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襄阳校训及历史)

关于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综合评述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厚德、强能、励学、笃行”,是该校办学精神、育人理念与文化传承的高度凝练。这八个字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植根于学院服务区域汽车产业发展的办学使命,回应了新时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要求,并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治学、实践的智慧精髓。“厚德”是立身之本,强调将思想道德修养置于人才培养的首位,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能”是成才之基,紧扣职业教育属性,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锤炼;“励学”是进步之源,倡导严谨勤奋、终身学习的治学态度;“笃行”是成功之径,要求师生知行合一,将所学知识技能坚定地付诸实践,服务社会。这一校训的形成历程,与学院自身的发展轨迹紧密相连,从建校初期聚焦技能传授,到随着办学层次的提升和职业教育理念的深化,逐步丰富其内涵,最终系统整合为如今全面而深刻的表述。它不仅是镌刻在校园里的箴言,更是融入师生日常教学、学习、管理各环节的行动指南,塑造着学院独特的文化气质,引领着学院在培养汽车产业生力军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深刻内涵与历史渊源

校训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其精神风貌、价值追求和办学传统的集中体现。对于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这样一所专注于培养汽车产业所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而言,其校训更是承载着特殊的使命与期待。“厚德、强能、励学、笃行”这八个字,言简意赅,底蕴深厚,不仅指引着每一位师生的言行举止,也映射出学院在时代洪流中的发展脉络与价值坚守。


一、 校训文本的逐层解读与时代意义

“厚德、强能、励学、笃行”是一个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的有机整体。它从道德修养出发,经由能力锻造和知识求索,最终落脚于实践行动,完整勾勒出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路径。

厚德:立身树人之根基

“厚德”一词,源自《周易》中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指大地博厚,能承载万物,君子应效法大地,修养深厚的德行,方能担当大任。将“厚德”置于校训之首,充分体现了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教育理念。在当今社会,技术固然重要,但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更为根本。对于未来将进入汽车这一关乎安全、环保与民生的重要行业的学子而言,厚德意味着:

  • 诚信守责:在未来的技术工作中,坚守诚信底线,对产品质量、用户安全抱有高度的责任感。
  • 爱岗敬业:热爱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奉献精神。
  • 仁爱友善:在处理人际关系、服务社会时,保持仁爱之心,团结协作。
  • 胸怀宽广:能够包容不同意见,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和全局观念。

学院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强能:职业教育的核心

“强能”直接点明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和核心竞争力。它强调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强化与提升。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紧密围绕汽车产业链,设置专业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其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强能”。这里的“能”具有丰富的内涵:

  • 精湛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汽车制造、检测、维修、营销、售后服务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与操作流程。
  • 突出的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遇到的实际问题。
  • 持续的创新能力:面对汽车产业“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发展趋势,具备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的初步能力。
  • 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快速适应岗位变化和技术迭代,具备终身学习的基础。

“强能”的要求,促使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入真实生产项目,开展模块化教学,推行“1+X”证书制度,确保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无缝对接,真正实现“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胜任”。

励学:终身进步的阶梯

“励学”即勉励勤学,意为鼓励师生刻苦钻研、勤奋学习、追求真知。在知识爆炸、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在汽车产业经历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一次学习,终身受用”的局面已不复存在。“励学”强调的是一种主动的、持续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 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知识和技能,抱有求真务实、一丝不苟的精神。
  • 勤奋的学习习惯: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 科学的学习方法: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高效的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率。
  • 开阔的学习视野:不仅专注于本专业知识,也关注相关领域和前沿动态,形成复合型知识结构。

学院通过营造良好的学风、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举办技能竞赛和学术讲座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笃行:知行合一的归宿

“笃行”一词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指在学有所得之后,要坚定不移地付诸实践。“笃行”是检验“厚德”、“强能”、“励学”成效的最终标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而言,“行”尤为重要:

  • 坚定的实践取向:不尚空谈,注重动手,勇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
  • 执着的实干精神: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持不懈,攻坚克难。
  • 务实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注重细节,追求实效。
  • 积极的社会服务:将个人所学服务于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学院通过顶岗实习、项目化教学、社会服务等活动,为学生创造大量“笃行”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提升技能、磨练意志,完成从学习者到职业人的顺利过渡。


二、 校训的历史演进与学院发展历程的互动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并非一蹴而就,它的形成和确立,与学院自身的发展历史、中国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以及区域经济产业的需求变化息息相关,是一个动态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

