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塔里木大学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塔大校训与历史)

综合评述塔里木大学的校训“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是其精神谱系的核心凝练,是其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更是其面向未来的行动指南。这十六个字并非一蹴而就的口号,而是在近六十年的办学历程中,伴随着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每一次创业、每一次突破、每一次坚守,逐步积淀、升华而成的。它深刻烙印着这所大学与生俱来的使命烙印——诞生于广袤的塔里木盆地边缘,服务于国家屯垦戍边和边疆开发建设的宏大战略。校训的前半部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彰显了塔大人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是学校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年代得以立足并发展的根本动力;后半部分“扎根边疆、甘于奉献”则体现了塔大人崇高的价值追求和历史担当,是学校始终坚守初心、服务南疆经济社会发展的灵魂所系。这则校训不仅是对过往峥嵘岁月的总结,更是对一代代塔大师生的鞭策与激励,它已经内化为学校的文化基因,成为凝聚人心、引领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理解塔里木大学的校训,必须将其置于新疆、特别是南疆独特的地理环境、战略地位和发展需求中,必须回溯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垦荒办学岁月,方能领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时代价值。
塔里木大学校训的深刻内涵与历史源流

在祖国西北边陲,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缘,屹立着一所具有独特精神气质的高等学府——塔里木大学。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首与严酷自然环境和艰苦条件不懈抗争的壮丽史诗。而统领这首史诗的灵魂,便是其铿锵有力、意蕴深远的校训:“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这十六个字,如同十六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塔里木大学近一个甲子的发展道路,也塑造了无数塔大人的人生品格。要真正理解这则校训,我们必须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那段充满激情与理想的创业年代,探寻其诞生的历史土壤,剖析其丰富的内涵层次。



一、 时代召唤与使命初心:校训诞生的历史背景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新中国百废待兴,巩固边防、开发建设辽阔的新疆,特别是自然环境恶劣、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南疆地区,成为一项关乎国家统一与发展的战略任务。当时的南疆,急需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和各类建设者。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958年,为适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现第一师)开发塔里木垦区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塔里木河农业大学应运而生。学校的创办,从一开始就肩负着鲜明的政治使命和时代重任:为屯垦戍边事业培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专门人才

建校之初的条件极其艰苦。校址选在了一片荒芜的盐碱地上,“天当房,地当床,田野做课堂”是真实的写照。没有现成的校舍,第一代塔大人——包括教师、学生和干部职工,便自己动手,挖地窝子、打土坯、盖房子。教学设备匮乏,教材短缺,但他们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边劳动、边学习、边建设。这种在万古荒原上白手起家、战天斗地的经历,为校训精神的形成奠定了最坚实的实践基础。“艰苦奋斗”并非一句空话,而是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选择;“自强不息”也不是一种口号,而是面对困难时迸发出的强大生命力。可以说,学校的诞生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教材。

与此同时,“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信念也从建校之初就深深植根于学校的办学理念中。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汇聚于此,他们中的许多人将青春乃至一生都献给了这片土地。学校培养的学生,首要目标就是服务于南疆的农业现代化和各项建设事业。这种与生俱来的“扎根”意识和“奉献”情怀,使得塔里木大学与其他高校相比,具有了独特的地域特征和价值取向。它不仅仅是一所传授知识的高等学府,更是一个熔炉,将个人的理想与边疆的发展紧密融合,锻造出具有强烈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建设者。



二、 逐字解读:校训的丰富内涵与核心要义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这十六字校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四部分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塔里木大学的精神内核。

艰苦奋斗:这是塔里木大学的立校之本、传家之宝。它强调的是在客观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和实际行动。

  • 物质层面的奋斗:体现在学校初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克服资源匮乏开展教学科研、师生共同参与生产劳动等方面。即使在今天条件改善后,这种勤俭办学、反对奢靡的作风依然被倡导和保持。
  • 精神层面的奋斗:表现为战胜孤独、寂寞,在相对偏远的环境中保持学术追求和育人热情的毅力。它鼓励师生在面对学术难题、技术瓶颈时,要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

“艰苦奋斗”精神的核心是“奋斗”,它指向的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创造,而非被动地忍受苦难。

自强不息:这是塔里木大学的发展之魂、动力之源。它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塔大具体表现为一种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

