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校训)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作为一所植根于齐鲁大地、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校训不仅是对学校办学理念的高度凝练,更是对全体师生行为准则与价值追求的深刻指引。校训作为大学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承载着历史积淀与时代精神,对内凝聚人心,对外展示形象。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校训深刻体现了其面向工程技术、服务区域发展的办学定位,以及“德能并重、知行合一”的育人传统。它并非简单的口号,而是融汇了学校的教育哲学、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对未来的宏伟愿景。深入解读这一校训,对于理解学校的教育内涵、文化特质和发展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激励着每一位师生在掌握扎实专业技能的同时,锤炼高尚道德品格,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最终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栋梁之才。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自创建以来,始终坚守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其发展历程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同步,经历了从技能培训到专科层次,再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的跨越。在这一过程中,学校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文化体系,而校训正是这一体系最精炼、最核心的表达。它来源于办学实践,升华于文化传承,最终反哺于育人全过程,是学校身份认同和精神旗帜的集中体现。

校训的正式表述与深刻内涵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校训是“德能并重,知行合一”。这八个字言简意赅,底蕴深厚,分别从价值导向和行动方法论两个维度,构建了学校完整的育人框架。

德能并重”强调了人才培养的两个基本面向,即品德与才能。其中,“德”是根基,指向个人的道德修养、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它要求师生不仅要具备个人的私德,如诚信、正直、仁爱,更要恪守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爱岗敬业)和弘扬社会公德,成为一个有担当、有情怀的公民。“能”是干事业的本领,指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职业技术教育的语境下,“能”尤其强调与实践岗位要求相匹配的娴熟技艺和工程应用能力。“并重”一词是关键,它清晰地表明学校摒弃任何形式的偏废,坚持立德与树人相统一,做人与做事相结合,确保培养出的学生既是技术上的能手,也是道德上的楷模。

知行合一”则源自中国古老的哲学智慧,阐述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知”代表理论知识、认知和求知过程;“行”代表实践行动、应用和创造过程。所谓“合一”,即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知识,两者不可割裂。对于一所以“工程”和“职业技术”命名的大学而言,这一点至关重要。它反对纸上谈兵,倡导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鼓励师生将课堂所学的原理、公式和设计,通过实验、实训、项目研发和社会服务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从而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内化与升华。

这八个字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德能并重”确立了培养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知行合一”指明了实现路径——“如何培养人”。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校训与办学理念和实践的融合

校训绝非悬置于空中的楼阁,它已深度融入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血脉,具体体现在其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

在办学定位上,学校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这与“德能并重”中强调的“能”和社会责任的“德”完全契合。学校紧密对接山东省和国家的重大产业发展战略,专业设置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需求,确保学生所学之“能”为社会所需,从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这本身就是一种“大德”。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学校践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路径,这正是“知行合一”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构建诸如“教室-实验室-实训基地-企业车间”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单向的知识接收,而是构成了一个“知”与“行”循环往复、不断强化的闭环:

  • 在理论学习(知)中掌握基本原理;
  • 在实验实训(行)中验证和深化理解;
  • 在企业顶岗实习(行)中直面真实问题,积累经验;
  • 带着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的知的需求)返回课堂进行探究式学习。

这种模式极大地缩短了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适应期,有效培养了其岗位核心能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培育上,“德”被放在了首位。学校通过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校园文化活动、榜样评选等多种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创新创业精神嵌入育人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确保其掌握的“能”被用于正途。

校训对师生群体的引领价值

校训的价值在于其引领性,它为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每一位师生提供了明确的行为规范和奋斗方向。

对于教师而言,校训是教书育人的根本遵循。它要求教师队伍不仅要是学术上的“经师”,更要是品德上的“人师”。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能)的同时,必须以身作则,成为学生道德(德)上的引路人。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自觉贯彻“知行合一”,不能照本宣科,而要积极采用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创设真实或仿真的实践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实践,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象的成果。

对于学生而言,校训是成长成才的行动指南。从踏入校门的那一刻起,“德能并重,知行合一”就应成为其大学岁月的座右铭。在“德”的方面,学生要注重个人修养,遵守校纪校规,培养诚信、合作、奉献的品格;在“能”的方面,要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勤练技术技能,积极参与各类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要时刻牢记“知行合一”,主动抓住一切实践机会,不畏艰难,勇于动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发现新知、实现自我超越。

校训 thus 塑造了一种独特的校园学风:一种崇尚实干、尊重技能、追求卓越、德才兼备的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师生共同体得以形成,共同为学校的发展目标和个人的价值实现而努力。

校训的时代意义与未来展望

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校训被赋予了更为深远的意义。当前,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之中,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技能型社会建设。这对高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一技之长”,更需要“全面发展”;不仅需要“知其然”,更需要“知其所以然”并能够“创新其然”。

“德能并重,知行合一”的校训完美回应了这一时代呼唤。它培养的人才,是具备良好人文素养、职业精神和信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是能够适应技术快速迭代、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型”人才。他们既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德),又有扎实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能,行),能够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中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力量。

面向未来,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必将持续深化其校训精神,将其作为学校十四五规划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文化基石。预计学校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着力:一是进一步深化“德”的内涵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人才培养;二是持续升级“能”的培养平台,紧跟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建设更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基地;三是创新“知行合一”的机制,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探索现代产业学院等新模式,真正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校训“德能并重,知行合一”,是其历经发展积淀而成的文化瑰宝和精神财富。它从传统智慧中汲取营养,在现代教育实践中焕发生机,精准地定义了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素质,系统地指引了学校的育人实践。这八个字,如同灯塔,照亮着每一位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人的前行之路,激励着他们在个人修养上追求高尚,在专业技能上追求精湛,在人生道路上追求实干与真知的统一。它不仅塑造了学校的今天,更将引领学校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为中国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贡献独特的“山东工程”智慧和方案。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5416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5197s