奠基与探索时期:强调技能与实践的雏形

学院在创建和发展初期,主要任务是满足地方经济,特别是刚刚兴起的汽车产业对一线技术工人的迫切需求。这一时期,办学理念相对侧重于技能的传授和岗位的适配。虽然没有形成像今天这样系统、完整的校训表述,但“强能”和“笃行”的精神实质已经深深嵌入到办学实践之中。课程设置强调实用性,教学环节注重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成为当时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这种侧重于“技”与“行”的导向,为日后校训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整合与提炼时期:内涵的丰富与体系的构建

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层次的提升以及国家对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单纯强调技能已不足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职业教育开始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综合职业素养的培育。
于此同时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也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在这一背景下,学院对自身的办学理念、文化传统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反思。通过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借鉴国内外优秀职业院校的经验、结合自身办学特色,最终将“厚德”这一体现育人根本的要素置于首位,并与原有的“强能”、“笃行”理念相结合,同时加入了鼓励终身学习的“励学”,从而整合提炼出了“厚德、强能、励学、笃行”这八字校训。这一过程,标志着学院从注重技能传授向“德能并重、知行合一”的全面育人模式转型,办学理念趋于成熟。

确立与深化时期:文化的浸润与行动的指引

校训正式确立后,便不再仅仅是墙上的文字,而是开始全面融入学院的各项事业中,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师生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学院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对其进行宣传和阐释:

  • 环境浸润:将校训醒目地镌刻在校园标志性建筑、宣传栏、教室、实训基地等场所,使其无处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
  • 典礼教化: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奖学金颁发仪式等重要场合,反复宣讲校训精神,使其成为仪式教育的重要内容。
  • 课程融入: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厚德”(如工程伦理)、“强能”(如技能标准)、“励学”(如学习方法)、“笃行”(如项目实践)的要求。
  • 榜样示范:评选表彰在品德、技能、学习、实践方面表现突出的师生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生动诠释校训内涵。
  • 制度保障:将校训精神体现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各项规章制度中,使其成为办学治校的基本遵循。

在这个过程中,校训的内涵也在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例如,面对汽车产业的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强能”的内涵扩展到了对软件技术、数据分析等新能力的要求;“笃行”则强调要勇于参与技术创新和创业实践。


三、 校训对学院特色文化形成的塑造作用

一所学校的校训深刻影响着其校园文化的特质。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成功塑造了一种兼具人文关怀与工匠精神、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特色文化氛围。

形成了“德技双馨”的价值导向

“厚德”与“强能”并重,使得学院文化避免了片面强调技术而忽视品德,或空谈道德而脱离实践的倾向。在这里,一名优秀的教师,既是技艺精湛的“双师型”人才,也是为人师表的楷模;一名优秀的学生,既是技能大赛中的佼佼者,也是志愿服务中的热心人。这种价值导向确保了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能用”,而且“可靠”,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营造了“手脑并用”的学习风气

“励学”与“笃行”相结合,促使师生将课堂学习与实训操作紧密联系起来。图书馆里刻苦钻研的身影与实训车间里挥洒汗水的场景相得益彰。项目式学习、技能竞赛等活动的常态化开展,使得“学中做、做中学”成为常态,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育了“精益求精”的工匠文化

校训中蕴含的对“能”的强化和对“行”的执着,自然催生了对产品质量、技术精度、服务水准极致追求的工匠文化。学院通过引入大师工作室、弘扬劳模精神、举办技能比武等方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工匠精神”的价值,并将追求卓越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强化了“服务地方”的使命意识

“笃行”最终要服务于社会。学院扎根襄阳、面向湖北、辐射全国,其校训精神天然地包含了对区域汽车产业发展的责任担当。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技术服务的积极提供、毕业生在当地的高比例就业,都体现了学院将校训精神转化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厚德、强能、励学、笃行”,是一个源于实践、成于思考、用于指导的成熟理念体系。它既是对中华优秀教育传统的继承,也是对现代职业教育规律的把握;既反映了学院的历史积淀,也指引着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八个字如同血液一样流淌在学院的肌体之中,塑造着一代又一代汽车职院人的精神气质,激励着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修身立德、锤炼本领、勤奋学习、勇敢实践,为我国汽车工业的繁荣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2824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88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