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同济浙院思政教育)

关于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综合评述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作为一所由同济大学和嘉兴市教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既传承了母体学校同济大学严谨求实的学风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又紧密结合了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学生特质以及地处红色摇篮嘉兴的独特地域优势。总体而言,该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呈现出系统性、时代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特征。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体制机制上,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于此同时呢,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构建了“三全育人”的大格局。学院积极利用嘉兴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育人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高质量开展思政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学生工作体系注重精细化和个性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需求。当然,作为一所年轻的高校,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深度、资源整合及特色品牌的持续深化方面仍有持续提升的空间。但不可否认,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化构建与实践探索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神圣殿堂,其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自创办以来,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置于学院发展的核心位置,系统规划,扎实推进,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实际、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一、 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保障

健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在此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党委统一领导:学院党委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定期研究部署,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和战略地位。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
  • 党政齐抓共管:建立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协同发力机制。行政系统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自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各部门紧密配合的工作格局。
  • 部门协同联动:学生工作处、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或社会科学部)、团委、组织部、宣传部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
    例如,学工处负责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教务处负责思政课程的教学安排与质量监控,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主渠道教学任务,团委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共同构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体系。
  • 制度保障完善:学院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师德师风建设、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社团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行。

二、 主渠道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同济大学浙江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提升教学效果。

  • 课程体系完整规范: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开设《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全部必修课程,确保学时学分足额到位,教学内容准确权威。
  • 教学方法多样化探索:为改变传统思政课可能存在的“满堂灌”现象,教师们积极尝试案例教学、专题式教学、问题导向学习(PBL)、课堂辩论、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例如,在讲授“红船精神”时,会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纪录片、开展专题讨论,甚至组织前往南湖革命纪念馆进行现场教学。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在线课程平台、智慧教室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时空。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课前在线预习、课中深度研讨、课后巩固拓展,提高了教学效率。
  • 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认识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学院将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嘉兴本地的南湖、南湖革命纪念馆等已成为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 考核方式综合化:改革单一的期末试卷考核方式,构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将课堂表现、读书报告、实践成果、小组项目等纳入考核范围,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能力提升情况。

三、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与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绝非仅限于课堂,更应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注重将思政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

  •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学院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通过定期培训、工作沙龙、课题研究等方式,提升其理论水平、职业能力和敬业精神。辅导员深入课堂、宿舍,通过谈心谈话、主题班会、学业指导、生涯规划等方式,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 课程思政全面推进:大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所有专业课教师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例如,在工程技术类专业课程中强调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和工程伦理;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中渗透诚信经营、社会责任等理念,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同向同行。
  • 主题教育常态化开展:围绕重要纪念日、国家重大事件、社会热点等,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升旗仪式、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专题讲座、榜样事迹宣传等,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配备专业师资,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团体辅导、个体咨询、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等活动,培养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

四、 校园文化与地域特色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课堂,地域特色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学院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融入:地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嘉兴,学院充分利用这一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将“红船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色。组织新生参观南湖红船和革命纪念馆,将其作为入学教育的重要一环;邀请党史专家举办“红船精神”系列讲座;开展“重走一大路”等体验式教学活动,使红色基因深深植入学生心灵。
  • 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培育:支持各类学生社团健康发展,举办科技文化节、艺术节、学术讲座、高雅艺术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 学风建设与学术道德教育:弘扬同济大学“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校风,强化学风建设,严肃考风考纪,加强学术规范和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刻苦钻研、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 环境育人功能发挥:注重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规划建设,通过校训石、文化长廊、校友捐赠景观等,营造具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受到启迪。

五、 队伍建设与条件保障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必要的条件保障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支撑。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严格思政课教师的选聘标准,确保教师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扎实的理论功底。通过内培外引,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术会议,支持其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提升教学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 辅导员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畅通辅导员职业发展通道,落实相关待遇政策,稳定辅导员队伍。加强党务工作者的培训,提升其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确保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 经费与设施保障:学院在年度预算中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项经费,用于课程建设、师资培训、社会实践、学术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改善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条件、思政课教学条件、学生活动场所条件,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六、 成效与展望

通过上述系统性的努力,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普遍得到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学生积极要求进步,入党积极性高;遵纪守法,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科竞赛等活动中表现活跃,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院的整体育人环境持续优化,为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展望未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深化:一是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特别是在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方面下更大功夫,打造更多深受学生欢迎的“金课”。二是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的提质增效,深入挖掘各门课程的育人元素,实现与思政课的有机互补和协同效应。三是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能力建设,尤其要提升其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工作的能力。四是进一步凝练和彰显依托嘉兴红色资源的办学特色,将“红船精神”的传承与时代要求、学生成长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更具影响力的育人品牌。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它立足于国家需要和时代要求,扎根于学院实际和地域特色,通过全方位的设计与实践,正稳步朝着更高水平迈进,持续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着力量。其未来的发展,值得持续关注与期待。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1055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705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