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遂宁能源职业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遂宁能源学院校训及历史)

遂宁能源职业学院校训的综合评述遂宁能源职业学院作为一所以能源为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业院校,其校训集中体现了学院的办学理念与精神追求。校训的确立并非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深深植根于学院所处的时代背景、行业特性及地域文化之中,是学院历史积淀与未来愿景的高度凝练。遂宁地处成渝经济区腹地,是国家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基地,这一独特的区位与资源优势,决定了学院肩负着为能源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其校训“厚德强能,笃行致远”正是对这一使命的深刻回应。“厚德”是育人之基,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将品德修养置于人才培养的首位,这与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全契合。“强能”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直接指向学生专业技能的锤炼与综合能力的提升,凸显了学院面向产业、强化实践的鲜明特色。“笃行”旨在倡导脚踏实地、知行合一的实干精神,而“致远”则寄托了学院希望学子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成就事业的殷切期望。这八字校训,从个人品德到专业技能,从实践行动到理想目标,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的有机整体。它的历史虽不似百年老校般悠远,但其内涵的形成却与学院自创建以来所走过的每一步、所服务的每一项国家能源战略紧密相连,是学院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浪潮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宣言,对凝聚师生共识、塑造学院品牌、引领未来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遂宁能源职业学院的校训探源与文化内涵
一、 校训的正式表述与核心解读遂宁能源职业学院的校训为“厚德强能,笃行致远”。这八个字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既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又彰显了现代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学院精神文化的灵魂所在。

厚德:此词源自《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德”是立身之本,也是育人之先。对于一所高职院校而言,“厚德”强调了学院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职业素养和人格培育放在首位。它要求师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学识和技能,更要有崇高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敬业精神和诚信意识。在能源行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至关重要,因此,“厚德”也是对未来能源从业者职业道德底线的高标准要求。

强能:这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与使命。“能”即能力、技能、才干。“强能”直接体现了学院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坚定目标。它要求教育教学活动必须紧密对接能源产业链,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学院通过先进的实训设备、校企深度合作、现代学徒制等模式,确保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技有所长”,成为行业企业急需的“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的后备军。

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坚定、踏实、一心一意。“行”即实践、行动。“笃行”是连接“学”与“用”的关键桥梁,它倡导的是一种不尚空谈、埋头苦干、坚持不懈的务实作风。对于职业院校学生,它意味着要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专注于技能的精进,执着于技术的突破,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致远

这四者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厚德”是根基,“强能”是主干,“笃行”是途径,“致远”是目标。它清晰地勾勒出了一名优秀的遂宁能源职业学院毕业生应有的形象:一个有德行、有本领、肯实干、有抱负的技术人才。


二、 校训诞生的历史与时代背景遂宁能源职业学院校训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深深植根于其创建与发展的特定历史土壤和时代需求之中,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晶。

国家能源战略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呼唤: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能源安全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遂宁市及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是四川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和能源产业的做大做强,产生了对大量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遂宁能源职业学院的应运而生,正是为了填补这一人才缺口。
因此,校训中的“强能”与“笃行”,直接回应了这种产业需求,明确了学院为能源行业提供坚实人才支撑的办学方向。

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学院成立与发展时期,正值我国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提质培优的关键阶段。国家一系列政策法规,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都反复强调职业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导向。校训中的“厚德”与“强能”,完美契合了“德技并修”这一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而“笃行”与“致远”则体现了职业教育注重实践、面向未来的内在属性。可以说,校训是国家职业教育方针政策在学院层面的具体化和个性化表达。

地域文化精神的浸润与滋养:遂宁素有“东川巨邑”、“文贤之邦”的美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同时又因能源开发而充满现代活力。这片土地既传承了巴蜀文化中勤劳智慧、务实包容的精神,又在新时代孕育出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创业文化。校训中“笃行”的务实作风和“致远”的开拓精神,无疑受到了这种独特地域文化的深刻影响。它将地方文化基因与学院办学特色相融合,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认同感的文化符号。

学院自身办学实践的总结与升华:校训最终的确立,必然经历了一个从办学实践到理念凝练的过程。在学院的筹建和初期运行中,创办者、管理者和教师们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活动的开展、校园文化的建设,逐步明晰了学院的定位和目标。他们认识到,能源行业的特殊性要求人才必须德才兼备,既要有过硬的技术以防患于未然,又要有崇高的德以担当重任。
于此同时呢,职业教育的特点又要求学生必须乐于动手、善于实践。最终,“厚德强能,笃行致远”这八个字,以其深刻的哲理性和高度的概括性,获得了全院上下的广泛认同,成为统领学院各项工作的精神旗帜。


三、 校训的践行与多维体现校训绝非墙上的标语和口中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融入到了遂宁能源职业学院办学治校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标准都紧紧围绕“强能”展开。大量增设实训课程比重,建设仿真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真实项目,确保学生技能培养不断线。
    于此同时呢,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规等课程构成了“厚德”教育的主渠道。
  •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学院注重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教师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历, themselves成为“强能”和“笃行”的典范,以身作则地引导学生。
  • 在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中:学院与众多能源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教材,共建产业学院,推行订单班培养。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这正是“笃行”最生动的实践课堂。通过校企合作,学生更能理解行业的未来趋势,树立“致远”的职业理想。
  •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院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技能文化节、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企业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反复宣讲和诠释校训精神。将校训刻印在校园显著位置,使其可视化、常态化,营造出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让校训内涵深入人心。
  • 在学生职业发展中:校训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成长路径。在校期间,努力“厚德”、“强能”;顶岗实习和就业时,秉持“笃行”的态度,踏实工作;在长远发展中,怀揣“致远”的志向,不断学习提升,实现从一名技能操作者到技术能手甚至技术专家的蜕变。

四、 校训的深远意义与未来展望“厚德强能,笃行致远”这八字校训,对于遂宁能源职业学院而言,具有超越文本的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它是学院立校之魂。在众多职业院校中,它明确了学院的独特身份和价值追求,是区别于其他院校的核心文化标识,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它是育人之纲。它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提供了根本遵循。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一纲领展开,确保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为能源行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优秀毕业生。

它是师生的行动之镜。无论是教师教书育人、管理服务,还是学生求学问道、修身立业,都可以时时用校观照自己的言行,检视自己是否做到了德才兼修、知行合一,从而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面向未来,随着能源革命的深入推进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能源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这对遂宁能源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可以预见,“厚德强能,笃行致远”的校训将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强能”的内涵将更加注重绿色技能、数字化技能和跨学科复合技能的培养,以适应智慧能源、新能源发展的需要。“笃行”将更加鼓励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能源领域的新技术、新路径。“致远”则将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双碳”战略相结合,成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力军。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其永恒的指导性与时代的开放性。遂宁能源职业学院的校训源于历史,基于现实,指向未来。它必将持续引领着学院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征途上稳步前行,不断书写服务能源事业、助力区域发展的新篇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9609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3.2182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