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南岳校训历史)

综合评述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的校训,是其精神旗帜与文化灵魂的集中体现,深刻塑造了学院的独特气质与育人导向。作为一所依托母体学校衡阳师范学院优质教育资源而兴办的独立学院,南岳学院的校训并非凭空产生,它既是对母体学校深厚文化底蕴的继承与发展,也是立足于自身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对时代精神与地域特色的积极回应。校训的确立过程,往往伴随着学院的创立、转型与发展,是其办学理念逐步清晰、校园文化日益凝聚的产物。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全院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与价值追求,贯穿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理解南岳学院的校训,不仅需要解读其字面含义,更需要探究其背后的历史渊源、文化根基以及它在学院不同发展阶段所发挥的引领作用。这短短的几个字,承载的是对学子的殷切期望,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服务社会责任的庄严承诺,是解读这所学院精神密码的关键所在。探寻其历史,就是梳理学院自身成长的轨迹,感受其文化脉搏的跳动。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的校训及其历史渊源
一、 校训的文本内容与深刻内涵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的校训为“厚德、博学、砺志、笃行”。这八个字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分别从品德、学识、意志、实践四个维度,对师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期望,共同指向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核心目标。

厚德”是立身之本。它将道德修养置于首位,强调育人先育德,体现了学院“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厚德”源自《周易》中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指大地宽厚,能够承载万物,君子应效法大地,积累深厚的德行,方能担当大任。对于南岳学院而言,“厚德”要求师生:

  • 修养个人品德:培养诚实守信、正直善良、谦虚谨慎、严于律己的个人操守。
  • 恪守职业道德:未来走向各行各业,要具备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服务奉献的职业精神。
  • 涵养社会公德:具备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遵守社会规范,乐于助人,关心社会公益。
“厚德”是学院人才培养的基石,确保所培养的人才不仅具备专业技能,更拥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公民。

博学”是成才之基。它要求师生拥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学识功底。“博学”语出《礼记·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治学的基础阶段。在南岳学院的语境下,“博学”具有双重含义:

  • 知识的广度:鼓励学生不仅深入学习本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涉猎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形成开阔的视野和交叉学科的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 知识的深度:强调对专业知识的精通和钻研,要求学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前沿动态,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
“博学”体现了学院对知识追求的重视,旨在培养学生成为知识结构合理、基础雄厚、具备发展潜力的学习者。

第三,“砺志”是动力之源。它强调磨砺意志、树立远大志向的重要性。“砺”即磨砺,“志”指志向、意志。古语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砺志”要求师生:

  • 树立崇高理想: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和社会进步的事业中,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
  • 锤炼坚强意志: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 激发内在动力:保持昂扬的斗志和进取精神,不断追求卓越,拒绝平庸,实现自我超越。
“砺志”为“博学”和“笃行”提供了持续的内在驱动力,确保师生在追求知识和投身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克服万难,持之以恒。

笃行”是实践之要。它是校训的落脚点,强调将所学知识、所养品德、所立志向付诸实实在在的行动。“笃行”同样源自《中庸》,意为切实地履行、专心实行。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南岳学院来说,“笃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强调知行合一:反对空谈理论,注重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现实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活动。
  •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综合实践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 追求实效成果:要求行动专心致志,坚持不懈,追求实效,将理想和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成果和贡献。
“笃行”体现了学院应用型办学定位的精髓,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学以致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这八个字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厚德”是前提,“博学”是基础,“砺志”是保障,“笃行”是目的,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生动诠释了南岳学院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
二、 校训的历史渊源与确立背景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校训的形成与确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演进过程,与学院的创建、发展以及其所依托的文化母体紧密相关。

(一) 母体学校的文化滋养

南岳学院作为衡阳师范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作为独立学院存续期间),其文化基因深受母体学校的影响。衡阳师范学院的校训、办学传统和精神气质,自然成为南岳学院校训最直接、最重要的思想来源。衡阳师范学院本身拥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其校风学风、育人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南岳学院。南岳学院在确立自身校训时,必然要充分考虑与母体学校文化传统的衔接与一致性,确保精神血脉的相通。
因此,“厚德、博学、砺志、笃行”这八个字,在很大程度上汲取了衡阳师范学院多年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两校同根同源、文化共融的体现。这种继承关系,使得南岳学院从诞生之初就站在一个较高的文化起点上,拥有了稳固的精神根基。

(二) 独立学院发展的时代要求

南岳学院创办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特别是独立学院这种办学模式蓬勃发展的时期。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办学实体,其定位在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一根本定位决定了其校训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学术理想层面,必须更加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和职业导向。
因此,“笃行”在南岳学院校训中被赋予了核心地位,这与研究型大学更侧重“博学”与“创新”有所区别。校训的确立,是学院明确自身办学方向、凝聚发展共识的重要举措。通过校训,学院向内外界清晰传达了其人才培养的特色和目标:即要培养的是品德高尚、知识丰富、意志坚定、并且善于动手实践的应用型人才。这一校训顺应了当时国家鼓励高校分类发展、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政策导向,也回应了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的迫切需求。

