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牡丹江医科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牡丹江医大思政教育)

关于牡丹江医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评述牡丹江医科大学作为一所扎根于祖国北疆、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医学高等学府,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显著的成效。学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紧密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别是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医德医风、精湛医术仁心的卓越医学人才这一核心目标,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在实践中,学校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升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确保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入脑入心。另一方面,学校强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于此同时呢,学校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专业实践、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和实践育人平台,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弘扬崇高职业精神。总体而言,牡丹江医科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健全、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成效扎实,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建设

牡丹江医科大学党委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始终将其摆在办学治校的突出位置。学校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全校上下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体系

学校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定期专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双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校资源,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建立健全了校、院(系)、基层党支部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将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压实到每一个基层单位,形成了层层负责、人人有责的责任链条。

(二)完善制度保障,规范工作运行

学校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文件,涵盖了理论武装、课堂教学、队伍建设、实践育人、校园文化、条件保障等各个方面。这些制度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依据和操作指南。
例如,在教师职称评审、评奖评优中严格落实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将育人成效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三)加大投入力度,夯实条件支撑

学校在经费预算、资源配置上优先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设立了专项工作经费,用于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等。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在师资配备、办公条件、科研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为其发挥主阵地作用创造良好环境。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牡丹江医科大学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着力提升其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一)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教学内容上,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及时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国家发展的伟大成就、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融入教学,增强课程的时代感和说服力。在教学方法上,大力推广案例式、探究式、互动式、专题式教学,运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讲授“医学伦理学”相关内容时,紧密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感人故事和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能力

学校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严格教师准入制度,注重引进高水平人才。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组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技能竞赛等活动,持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拓宽视野。一支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正在形成,成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

(三)推动实践教学创新,促进知行合一

学校将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了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如红色教育基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先进医疗机构等。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主题参观等活动,使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三、“课程思政”全方位育人格局构建

牡丹江医科大学深刻认识到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只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单兵作战”,必须大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一)挖掘育人元素,实现有机融入

学校要求各专业课程教师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资源,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融入医德医风教育、生命教育、科学精神、人文情怀、法制观念、爱国奉献精神等内容。
例如,在解剖学教学中强调对遗体捐献者的尊重与感恩,培养学生的敬畏生命之心;在临床教学中强调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沟通技巧,培育学生的仁爱之心;在公共卫生课程中强调医生的社会责任和职业担当,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升育人能力

学校通过举办“课程思政”工作坊、专题培训、示范课展示、优秀案例评选等方式,提升广大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引导教师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感染学生,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三)健全评价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学校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院系教学工作考核和教师绩效考核体系,设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等评选项目,对成效显著的教师和团队给予表彰奖励,充分调动了院系和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深化

牡丹江医科大学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构建了润物细无声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学校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师生比配齐建强辅导员队伍,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通过定期培训、业务竞赛、课题研究等方式,不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辅导员们深入课堂、宿舍,与学生谈心谈话,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

(二)党团组织育人功能充分发挥

学校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青团组织的生力军作用。严格学生党员发展程序,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引导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共青团组织通过开展主题团日、青年大学习、社团活动、科技创新、文体竞赛等,团结凝聚广大青年学生,引领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奋发成长成才。

(三)校园文化建设浸润心灵

学校着力打造具有医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通过举办“开学第一课”、“毕业典礼”、名师讲座、医学人文讲坛、校史校情教育、优秀校友报告会等活动,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营造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环境布置也注重体现育人功能,通过雕塑、标语、宣传栏等,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情操。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

学校建立健全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普测和常态化心理咨询服务,举办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培育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五、实践育人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牡丹江医科大学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强化实践育人,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实践育人平台广阔多元

学校将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赴农村、社区、医疗机构进行义诊、健康宣教、社会调查等,引导学生了解基层医疗卫生状况,增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关爱空巢老人、帮扶残疾儿童、参与大型活动医疗保障等,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实践能力。专业实习阶段更是强化医德教育和职业精神培养的关键时期。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巩固壮大

学校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大力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了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和新媒体平台(如官方微信、微博等),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宣传先进典型,开展互动交流,创作传播贴近学生特点的网络文化产品。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净化网络空间,唱响网上主旋律,使互联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助力。


六、育人成效与社会反响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牡丹江医科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显著提升

广大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认同度不断提高,“四个自信”更加坚定,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持续高涨。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党员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在校风学风方面,学生普遍展现出勤奋好学、严谨求实、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良好精神风貌。

(二)毕业生质量获得社会广泛认可

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不仅专业知识扎实、临床技能过硬,更以其高尚的医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许多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到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誓言,为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福祉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工作特色与经验产生良好影响

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一些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例如将医学专业特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构建“大思政”格局等方面的探索,得到了同行的关注和肯定,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

牡丹江医科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深入、持续的过程。它立足于学校作为医学高等院校的实际,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改革创新主渠道、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深化日常教育、拓展实践和网络育人平台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培养德才兼备、仁心仁术的卓越医学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正确方向,不断探索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健康中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输送更多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4515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41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