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简介,校史概述(吉林铁道学院校史)

综合评述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植根于中国东北广袤黑土地、紧密依托轨道交通行业的特色高等职业院校,其发展历程与中国铁路事业的兴衰起伏血脉相连。学校前身可追溯至解放战争烽火硝烟中诞生的东北铁路学院,这份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奠定了其“铁色”育人的坚实根基。历经七十余载的风雨兼程,学院已从最初的行业干部培训,蜕变成为一所以铁道运输、装备制造、工程技术类专业为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被誉为“铁路黄埔”,在中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院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方向,深度融入轨道交通产业链,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突出的行业优势。其校史不仅是一部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奋斗史,更是一部与中国铁路同频共振、共铸辉煌的发展史,生动诠释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的成功范式,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铁路交通事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简介与校史概述


一、 学校概况与办学定位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吉林铁职院”)是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吉林省吉林市。学院是吉林省唯一一所以铁道类专业为主干的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之一,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领域享有盛誉。

学院秉承“厚德强能,笃学善行”的校训,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其办学定位清晰明确:立足吉林,面向全国,依托铁路,服务交通。学院紧密对接国家“交通强国”战略、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战略以及轨道交通行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致力于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铁道类高职院校。

学院占地面积广阔,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齐全。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图书馆、体育场馆以及覆盖全校的智慧校园网络。尤为突出的是,学院建有高度仿真的各类专业实训基地,如:

  • 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包含模拟驾驶、调度指挥、车辆检修、信号控制等多个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近乎真实的现场操作环境。
  • 高铁技术实训中心:聚焦高速铁路新技术,配备先进的检测、维修和运营管理设备。
  • 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服务于装备制造类专业,拥有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等现代化设备。

这些设施为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在专业建设方面,学院构建了以铁道运输、铁道工程、铁道机车车辆、电气工程、机械制造等专业群为龙头,带动经济管理、信息技术、公共服务等其他专业群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多个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省级示范专业或特色专业,形成了强大的专业集群优势。


二、 光辉历程:校史沿革与阶段发展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历史,是一部与共和国铁路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发展史,其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一) 初创奠基:东北铁路学院的诞生(1948-1953)

学院的源头可追溯至1948年。当时,解放战争正处于战略决战的关键时期,东北地区作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战略后方,铁路运输对于支援前线、恢复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满足铁路事业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东北行政委员会铁道部在哈尔滨创办了“东北铁路学院”。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办的第一所铁路高校,肩负着为新中国铁路建设培养急需人才的历史使命。建校之初,条件极为艰苦,但师生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东北乃至全国铁路的恢复与建设输送了最早一批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奠定了学院深厚的红色底蕴和行业根基。

(二) 迁址发展与体制调整:吉林铁路运输经济学校时期(1953-2005)

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国家高等教育体系进行调整。1953年,学校迁至吉林省吉林市,并更名为“吉林铁路运输经济学校”,隶属铁道部管理,重点培养铁路运输、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中等专业人才。在此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学校虽历经数次更名(如吉林铁路运输学校、吉林铁路经济学校等),但其作为铁路系统中等专业学校的性质和使命始终未变。

  • 稳步发展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紧密依托铁道部,招生和分配均有保障,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为全国铁路系统培养了数万名优秀毕业生,成为铁路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被誉为“铁路黄埔”的美誉在此期间广泛传播。
  • 改革适应期:上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铁路系统也面临政企分开、主辅分离等重大变革。学校在隶属关系、办学模式等方面经历了一系列调整,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新路。面对挑战,学校坚持特色办学,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为后续升格为高职院校积蓄了力量。

这一时期,学校积淀了深厚的铁路行业文化,形成了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与各铁路局、工程局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为升格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 升格跨越与示范建设: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新纪元(2005年至今)

进入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铁路技术装备升级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2005年,学校正式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定名为“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这标志着学校办学层次的历史性跨越,开启了发展的新篇章。

  • 规模扩张与基础建设:升格后,学院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扩大招生规模,加强新校区建设,显著改善了办学条件。专业设置从以中等专业为主向高等职业教育拓展,形成了覆盖铁道产业链主要环节的专业体系。
  • 内涵提升与示范引领:学院高度重视内涵建设,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重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训条件改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模式广泛推行,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持续提高。
  •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面对“交通强国”、“一带一路”倡议以及高铁“走出去”战略带来的新机遇,学院主动对接轨道交通智能化、信息化发展趋势,动态调整专业方向,增设了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动车组检修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新兴专业。
    于此同时呢,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中国铁路技术和标准走向世界。学院已成为东北地区轨道交通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服务基地。


三、 办学特色与突出优势

经过七十多年的积淀与发展,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突出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深厚的行业背景与紧密的产教融合

学院源于铁路、依托铁路、服务铁路,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各铁路局集团公司、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深入的战略合作关系。这种深度的产教融合体现在:

  • 合作育人:广泛开展“订单班”、“冠名班”培养,企业专家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承担教学任务,学生提前接触企业文化和工作流程。
  • 共建基地: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企业提供设备、技术标准,学院提供场地和师资,实现教学与生产实际的无缝对接。
  • 师资互通:聘请大量企业工程师、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同时选派学院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打造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2.鲜明的专业特色与集群发展

学院的专业设置高度聚焦轨道交通行业,形成了不可替代的专业特色。铁道工程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机车车辆技术、电气化铁道技术等核心专业实力雄厚,在区域内具有绝对优势。这些专业围绕产业链构建专业群,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增强了专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3.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模式

学院始终坚持“做中学、学中做”,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比例高。通过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保证了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毕业生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而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4.传承“铁色”文化的育人体系

学院将铁路行业特有的“半军事化管理”、“安全第一”、“遵章守纪”、“精益求精”等文化元素融入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纪律观念和工匠精神。这种独特的“铁色”文化熏陶,使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铁路行业严格的管理要求和工作环境。


四、 社会贡献与发展愿景

建校以来,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已累计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十余万名毕业生。他们遍布全国各地的铁路运输、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等领域,许多已成为技术骨干、管理精英和劳动模范,为中国铁路从落后走向辉煌,特别是为高速铁路网的建设和运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学院还积极开展在职职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服务,是行业重要的继续教育和新技术推广基地。

面向未来,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坚守职业教育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学院将紧跟技术发展前沿和行业变革趋势,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其发展愿景是:持续巩固在铁道职业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质量一流、贡献突出的高水平高职院校,为新时代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和东北全面振兴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3418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21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