(三) 地域文化的浸润与融合

衡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而“南岳”之名更直接指向中华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衡山不仅是自然地理标志,更是承载了深厚儒释道文化的历史名山,其文化精神中蕴含着坚韧不拔、包容开放、追求真理等元素。“砺志”一词,与衡山自古以来作为修行、励志之地的文化意象不谋而合。学院以“南岳”为名,本身就体现了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吸纳和认同。校训中“砺志”的提出,可以视为对这种地域文化精神的主动汲取和现代化表达,鼓励师生发扬脚踏实地、勇攀高峰的“南岳精神”。
于此同时呢,“厚德”也与湖湘文化中重视心性修养、强调经世致用的传统有内在契合之处。
因此,校训的确定,也体现了学院扎根衡阳、服务地方,并自觉将地域优秀文化融入自身血脉的努力。

(四) 确立过程的共识凝聚

校训的最终确定,通常是一个集思广益、反复凝练的过程。它 likely 经历了学院初创时期办学理念的初步探讨,在筹备阶段或建院初期,由学院领导、专家学者、师生代表等共同参与讨论。可能会参考国内外著名高校的校训,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特色进行创意构思,也可能从中国经典典籍中寻找灵感,最终筛选出最能代表学院精神内核的词汇。“厚德、博学、砺志、笃行”这八个字,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全面的覆盖维度以及鲜明的应用型导向,最终获得广泛认同,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如学院董事会或党政联席会议审议)正式确定下来,成为全院共同遵循的准则。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学院文化自觉和身份认同构建的重要一环。
三、 校训在学院发展中的作用与体现
校训一旦确立,便不再仅仅是墙上的文字,而是渗透到学院发展的各个方面,发挥着导向、规范、激励和凝聚作用。

(一) 引领教育教学改革

校训是学院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遵循。

  • 在德育方面,学院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贯彻落实“厚德”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全过程。
  • 在智育方面,优化课程体系,拓宽选修课范围,鼓励跨学科学习,体现“博学”精神;同时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确保专业知识传授的深度和系统性。
  • 在意志培养方面,通过军训、体育竞赛、困难学生帮扶、创新创业挑战赛等,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和意志磨练,践行“砺志”理念。
  • 在实践教学方面,大力建设实验室、实习基地,强化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开展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比武,将“笃行”落到实处,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 塑造特色校园文化

校训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学院通过多种形式使校训深入人心:

  • 环境熏陶:将校训醒目地镌刻在校园标志性建筑、宣传栏、文化石上,使其成为校园环境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
  • 仪式教育: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奖学金颁发仪式等重要场合,反复宣讲校训精神,使其成为仪式的一部分,增强师生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 榜样示范:评选表彰在品德、学习、科研、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师生典型,用鲜活的事例诠释校训的内涵,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 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以校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活动、学术讲座、文艺演出等,让师生在参与中理解和内化校训精神。

(三) 规范师生行为准则

校训为师生提供了基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尺度。

  • 对于教师而言,“厚德”要求他们恪守师德师风,为人师表;“博学”要求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砺志”要求他们潜心治学,追求卓越;“笃行”要求他们注重教学实践,关心学生成长。
  • 对于学生而言,校训是他们的成长指南。“厚德”引导他们修身养性;“博学”激励他们勤奋学习;“砺志”鼓舞他们克服困难;“笃行”督促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校训融入学生守则、评奖评优等制度中,成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

(四) 凝聚学院内部认同

作为一所曾经存在的独立学院(注:根据最新政策,许多独立学院已转设),南岳学院在其发展时期,需要一个强大的精神纽带将来自不同背景的师生凝聚在一起。校训充当了这一角色。共同的校训创造了共同的语境和价值观,增强了师生对学院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无论学院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何种挑战与变革,校训所代表的核心理念成为稳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资源。它提醒师生不忘办学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共同为学院的发展贡献力量。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的校训“厚德、博学、砺志、笃行”,是其办学历史、文化传统、教育理念和时代精神的结晶。它源于母体学校的深厚底蕴,成型于独立学院发展的特定阶段,融合了地域文化特色,并通过全院上下的共识凝聚而确立。这八字校训不仅内涵深刻,而且在实际办学中发挥了全方位的引领作用,深刻影响着学院的人才培养、文化建设和精神风貌,成为南岳学院历史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使学院在其后的发展中可能经历转设或变迁,这段历史及其所承载的校训精神,仍将是其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0652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29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