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沈阳科技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沈阳科技学院思政教育)

关于沈阳科技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评述沈阳科技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与学校定位和学生特点相适应的基本格局。总体来看,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遵循国家高等教育的基本方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教育实践呈现出几个鲜明特点:一是注重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力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学生管理和校园文化等各个环节;二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主渠道灌输理论知识与通过社会实践、校园活动深化认知体验并重;三是关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尝试将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元素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面对新时代青年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信息获取网络化的新挑战,学校在思政教育内容的时代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以及对学生深层思想需求的精准把握等方面,仍有持续探索和提升的空间。整体而言,沈阳科技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框架稳固、运行有序,在塑造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并正处于不断深化改革、追求更佳育人效果的发展进程中。

沈阳科技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径详述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灵魂工程,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沈阳科技学院深刻认识到此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将其置于学校事业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进行系统谋划与扎实推进。
下面呢将从多个维度对该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特点进行深入阐述。


一、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保障

沈阳科技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着力构建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工作运行机制,为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 领导体制健全:学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党委承担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校长共同负责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重大事项,协调解决突出问题,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正确、资源到位。
  • 工作体系完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协同联动、院(系)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主阵地,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学生工作部、团委等部门聚焦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宣传部负责理论武装和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教务处则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各部门职责清晰,衔接紧密。
  • 制度保障有力:学校制定并不断完善了一系列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师德师风建设、辅导员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于此同时呢,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纳入各部门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了责任落实。


二、主渠道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沈阳科技学院持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致力于提升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设全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确保教材内容的准确传授。
    于此同时呢,鼓励教师将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国内外形势政策、社会热点问题以及辽宁地方发展实践等鲜活素材及时融入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性。
  • 教学方法多元探索:积极推动教学模式从“单向灌输”向“互动探究”转变。广泛采用案例教学、专题研讨、情景模拟、课堂辩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在线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教学时空。
  • 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认识到“理论离不开实践”,学校着力加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比重。通过组织学生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代化企业、新农村等进行参观考察、社会调研,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验证理论、深化认识、增长才干。实践教学成绩计入课程总评,确保不流于形式。
  • 师资队伍持续优化:严把思政课教师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在职教师培训、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竞赛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落实校、院领导讲授思政课制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滋养

除了课堂主渠道,沈阳科技学院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潜移默化的影响。

  • 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打造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深入课堂、宿舍,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开展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等,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素质能力大赛,提升辅导员工作专业化水平。
  • 主题教育活动品牌化:围绕重要纪念日、重大事件和时代主题,精心策划和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开学第一课”、“毕业典礼”、“国旗下的演讲”、“诚信教育月”、“学雷锋志愿服务”等,使之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有效载体。
  •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化: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开展普适性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筛查和个体咨询。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引导相结合,帮助学生培育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化: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特点,加强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建设,打造思想性强、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网络文化产品。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及时回应学生关切,净化网络空间,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四、文化育人:营造优良校风学风

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课程。沈阳科技学院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努力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 精神文化凝练传承:深入挖掘和提炼学校办学历史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如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奋斗精神等,并通过校史馆、开学典礼、校庆活动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和教育,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大力支持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健身等各类学生社团活动,举办科技文化节、艺术节、运动会等高品位校园文化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精神需求,陶冶情操,提升人文素养。
  • 环境文化熏陶感染:优化校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设计,设置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雕塑、名言警句、宣传橱窗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受到熏陶。
  • 学风建设常抓不懈:通过严格课堂纪律、健全学业预警机制、评选表彰学习标兵等方式,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五、“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挖掘各类课程育人元素

沈阳科技学院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所有课程都肩负起育人责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 理念先行,强化意识:通过宣传动员、专题培训、教学研讨等方式,引导广大专业课教师深刻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树立“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的理念。
  • 挖掘资源,有机融入:鼓励教师结合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科学伦理、职业规范、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等,并将其自然、巧妙地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实现“盐溶于水”的效果。
  • 示范引领,逐步推开:遴选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选树一批教学名师和团队,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带动全校“课程思政”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将“课程思政”成效纳入教学评价和教师职称评定体系。


六、实践育人:在服务社会中增长才干

社会实践是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锻炼能力的重要途径。沈阳科技学院将实践育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

  • 社会实践制度化:将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学时学分,形成常态化机制。组织学生开展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
  • 志愿服务常态化: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工作体系,鼓励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社区服务、环境保护、赛会服务、支教助学等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 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化: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育人相结合,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创新创业活动中锤炼意志品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敢闯会创的勇气。


七、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沈阳科技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一些挑战:例如,如何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对“00后”学生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如何更有效地应对网络信息多元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如何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如何更精准地把握不同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和成长需求等。

面向未来,沈阳科技学院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育人实效为核心,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方式方法,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协同机制。特别是要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体成长,增强工作的精细化和个性化;要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拓展育人新空间;要持续加强理论研究,以先进理论指导实践创新,努力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为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该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将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4238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361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