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校训历史)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的校训:崇真、笃行、致远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作为一所植根于湖湘文化沃土、肩负民族教育使命的高等职业院校,其校训“崇真、笃行、致远”不仅是学校办学理念和精神风貌的高度凝练,更是其历史传承与时代使命的集中体现。这六字校训,言简意赅,意蕴深远,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崇真”是基石,体现了学校对真理、真知、真诚的无限崇尚与追求,是治学与为人的根本;“笃行”是关键,强调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实践精神,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理想付诸行动的唯一途径;“致远”是目标,寄托了学校希望师生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最终能够成就事业、贡献社会的宏大愿景。这一校训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深深植根于学校数十年的办学历程之中,伴随着学校从早期师范教育的艰辛创业,到转型升级为综合性民族职业学院的跨越式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它既是学校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晶,也是引领其未来发展的精神旗帜,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位师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湖南民院人共同的身份标识和精神家园。校训的文本内涵与哲学解读

“崇真、笃行、致远”这三个词组,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构筑了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立校、育人的核心价值体系。

崇真,位列校训之首,是其精神内核。“崇”意为推崇、崇尚,“真”则具有多重维度。其一,是真理之真。作为一所高等学府,追求科学真理、探索客观规律是其天然使命。这就要求师生在学术研究中保持严谨求实的态度,不盲从、不轻信,勇于探索未知,捍卫学术的纯洁性与严肃性。其二,是真知之真。
这不仅指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指与实践相结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真才实学。职业教育尤其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崇真”即是对获取这种实用型、技能型真知的强烈渴望。其三,是真诚之真。这是道德层面的要求,即为人处世要真诚坦荡、诚信守诺。学校培养的是未来的技术技能人才和社会建设者,优良的品德是立身之本。
因此,“崇真”是求真知、悟真理、做真人的统一,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笃行,是连接认知与目标的桥梁,是校训的实践路径。“笃”意为坚定、踏实、专一,“行”即行动、实践。《礼记·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是学习的最终阶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学院而言,“笃行”具有格外突出的意义。它强调:

  • 坚持不懈的毅力:实践之路往往充满挑战,需要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精神。
  • 务实肯干的作风:反对空谈,崇尚实干,要求师生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具体的工作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
  •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反复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提升,追求技能的极致化和操作的精准化,这正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所在。
“笃行”确保了“崇真”所获得的知识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能够创造价值的真实力量。

致远,是校训所指向的终极目标与宏大格局。“致”意为达到、实现,“远”意指高远的目标、长远的未来、广阔的境界。它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

  • 个人层面的志向远大:鼓励师生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得,应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目标,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 社会层面的贡献与影响:希望学校培养的人才和学校自身的发展,能够服务于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产生深远而积极的社会影响。“致远”为“崇真”和“笃行”注入了方向和动力,提醒所有民院人要有宏大的视野和崇高的使命感。
“崇真”是根基,“笃行”是过程,“致远”是愿景,三者层层递进,形成了一个从内在修养到外在实践,再到最终目标的完整逻辑闭环,充分体现了学校“知行合
一、立德树人”的办学宗旨。

校训的历史渊源与演进历程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的校训并非凭空产生,它的提炼与确立,与学校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紧密交织,是学校身份演变和文化积淀的必然结果。

学校的办学前身可追溯到1952年创建的湘潭专区师范学校,其后历经变迁,多次更名,承担了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重任。在这一漫长的师范教育时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范精神深深浸润着校园文化。对“真知”的追求(对应“崇真”)和“以身作则”的实践要求(对应“笃行”),早已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
于此同时呢,作为一所位于民族地区的院校,学校始终肩负着促进民族团结、服务民族地区发展的特殊使命,这本身就蕴含了一种“致远”的情怀——为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一时期虽无明确的文字校训,但校训的精神内核已在办学实践中萌芽和生长。

进入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大规模的改革与调整,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03年,学校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岳阳师范学校独立升格为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实现了从中等师范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性转变。这一转变是革命性的。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单一师资培养转向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多样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这一转型对学校的精神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它需要在继承优良师范传统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更贴近职业教育特质的元素。

在新校名确立、新起点开启之际,提炼一个既能传承历史文脉,又能指引未来方向的新校训,就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学校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师生代表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深入的思考。他们回顾了学校数十年师范教育的深厚底蕴,其中对知识真理的尊重、对道德情操的重视、对教育实践的专注,是必须保留的宝贵财富。
于此同时呢,他们也前瞻性地看到,作为高职院校,必须更加突出职业技能的锤炼、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服务社会发展的导向。

在这一背景下,“崇真、笃行、致远”六个字脱颖而出,最终被确立为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的正式校训。

  • “崇真”完美继承了师范教育重知重德的传统,并将其拓展到对一切科学技术和职业知识的求真探索。
  • “笃行”则被赋予了更强的时代色彩,它不仅指教学实践,更涵盖了所有专业技能实训、顶岗实习、创新创业活动,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
  • “致远”则将视野拔高,既鼓励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也明确了学校服务民族地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远大志向。
这一校训的确立,标志着学校完成了精神层面的转型升级,为其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自此以后,校训不再仅仅是镌刻在石头上的文字,而是深深地融入了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被写入招生简章、新生手册、毕业纪念品,出现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技能竞赛等重大活动的显著位置,更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全体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随着时代的进步,校训的内涵也在不断被师生们用新的实践所丰富和诠释,展现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校训与办学实践的全方位融合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践行。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将“崇真、笃行、致远”的精神内核,全面渗透到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每一个环节,使其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

在教育教学中践行“崇真”

学校将“崇真”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专业设置上,紧密对接湖南省和民族地区产业发展需求,追求与市场真相的契合,开设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旅游管理、软件技术等一系列符合社会真实需要的专业。在课程建设上,强调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引入行业企业真实案例和标准,确保学生学到的是“真材实料”。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鼓励教师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深入企业实践,提升自身的“双师”素质,以真才实学培养学生。在学风建设上,严厉打击学术不端行为,倡导诚信考试、诚实做人,营造崇尚真知的校园氛围。

在人才培养中强化“笃行”

作为职业院校,“笃行”是人才培养的特色与关键。学校构建了“教、学、做、赛”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众多知名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产业学院,广泛开展“订单班”培养,将企业真实的生产任务、工作流程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 强化技能实训与竞赛:建设了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的校内实训中心,实践课时占总课时比例超过50%。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锤炼学生扎实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 丰富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深入民族地区、社区、企业开展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和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增长才干、磨练意志。
这些举措无一不是对“笃行”精神的生动诠释,确保毕业生走出校门就能迅速适应岗位要求。

在发展规划中瞄准“致远”

“致远”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战略视野。学校的发展规划不仅着眼于当下的规模扩张和专业建设,更注重长远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培育。

  • 服务国家战略: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制造强国”、“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调整优化专业布局,为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人才支撑。
  • 聚焦民族特色:坚定不移地履行民族院校的职责,开设民族传统技艺等相关课程或专业,研究、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这本身就是一项“致远”的事业。
  • 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学校教育不仅为学生第一份工作做准备,更着眼于其整个职业生涯。通过开设职业规划课程、提供创新创业指导、建立校友会网络等方式,支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进步。

通过以上全方位的融合,“崇真、笃行、致远”从一句口号,变成了可感、可知、可行的日常实践,真正塑造了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独特的文化气质和精神标识。它激励着一代代民院师生坚守理想、脚踏实地、奋勇向前,成为学校过去取得成功和开创未来的力量源泉。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4745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07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