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岭南师范学院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岭南师院校训详解)

综合评述岭南师范学院的校训“崇德、博雅、弘志、信勇”,凝练而深刻地承载了学校的办学传统、育人理念与精神追求。这八个字并非简单的词汇并列,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构成了指引一代代岭师人治学、修身、处世、报国的价值灯塔。“崇德”居于首位,强调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道德修养置于人才培养的核心位置,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髓的继承和对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博雅”则指向学问的广博与人格的高雅,要求师生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宽广的人文视野和优雅的文化气质,避免陷入狭隘的工具主义。“弘志”旨在激励师生树立远大志向,志存高远,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体现了学校对国家与社会责任的担当。“信勇”则突出了诚信的品格和勇毅的行动力,要求师生言行一致、守信笃实,并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展现出无畏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这四者相辅相成,“崇德”是根基,“博雅”是羽翼,“弘志”是方向,“信勇”是动力,共同塑造了岭师人独特的精神风貌。深入阐释其内涵,不仅是对校训文本的理解,更是对学校百年文脉、教育实践以及未来愿景的全面解读,对于凝聚师生共识、彰显学校特色、引领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岭南师范学院校训“崇德、博雅、弘志、信勇”的深度阐释
一、 引言:八字箴言的精神坐标在岭南文化的沃土上,岭南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高等学府,其精神血脉集中体现于“崇德、博雅、弘志、信勇”这八字校训之中。这八个字,言简意赅,意蕴深远,它不仅是镌刻在校园醒目处的训诫之词,更是融入学校肌体、指引师生行为的价值罗盘。它系统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勾勒出岭师所期望塑造的理想人格的清晰轮廓。校训作为一个整体,其内部逻辑严密,“崇德”确立了价值根基,“博雅”拓展了学识与胸襟,“弘志”提升了人生境界,“信勇”保障了理想的实现路径。对校训的深入解读,是对岭南师范学院办学灵魂的探寻,也是对其立足粤西、面向全国、培育英才的教育实践的最佳诠释。
二、 “崇德”之基: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崇德”,即推崇高尚的道德品行,将道德修养置于首要地位。这是岭南师范学院育人理念的基石,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 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德者,本也。”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道德在教育中的作用。孔子强调“为政以德”,《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岭南师范学院将“崇德”置于校训之首,是对这一悠久传统的自觉继承和发扬。它要求师生将内在的道德修养作为立身之本、成事之基。 凸显教师教育的核心要求: 作为一所师范院校,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道德水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因此,“崇德”对岭师学子而言,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它意味着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学识,更要有崇高的师德,以身作则,成为学生道德上的引路人。崇德的内涵包括: 个人私德: 诚实守信、正直善良、严于律己、情操高尚。 职业道德: 对于师范生而言,尤其强调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诲人不倦、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 社会公德: 遵守社会规范,富有社会责任感,乐于奉献。 契合时代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价值观念多元的背景下,强调“崇德”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它引导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抵制各种不良风气,追求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人生。学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途径,将“崇德”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 “博雅”之翼:通达智慧的素养追求“博雅”,意为学识广博、情趣高雅、品行端正。它指向的是一种全面、均衡发展的素养观,反对知识的狭隘化和人的工具化。 “博”与“雅”的辩证统一: “博”强调知识的广度与交叉融合。在专业知识之外,鼓励师生广泛涉猎人文社科、自然科学、艺术等领域,形成开阔的知识视野和跨学科的思维方式。“雅”则侧重于内在修养与外在气质的提升,追求品味的高雅、言谈举止的文明、精神世界的丰富。二者结合,旨在培养“通才”与“专才”相统一的新型人才。 应对现代社会的复杂挑战: 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问题,如气候变化、人工智能伦理等,都需要综合性的知识和人文关怀才能应对。“博雅”教育正是培养这种复合型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关键。它使学生能够超越单一学科的局限,从更宏观、更人性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岭南师范学院“博雅”教育的实践: 学校通过推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设立博雅讲堂、举办文化艺术节、支持学生社团活动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博雅”氛围。鼓励学生不仅要在专业领域深耕,也要阅读经典、欣赏艺术、关注社会,培养批判性思维、沟通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实现博雅的素养目标。这种教育理念旨在塑造的不是只会读书的“学霸”,而是有温度、有情怀、有见识的全面发展的人。