  • 学校的自强:体现在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农业院校,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所以农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并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内在的驱动和自我超越。
  • 师生的自强:鼓励教师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产出服务于区域的重大成果;激励学生勤奋学习、锤炼本领,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它强调的是内在驱动和持续成长。

“自强不息”与“艰苦奋斗”相辅相成,前者是后者的升华,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和价值。

扎根边疆:这是塔里木大学的地域之根、特色之基。它明确了学校的服务面向和立足点,体现了强烈的阵地意识。

  • 地理意义上的扎根:学校坐落于南疆中心,深入基层、贴近产业,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将成果应用在田间地头。
  • 情感和事业上的扎根:倡导师生热爱边疆、建设边疆,将个人发展融入南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大局中。它培养的是一种“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扎根边疆”是“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精神的空间载体和价值归属,回答了“为谁奋斗”、“为何自强”的根本问题。

甘于奉献:这是塔里木大学的价值之核、境界之巅。它是前三种精神的最终落脚点,体现了最高的价值追求。

  • 奉献于教育事业:无数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坚守讲台,默默耕耘,为边疆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人才。
  • 奉献于边疆发展:毕业生遍布南疆各地州县市和团场连队,在农业技术推广、基层治理、教育医疗等各条战线上无私奉献,成为维护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甘于奉献”的“甘”字,点明了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选择,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是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超越。



三、 历史演进与精神传承:校训的固化与弘扬

塔里木大学的校训并非建校之初就明确提出的条文,而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凝练、总结并最终确立的。它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一部精神传承史。

在创业初期,虽然还没有成文的校训,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精神实质已经贯穿于学校的一切活动之中,体现在每一位创业者的言行之中。这种精神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口耳相传,身体力行,成为学校无形的文化传统。

随着学校的发展步入正轨,办学规模扩大,学科建设逐步完善,系统总结和提炼办学传统与精神特质的需求日益迫切。大约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校开始有意识地将这些在实践中孕育的精神元素进行归纳和升华。经过广泛的讨论和共识凝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这十六个字最终被正式确立为塔里木大学的校训。

校训的确立,使得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得以明晰化和制度化,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和载体,将校训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

  • 入学教育:新生入校第一课往往是校史校情教育,重点讲解校训的由来和内涵,让新生从踏入校门起就接受精神的洗礼。
  • 课程思政:将校训精神渗透到各类课程的教学中,结合专业特点讲述塔大人服务边疆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 校园文化:通过校史馆、宣传栏、校园景观(如“胡杨精神”文化广场)等,营造弘扬校训精神的浓厚氛围。胡杨“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特性,被喻为塔大精神的象征,与校训交相辉映。
  • 实践锻炼:组织学生参与支农、支教、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深入南疆基层,在服务奉献中切身感受和践行校训。

一代代塔大人正是在这种浓厚的文化熏陶下,将校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许多毕业生选择留在南疆基层工作,他们像胡杨一样扎根下去,成为“永不走的工作队”,这正是校训精神最生动、最有力的体现。



四、 当代价值与未来展望:校训精神的时代光芒

进入新时代,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塔里木大学作为南疆人才的摇篮、科技的高地、文化的窗口,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和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校训精神不仅没有过时,反而焕发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

校训精神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在价值多元的时代,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塔里木大学的校训给出了鲜明的答案:就是要培养具有艰苦奋斗作风、自强不息品格、扎根边疆意志、甘于奉献情怀的时代新人。这种人才培养导向,与国家对于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要求高度契合。

校训精神是服务国家战略的迫切需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新疆成为核心区,南疆的地位尤为突出。塔里木大学立足南疆、面向新疆、辐射中亚,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等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弘扬校训精神,激励广大师生投身于这项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再次,校训精神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塔里木大学要实现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勇于创新,追求卓越。
于此同时呢,必须坚守“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初心,突出办学特色,将学科优势、人才优势与南疆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服务中求支持,在贡献中谋发展。

展望未来,塔里木大学的校训将继续作为一面旗帜,引领学校朝着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大学目标迈进。它将激励后来的塔大人,继续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书写新的辉煌篇章。校训精神,如同塔里木河水一般,奔流不息,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知识与文明,也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成为塔里木大学永恒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这十六个字,已经深深熔铸进塔里木大学的血脉之中,成为其身份标识和精神图腾,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片精神高地将始终巍然屹立。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1470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90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