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是双一流高校吗,简单介绍(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双一流吗)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并非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的“双一流”建设是一项旨在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国家战略,其评选对象主要为具备雄厚科研实力和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本科及以上层次院校,聚焦于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福建艺术职业学院作为一所专注于艺术职业教育的专科层次院校,其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双一流”的战略导向存在显著差异。职业院校的核心使命在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其评价体系更侧重于就业质量、行业对接与实践能力,而非“双一流”所强调的学术研究与学科前沿突破。
因此,尽管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在福建省乃至全国的艺术职业教育领域享有良好声誉,但其并非“双一流”高校序列中的一员。理解这一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认识各类高校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不同定位与价值贡献。

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宏大格局中,院校的层次与定位多样而清晰。其中,“双一流”建设作为一项国家战略,自实施以来便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一大批专注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等职业院校,同样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福建艺术职业学院便是这样一所在特定领域深耕细作的专业院校。要厘清其与“双一流”的关系,必须首先深入理解“双一流”政策的内涵与外延,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审视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的办学历史、特色与成就。

“双一流”建设的内涵与评选标准

“双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是中国政府于2015年启动的一项重大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旨在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其核心目标是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顶尖人才和科研支撑。

“双一流”的评选具有极高门槛和严格标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学科建设水平:考察学科在国内外的领先地位、前沿研究方向、重大理论或技术突破能力。这通常体现在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等方面。
  • 师资队伍力量:拥有一支由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领军人才引领的高水平师资团队是关键指标。
  • 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包括研究生培养规模与质量、毕业生就业层次、以及学生在国内外重大竞赛中的表现等。
  • 科学研究贡献: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以及成果转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 国际化程度:包括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留学生比例、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背景等。

从这些标准可以看出,“双一流”的评选主体是那些具备强大综合科研实力、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的本科及以上层次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其建设内容与评价体系与以教学和实践为核心的高等职业院校有着本质的区别。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的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福建艺术专科学校,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变迁,于2005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组建为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坐落于福建省福州市,是福建省文化厅直属的一所专门培养艺术人才的高校。

学院的办学定位十分明确:立足于职业教育,服务于区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其核心使命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扎实艺术专业知识和熟练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艺术人才。这一定位决定了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配置均紧紧围绕“应用”和“职业”两个核心关键词展开,与“双一流”高校追求的“学术”与“研究”顶峰形成鲜明对比。

学院设有多个教学系部,涵盖了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社会文化等多个艺术门类,开设了诸如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戏曲表演、艺术设计、播音与主持等一大批紧贴市场需求的专业。其办学层次主要为专科(高职),主要实施大学专科层次的教育,这与“双一流”高校以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多层次办学体系也存在根本不同。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的特色与优势

尽管不属于“双一流”序列,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在其所属的领域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为福建省的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专业建设上,学院聚焦福建地方文化特色,打造了一批品牌专业。
例如,依托福建省作为戏曲大省的优势,戏曲表演专业成为了学院的特色专业之一,为地方戏曲院团输送了大量新生力量。
于此同时呢,舞蹈、音乐等传统优势专业也保持了较高的教学水准。

人才培养模式上,学院始终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理念。通过与艺术院团、文化企业、媒体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推行“订单式”培养,确保学生所学与行业所需无缝对接。这种强调实践和就业导向的培养模式,是其区别于研究型大学的最大特点。

再次,在实践教学方面,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舞台和展示机会。定期举办各类专业汇报演出、毕业展演、作品展览,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类专业竞赛。通过“以演促学、以赛促练”的方式,极大提升了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专业实战能力,许多学生在校期间便已在各类艺术比赛中崭露头角。

社会服务方面,学院积极参与地方重大文化活动和公益演出,承担了多项文化惠民工程,师生们的艺术实践成果直接服务于社会大众,提升了学院的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

“双一流”与高职院校:不同的赛道,同等的重要

将福建艺术职业学院与“双一流”高校进行直接比较,并因其非“双一流”身份而低估其价值,这是一种认知上的误区。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是一个多元化的生态系统,不同类型的院校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职能,满足国家不同层面的人才需求。

“双一流”高校好比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学术创新的“国家队”,其主要目标是冲击世界学术前沿,解决“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培养顶尖的科研和创新型人才。而像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这样的优秀高职院校,则是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技能人才积累的“主力军”,其目标是培养千千万万扎根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他们是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的直接实践者和推动者。

两者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两条轨道。评价一所高校的价值,不能唯“双一流”论,而应看其是否在自己的定位上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的成功,在于它精准地找到了自己的生态位,并在这个领域内做到了极致,为社会输送了大量急需的、实用的艺术人才,这份贡献同样值得尊重和肯定。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并非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这是由其办学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和主要职能所决定的客观事实。这丝毫不影响它作为福建省艺术职业教育领域一面旗帜的重要地位。它的价值体现在对地方文化艺术事业的默默耕耘,体现在对无数怀揣艺术梦想的学子技能的悉心锻造,体现在它用实践而非纯粹理论的方式推动着文化的繁荣发展。在建设文化强国的道路上,既需要“双一流”高校的理论创新和学术引领,也同样需要无数像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这样的院校进行扎实的人才培养和文化实践。认清这种差异性与互补性,对于我们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多元、富有活力的高等教育生态至关重要。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1984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93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