四、 “弘志”之的:志存高远的人生导航“弘志”,即弘扬远大志向,树立高远理想。它强调人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避免碌碌无为、随波逐流。 激励个人成长成才: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弘志”是个人发展的内在引擎。对于大学生而言,树立远大志向,能有效激发学习热情,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和生命活力。岭南师范学院通过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榜样宣传等活动,引导学生尽早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将个人理想与时代需求相结合。 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学校的办学方向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弘志”尤其鼓励师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对于师范生,意味着要立志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则意味着要在各自的领域矢志创新,服务社会。这体现了大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 “弘志”的层次性与实践性: “弘志”并非好高骛远,而是包含不同层次: 近期目标: 如顺利完成学业、掌握专业技能。 中期规划: 如职业发展、服务社会。 远期理想: 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学校引导学生将远大志向分解为具体的、可执行的行动步骤,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五、 “信勇”之力:知行合一的行动保障“信勇”,即守信重诺、勇毅果敢。它是将“崇德”、“博雅”、“弘志”转化为现实成果的必要品质,强调了实践精神和意志力的重要性。 “信”乃立身兴业之本: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信”包括诚信、守信、信任。在学术上,要求严守学术规范,反对抄袭剽窃;在人际交往中,要求真诚待人、信守承诺;在社会活动中,要求遵纪守法、言行一致。诚信是社会运行的基石,也是一个人赢得尊重和信任的前提。岭南师范学院通过建立诚信档案、严肃考风考纪等方式,大力培育校园诚信文化。 “勇”为克难奋进之魂: “勇者不惧。”这里的“勇”,不仅指面对 physical 危险时的无畏,更指在追求真理、坚持正义、克服困难、开拓创新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毅力。 探索真知的勇气: 不盲从权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坚持原则的勇气: 在诱惑和压力面前,能够坚守道德和法律底线。 面对挫折的勇气: 在学习、科研和生活中遇到失败和挑战时,能够坚韧不拔,愈挫愈勇。对于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毕业生,更需要有坚守教育理想、应对各种复杂教育情境的勇气。 “信”与“勇”的结合: “信”为“勇”提供了道义基础,使勇气成为“义勇”;“勇”则为“信”的践行提供了力量支撑,使诚信不至流于空谈。二者结合,确保了理想能够通过坚定的行动得以实现。
六、 校训的内在逻辑与整体价值“崇德、博雅、弘志、信勇”这四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 “崇德”是根基和灵魂, 决定了人才发展的方向,确保其才学用于正途。 “博雅”是底蕴和羽翼, 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了丰厚的知识土壤和人文滋养,使其发展更为全面、均衡。 “弘志”是目标和动力, 为人才的成长树立了高远的追求,激发了持续前进的内驱力。 “信勇”是保障和路径, 为理想的实现提供了诚信的品格和勇毅的行动力,确保目标不至落空。这一校训体系,深刻反映了岭南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它强调师德为先(崇德),注重综合素质(博雅),鼓励服务基层和国家(弘志),培养踏实肯干、勇于担当的品格(信勇),非常契合其培养扎根粤西、服务广东、面向全国的基础教育优秀师资和其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七、 校训在校园文化中的浸润与体现校训的生命力在于其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岭南师范学院通过多种载体和途径,使校训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环境熏陶: 将校训置于校园显著位置,如校门、教学楼、图书馆等,使其成为视觉符号,时刻提醒师生。 仪式教育: 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学位授予仪式等重大活动中,反复宣讲校训内涵,强化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课程融入: 将校训精神渗透到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中,结合学科特点进行阐释。 榜样引领: 评选表彰体现校训精神的优秀师生、校友,用身边人、身边事进行生动教育。 实践养成: 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教育实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验和践行校训要求。
八、 结语岭南师范学院的校训“崇德、博雅、弘志、信勇”,是一个内涵丰富、结构严谨、特色鲜明的价值体系。它不仅是对学校历史传统的总结,更是面向未来的行动指南。这八个字,如同四根坚实的支柱,共同支撑起岭南师范学院的精神大厦,指引着一代代岭师人砥砺前行,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彩篇章。深入理解和自觉践行这一校训,对于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彰显办学特色、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具有永恒而核心的价值。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1739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05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