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西交利物浦大学校训是什么,校长介绍(西浦校训校长)

西交利物浦大学校训与校长介绍的综合评述西交利物浦大学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其校训“Light and Wings”(光明与翅膀)深刻体现了大学的育人理念与精神追求。这一校训不仅融合了中西方教育智慧,更强调赋予学生探索真理的智慧之光(光明)和展翅高飞的能力与自由(翅膀),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世界公民。校训的英文表达凸显了学校的国际化特色,而其中文内涵则与中国传统教育中“启明振翅”的寓意相呼应,形成独特的文化张力。现任校长席酉民教授是西交利物浦大学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领导者。作为创始校长之一,他自2006年学校成立起便担任执行校长,后于2020年正式出任校长。席酉民校长不仅是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权威学者,更是一位富有远见的教育实践家。他拥有西安交通大学系统工程博士学位,曾担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等职,并在管理学研究中取得显著成就。在他的领导下,西交利物浦大学逐步探索并形成了独特的“融合式教育”模式,成功构建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导向、紧密对接世界的高等教育体系。他的教育理念强调创新、融合与共生,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实践蓝图。席酉民校长的学术背景、管理经验及教育理想,与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校训精神高度契合,共同推动着大学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持续探索与卓越追求。西交利物浦大学校训的深刻内涵

西交利物浦大学(XJTLU)的校训“Light and Wings”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哲学和人文精神。这一校训的选择和确立,反映了大学创办之初的深层次思考,即如何在一个全球化日益深入的时代,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挑战的精英人才。

从字面意义上看,“Light”可理解为光明、启迪、知识与真理。在大学的教育语境中,它代表着学术之光、理性之光和智慧之光。大学的核心使命之一是传播知识、探索未知、追求真理,这正是“光明”的象征意义。它鼓励学生不被表象所迷惑,学会批判性思考,拥有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最终内心被真理之光所照亮。而“Wings”则象征着自由、能力、梦想与飞翔。翅膀意味着挣脱束缚、获得解放、拥有翱翔的能力。在大学阶段,学生不仅要获取知识,更要获得实现个人价值、服务社会、改变世界的能力与勇气。翅膀代表的是大学教育应赋予学生的行动力、创新力和领导力,让他们能够“振翅高飞”,迈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将两者结合,“光明与翅膀”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育人逻辑闭环:大学通过启迪智慧(光明),使学生获得内在的成长与觉悟;同时,通过培养能力与赋予自由(翅膀),使学生具备外在的行动与影响世界的力量。内在的光明指引外在的飞翔方向,而外在的飞翔又是内在光明的实践与延展。这一理念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阶路径,以及西方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中培养完整的人(Whole Person)的目标,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此外,校训完全采用英文表述,这绝非偶然,而是西交利物浦大学身份与定位的鲜明注脚。它清晰地表明了这是一所扎根中国、拥有中国教育优秀基因,同时又全面融入国际高等教育体系的大学。其目标不是简单地将西方教育模式移植到中国,而是致力于在中西两种教育传统和文化的最佳实践之间进行创造性的融合,从而产生一种面向未来的新型教育模式。校训因此成为所有西浦人共同认同的价值符号和精神旗帜。

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核心教育理念与校训的实践

校训并非悬置于空中的口号,而是深深融入西交利物浦大学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和校园文化的每一个角落。大学的一切战略规划和具体实践,都可以看作是校训精神的生动演绎和具体实践。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

西浦摒弃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灌输模式,全面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型学习。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点燃学生内心的求知之“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的探索者和发现者。他们需要自己去发现问题、搜集资料、开展研究、团队合作并最终提出解决方案。这个过程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正是“光明”的内在要求。

国际化与全球视野的培养

为学生插上飞向世界的“翅膀”,是西浦教育的另一大支柱。大学提供全方位的国际化环境:

  • 师资全球招聘:超过90%的师资拥有海外知名大学的博士学位或丰富工作经验,他们将最前沿的国际知识和视角带入课堂。
  • 学生全球互动:与全球众多知名大学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海外交换、访学和深造的机会。
  • 全英文教学环境:所有专业课程均采用英文授课,使学生无需走出国门就能沉浸在国际化的学术和语言环境中,为未来在国际舞台上的“飞翔”打下坚实基础。

