日期定为校庆日,符合国际国内高校确立校庆日的普遍惯例。开学典礼象征着学校的实体化运行和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式开始,是学校生命历程的起点。对于延安大学而言,1941年9月22日的开学典礼,不仅宣告了一个新的教育实体的诞生,更象征着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在延安这片热土上的实践与探索。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校庆日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

延安大学的校庆日,远不止于一个历史纪念日,它更是一个精神符号,浓缩了学校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和办学传统,并在不同时代被赋予新的内涵。


一、 延安精神的生动载体

校庆日是集中展现和传承延安精神的重要时刻。延安精神是延安大学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办学灵魂。

  •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延安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明确肩负着为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事业培养人才的使命。校庆日的纪念活动,常常回顾学校在党的领导下走过的峥嵘岁月,强化师生对国家发展道路和理想信念的认同。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延安时期的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校庆日相关的学术论坛、研讨会,延续了这一传统,鼓励师生立足现实,探索真理。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学校的教育目标始终围绕服务人民、贡献社会。校庆日也是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之时,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当年师生们在窑洞里上课,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学习科研。校庆日回顾这段历史,激励今人在优越条件下继续保持创业激情和奋斗姿态。


二、 办学传统的集中彰显

校庆日是梳理和展示办学成就、凝练办学特色的平台。

  • 红色育人的传统: 通过校史展览、老校友回忆等方式,展现学校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了一大批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优秀干部和专业人才。
  • 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校庆活动中的教学成果展、社会实践报告会等,体现了学校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一贯方针。
  • 开放包容的胸怀: 即使在战争年代,延安大学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今天的校庆日,更是广纳各界贤达、海内外校友,共商发展大计,体现了开放办学的心态。


三、 凝聚力量与展望未来的契机

校庆日具有强大的凝聚功能和导向作用。

  • 凝聚师生校友: 校庆日是全体延大人共同的情感纽带。来自五湖四海的校友重返母校或线上相聚,重温青春记忆,共叙师生情谊,极大地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 展示发展成就: 通过校庆庆典、成就展览、媒体报道等形式,向社会全面展示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 规划未来蓝图: 校庆日往往也是学校总结历史经验、分析当前形势、谋划未来发展的关键节点。校长报告、发展论坛等活动,会明确新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激励全体师生为建设高水平大学而努力。

校庆日的纪念活动与表现形式

延安大学对校庆日的纪念,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庄严肃穆的仪式,也有活泼生动的文化活动,共同构成了一幅传承历史、启迪未来的生动画卷。


一、 常规性纪念活动

每逢校庆,尤其是逢
五、逢十的周年纪念,学校都会组织一系列规格高、影响大的活动。

  • 庆祝大会: 这是校庆日的核心活动。大会通常庄严隆重,邀请上级领导、兄弟院校代表、海内外校友和师生员工参加。会上会回顾学校历史,总结办学经验,表彰杰出贡献者,并展望未来发展。
  • 校史教育与展览: 组织新生和新教职工参观校史馆,举办专题校史展览,通过珍贵的历史图片、文物和文献,生动再现学校的创办历程和辉煌成就,强化身份认同和历史责任感。
  • 学术活动: 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论坛、讲座和研讨会,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围绕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或与学校特色相关的主题展开深入探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彰显大学的学术本色。
  • 文艺晚会: 一场精心编排的文艺晚会,是校庆日欢乐氛围的集中体现。师生们通过歌舞、话剧、朗诵等艺术形式,抒发对母校的热爱与祝福,展现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 特色化与创新性活动

随着时代发展,校庆纪念活动也在不断创新,更加注重参与性和时代感。

  • 校友返校活动: 组织“校友活动日”,邀请各届校友重返校园,举办校友论坛、班级座谈会、校园寻踪等活动,深化校友与母校的情感联系,并汇聚校友资源助力学校发展。
  • 公众开放与科普活动: 部分实验室、图书馆、博物馆等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举办科普讲座或体验活动,展示大学的社会责任担当,增进社会对大学的了解。
  • 线上互动与传播: 充分利用网站、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手段,开展“云校庆”活动,如线上校史馆、祝福征集、校庆主题海报和文创产品展示等,扩大校庆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特别是在全球校友中引起共鸣。
  • 校园环境营造: 通过悬挂横幅、布置展板、装饰校园景观等方式,营造喜庆、热烈的节日氛围,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校庆日与延安大学身份认同的构建

校庆日在塑造和强化延安大学师生、校友的身份认同方面,扮演着不可或替代的角色。这种认同感建立在共同的历史记忆、价值追求和情感归属之上。


一、 历史记忆的共享

每年的校庆纪念,都是一次集体性的历史重温。通过聆听校史报告、参观展览、阅读纪念文章,一代代延大人不断强化对学校创办之初那段艰苦而辉煌岁月的历史记忆。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是理解“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将往何处去”的前提。共享的历史记忆,构成了延大人身份认同的基石。


二、 价值观念的认同

延安精神是延安大学最核心的价值标识。校庆日的各项活动,实质上都是在反复强调和诠释这一精神谱系。师生们在参与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其熏陶,内化其要求,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对延安精神的认同,是延大人身份认同的灵魂。


三、 情感归属的强化

校庆日营造的浓厚情感氛围,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校友,还是青春洋溢的在校生,在“母校生日”这一天,都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这种基于共同经历和集体荣誉感的情感纽带,将分散在不同时空的个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强大的“情感共同体”。


四、 使命责任的唤醒

校庆日不仅是回顾过去,更是面向未来。它提醒每一位延大人,作为这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大海的一员,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这种使命感的唤醒,激励着师生校友在各行各业恪尽职守、奋发有为,以实际行动为母校增光添彩,并将这种精神代代相传。

延安大学的校庆日9月22日,是一个深刻烙印着历史印记、饱含着精神底蕴、承载着时代使命的重要日子。它源于1941年那个烽火连天却充满希望的秋天,见证了学校从窑洞大学到现代化高等学府的不平凡历程。每年的这一天,延安大学都会以各种形式隆重庆祝,这不仅是对过往辉煌的礼赞,更是对未来的期许与宣言。通过纪念校庆日,延安大学不断重温初心,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确保延安精神的血脉永续,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书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崭新篇章。理解并珍视校庆日的意义,对于每一位关心和支持延安大学发展的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0339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08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