融合式育人模式

这是席酉民校长领导下提出的核心创新理念,旨在超越简单的专业教育,培养行业精英和未来的业界领袖。该模式将:

  • 专业教育:提供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
  • 通识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人文素养和公民意识。
  • 行业教育:与企业紧密合作,让学生提前了解行业真实生态,掌握实践技能。
  • 创业教育: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

这种“四位一体”的模式,旨在同时赋予学生“光明”的头脑和“翅膀”般的综合能力,使他们既能深钻专业,又能触类旁通,既能立足当下,又能开创未来。

校园文化与社区生态

西浦的校园文化强调“创新、包容、进取”。学校鼓励学生自治,组建了上百个学生社团,覆盖学术、艺术、体育、公益等各个领域。这种宽松、自由、鼓励试错的环境,为学生们尝试“振翅”提供了安全的试飞场。
于此同时呢,大学像一个和谐的“创新生态社区”,学生、老师、员工、校友以及企业伙伴都是这个生态中的一员,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践行着“共生”的理念,这本身就是对“光明与翅膀”社群意义的诠释。

校长席酉民教授的领导与贡献

一位大学的灵魂人物,其思想与领导力往往深刻地塑造着大学的性格与发展轨迹。对于西交利物浦大学而言,席酉民校长正是这样一位核心的塑造者。

学术背景与管理经验

席酉民教授是一位学者型的管理者。他于1987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得系统工程博士学位,并在管理科学领域深耕数十年,是国内外知名的管理学家。在出任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之前,他已在西安交通大学担任过多年副校长,主管过学科建设、科研等工作,拥有丰富的高校行政管理经验。深厚的学术造诣使其对高等教育规律有着深刻的理解,而多年的管理实践又赋予其将理念转化为现实的卓越执行力。这种“学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使他能够精准地把脉全球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并带领西浦进行一系列开创性的改革。

教育理念与治校方略

席酉民校长的教育理念可以概括为“面向未来、融合共生、培育精英”。他敏锐地洞察到全球化、数字化和技术革命对未来社会和工作模式的巨大冲击,认为大学教育必须进行根本性的重塑才能应对这些挑战。他提出:

  • 大学应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教育的核心是“人”而非“知识”。
  • 必须打破学科壁垒、校企壁垒、学校与社会壁垒,实现真正的“融合教育”。
  • 大学要成为“未来教育的探索者和试点”,西浦自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教育研究“实验室”。

在他的主导下,西浦不仅成功建立了独特的办学模式,还持续进行自我革新,例如大力推进“ Syntegrative Education (融合式教育)”并规划建设“创业家学院(太仓)”,探索面向未来新行业的大学教育新形态。

对西浦发展的深远影响

自2006年参与创办并领导西浦以来,席酉民校长的影响力无处不在:

  • 战略定位者:他明确了西浦“研究导向、独具特色、世界认可的中国大学和中国土地上的国际大学”的定位,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
  • 模式设计者:他是西浦融合式教育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体系的主要架构师。
  • 文化塑造者:他倡导并培育了西浦开放、创新、敢于冒险的组织文化。
  • 国际代言人:他积极在国际高等教育界发声,分享西浦经验,提升了大学的全球声誉和影响力。

在他的带领下,西交利物浦大学从创办时仅有160多名学生,快速发展成为拥有近两万名师生、声誉卓著的中外合作大学标杆,其毕业生质量获得了全球知名大学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席酉民校长本人也因其在教育创新上的杰出贡献,获得了包括“利物浦大学荣誉院士”在内的多项荣誉。

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校训“Light and Wings”与其校长席酉民教授的领导,构成了一个理念与实践相互印证、相互成就的有机整体。校训为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崇高的精神指引和目标,而席酉民校长则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领导力,将这一精神指引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育实践和战略路径。他们共同定义了西交利物浦大学的独特身份:它不仅是一所提供优质教育的大学,更是一个勇于探索未来教育模式的创新平台,致力于为每一位学生点亮追求真理的明灯,插上实现梦想的翅膀,最终成长为能够积极参与和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的世界公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4414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12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